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又赢了,这次是《纽约时报》说的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3-25 14:35 3

摘要:美国《纽约时报》刊发长篇文章,为自己的同行鸣不平,原因是特朗普政府对一些长期积极反华的媒体断粮,导致这些媒体难以为继。

美国《纽约时报》刊发长篇文章,为自己的同行鸣不平,原因是特朗普政府对一些长期积极反华的媒体断粮,导致这些媒体难以为继。

《纽约时报》宣称,美国一直在努力反驳中国关于世界的叙事,搞得好像在舆论方面美国一直被中国打压一样。

但实际上,美国长期掌握国际舆论,在全世界推广抹黑中国、妖魔化中国的叙事,乐此不疲地将中国描绘成一个负面形象。

这些媒体长期以来享受着来自美国政府或相关机构的资金支持,肆意散播关于中国的负面信息,误导国际社会,制造对中国的偏见和敌意。

现在,《纽约时报》跳出来为这些遭到“断粮”的同行鸣不平,恰恰暴露了他们与这些反华势力之间的利益勾结和立场一致。他们担忧的不是新闻自由,而是自身在国际舆论场上话语权的衰落,以及未来难以继续通过抹黑中国来获取利益。

纽约时报大楼

已经形成流水线

一些西方媒体,长期以来将反华作为一种吸引眼球、获取流量和维持影响力的手段。耸人听闻的负面报道往往能引发关注,增加销量或点击率,从而提高广告收入。

这些媒体往往会与一些反华智库勾连,通过所谓的“独家信息”“专家解读”来增强其权威性和影响力。

一些记者和编辑也可能因为其反华立场而获得某些机构的青睐,得到更高的职位或更好的待遇。

然后就形成了一个流水线。

智库的研究人员通过撰写报告、发表文章、举办研讨会等方式,系统性地构建对中国形象不利的叙事。然后由反华媒体进行传播。美国政府则通过各种方式提供资助,并进行引导。

马斯克和特朗普

抹黑中国如何获利

这一切的背后都是利益,就像美国臭名昭著的军工复合体,背后全是生意。

反华在美国也是一门生意。

媒体通过报道反华新闻获取流量和影响力,从而获得经济利益和行业地位。智库通过研究和传播反华理论获得政府和金主的资助,提升其在政策领域的影响力。政府则通过媒体和智库的宣传,塑造对中国不利的国际舆论环境,为其推行遏制中国的政策提供支持。

在勾连的过程中,一些人会因为其积极反华的姿态,获得政治上的声望,最终获得政府中的职位或者某些机构的资金支持。

比如说美国前国务卿蓬佩奥,下台之后就一直在吃“反华”这碗饭。

中国国旗和美国国旗

中国又赢了?

现在《纽约时报》为同行鸣不平,又搬出中国,说马斯克损害了美国的软实力,“这种实力的缺失会留下一个北京乐于填补的真空”。

这就是当前美国内部最魔幻的一幕,特朗普一直在塑造自己“赢麻了”的人设,而反对特朗普的人,媒体,则不断强调中国“赢麻了”。

这十分可笑,看似对立的两端,实则反映出了美国对于自身在全球影响力衰退的焦虑。

现在出现问题的是美国,搞乱美国的也是美国人,碰瓷中国解释不了美国自身的困境,更解决不了美国自身存在的问题。

来源:军情作家陈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