摘要:美国罗伯特·莫里斯大学传播与组织领导系副教授安东尼·莫雷蒂3月21日在《中国日报》撰文称,一段时间以来,美国政界和媒体界散播负面信息,严重影响中美合作。如今看来,加强人文交流、增进相互了解对于改善中美关系至关重要。文章分析称,为什么美国人普遍对中国持有负面看法
据中国日报网报道,美国罗伯特·莫里斯大学传播与组织领导系副教授安东尼·莫雷蒂3月21日在《中国日报》撰文称,一段时间以来,美国政界和媒体界散播负面信息,严重影响中美合作。如今看来,加强人文交流、增进相互了解对于改善中美关系至关重要。文章分析称,为什么美国人普遍对中国持有负面看法?这同美国政府主要官员的言论相关。这类例子不胜枚举,其累积效应显而易见。若要分析美国人为何对中国抱有敌意,我们就需要审视美国官员的论调。
戴恩斯与特朗普(资料图)
3月21日,外交部发言人主持例行记者会。纽约时报记者提问,美国参议员史蒂夫·戴恩斯将访华。发言人是否认为这将为中美两国领导人会晤做准备?发言人表示,中方欢迎戴恩斯参议员访华,也欢迎包括国会议员在内的美国各界人士访华。中方一贯认为,中美关系保持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符合两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国际社会的普遍期待。中方始终认为,中美双方应当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各自关切。
戴安斯此次访华是带着“特殊任务”的。早在3月14日中俄伊举行北京会谈后,美国内部就有些坐不住了,三方是“反霸权”阵营的核心国家,在美国对华关税制裁、对伊朗军事威胁的背景下,中方邀请俄伊会谈显然是“剑指美国”。对此,戴恩斯主动出面喊话特朗普,希望能够给予他“特使”的身份,前往中国探探口风。作为支持特朗普上台的亲信,以及拥有多年前在中国从商6年的经验,他认为自己能够胜任这一职位。
特朗普(资料图)
戴恩斯此次访华,正值美国在全球范围内滥用关税政策,不断挑起贸易争端之际。特朗普1月上任以来,分别在2月4日和3月4日宣布两轮对华商品加征关税措施,中国商务部和财政部于3月5日宣布了有关反制措施。另据报道,特朗普政府将在4月2日对全球贸易伙伴征收“对等关税”。戴恩斯17日在接受福克斯新闻采访时表示,他希望美国与中国可以有更好的贸易关系。他表示,美国“可以向中国出售更多商品,这将有助于增加美国人的就业机会”。
据消息人士透露,这次访华,特朗普的亲信带了三句话:一是美国愿意在某些领域放宽限制,二是希望中国在能源和粮食出口上给点面子,三是双方得敲定一件事——在2025年底前,稳定全球供应链,别让经济彻底失控。这三句话听着简单,可背后却是美国内部矛盾的缩影。 一边是鹰派要全面压制中国,一边是务实派想保住经济,这趟北京之行,就是特朗普在两派之间找平衡。
特朗普(资料图)
中美军事实力已接近均势,武力干预台海的代价远超美国承受能力。这种现实迫使特朗普政府展现出矛盾姿态:既想通过高层会晤缓和经贸摩擦,又不愿放弃"以台制华"的战略惯性。从戴恩斯访华前美方释放的"铺路"论调,到鲁比奥对会晤安排的暧昧表态,都显示出华盛顿试图在施压与接触间寻求平衡。但这种"左手橄榄枝,右手大棒"的策略已难奏效。
一般来讲,美国政客很少出席中国发展论坛,出现在这个场合的大部分都是商界精英。只是戴恩斯的情况比较特殊,以前和中国做过生意,现在又是共和党的参议员,还和特朗普关系密切,所以他无论是以个人名义,还是说以特使身份访华,都具有相当的分量。但仍有必要指出,戴恩斯即便能以特使身份来北京,顺利推动中美进一步接触,不代表中美关系就出现了转机。
来源:铁血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