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低估这代孩子的难处,学历贬值和他们无关,普娃缺的不是努力

摘要:2020年,任职于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老师黄灯的一系列观点引起了大众的广泛关注。

2020年,任职于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老师黄灯的一系列观点引起了大众的广泛关注。

黄灯老师所任职的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是一个二本学院,里面的学生也是在学习方面显得平平无奇的二本生。

她在《我的二本学生》一书中阐述道,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985、211高校的学生,再次也起码是个双一流或者一本。

然而,在全国一千多所高校中,985、211高校的占比不超过十分之一。

数据表明,我国有90%的大学生都在二本及以下的院校,一本及以上的在校生仅为13%。

从事教育行业的读者朋友或许深有体会,每个班或许只有几个调皮捣蛋不好好学习的,但绝大多数孩子都是用功读书

只不过,孩子们的学习环境家庭教育以及学习能力不同,导致所考取的大学也不同。

而那13%的一本及以上大学的普通家庭的孩子,几乎是从小就一直在努力学习,但毕业之后仍然找不到好工作。

这不得不令人深思,现在孩子们毕业后出路少,难道真的是因为他们不努力吗

文凭迅速贬值,焦虑蔓延到大学内

就业环境不好产生的焦虑,已经从职场传递到了大学。

社交媒体上有不少大学生焦虑未来的去处,发帖询问应该怎样做才能避免“毕业即失业”。

有位正在读大学的网友评论道,上课时老师愁眉苦脸地看着我们,说你们赶上了学历贬值的年代,真不知道未来该怎么办?

相信大家都看过这样的新闻,许多高材生去竞争一个乡镇街道的岗位

由于就业环境紧张、学历贬值,为了求稳,许多名校毕业生涌入了体制内考试,于是就出现了几千名高材生争夺一个岗位的魔幻局面。

关于毕业生就业问题,已经登了许多热搜,比如“少爷公主们别来面试了”,“脱不下孔乙己的长衫”等等。

有博主曾在视频中哭诉,面试了30多次被拒,上大学还有什么意义?

寒窗苦读数年之后,却发现月薪不到一万,这让许多人产生了就业焦虑。

情绪认知理论(Cognitive Theory of Emotion)认为,外界环境、生理状态和认知共同促成了某种情绪的产生,

因此,当就业环境过于内卷时,大学生就会因此产生就业焦虑心理,表现为沮丧、失眠等症状。

许多名校毕业的学生在对现实无望之后,选择脱下“长衫”。

比如,学了七年医学却去咖啡店当店员、海归硕士选择摇奶茶、211硕士摆摊卖小吃等等。

年轻人找不到好工作,并不是不够努力,而是出路太少了

活人微死,是年轻人认清现实之后的状态

黄灯老师在《我的二本学生》中写出了她教书时非常困惑的一件事,本应该是活力满满的二十出头的孩子,却显得异常安静

学生从不会主动和老师互动,问问题也不回应,似乎对什么都没有感觉。

在做了一个简单的调查后,黄灯老师发现竟然有超过一半的孩子什么都不想做,连恋爱也不想谈

如果站在二本孩子的视角上来看,或许高中特别努力但不是读书那块料,或许从高中就开始浑浑噩噩,然后混了一个二本。

二本孩子的家长,大多数是那些在建筑工地上的工人、在小摊卖东西的摊主,又或者是在家中务农。

总之,家里无法给他们提供任何支持与帮助

在可预见的大学毕业之后,会进入一个工厂,做着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的工作,日复一日地重复着直到老去。

中国孩子几乎从小就被灌输了一个概念,不好好读书是没有未来的

这些二本的孩子,或许也已经接受了自己就是这样庸庸碌碌的一生,光明的前途跟他们没有丝毫关联。

在对未来没有希望与憧憬时,人就会变得麻木

其实,在我上高中的时候,就有黄灯老师所说的现象。

我们班是年级中最好的班,但几乎所有的老师都对我们班颇有微词。

用老师们的话描述就是,“整个班级死气沉沉的,没有一点活力”。

十几岁的年龄正是清楚的年龄,但班级里的每个同学都顶着几天没洗油头和标配的黑眼圈,就算课间也几乎没有声音,因为大多数都在座位上学习。

每个人的状态都像是一根绷紧的弦,不敢松懈半分

直到大学毕业后,我和高中同学聊起那段时间,才发现原来当时大家都是硬撑着学习,经常会有“死了就轻松了”的想法。

但由于对美好未来的渴望,压抑着自己的内心情绪,熬完了噩梦般的高中。

上了大学之后,花了一两年的时间才将自己从悲观的心态中调整过来。

在心理学中,将这种心理状态称之为“压抑心理(Depressed psychology)”。

作为一种普遍的压抑心理指的是个体在受挫之后,由于种种原因选择忽视、压抑自己的负面情绪

压抑虽然能起到短暂的作用,但却并非长久之计。

如果一直压抑自己的情绪,整个人的言行就会变得越来越消极。

之前在网上曾火过一首歌叫做《好想爱这个世界啊》,其中有一句歌词是“被压抑的情绪不知如何表达”。

这首歌在年轻人之中很火,也反映出了他们内心的纠结。一边想要好好生活,一边又不得不在现实面前低头

年轻人经常用一个词来形容自己,就是“活人微死”。

类似的还有,“感觉尸体暖暖的”、“我的尸体有点不舒服”等等。

这些网络流行语,虽然披着幽默的外衣,但也反映出了年轻人的生活状态。

在高中累得死去活来时,老师告诉说“上大学就轻松了”

然而,为了避免“毕业即失业”,在大学期间又要卷绩点、参加各种活动。

工作后,面对996、单休已经成常态的就业环境,只能熬夜改方案、写代码。

有网友自嘲道,“为了活着,做着一份想死的工作”。

中国孩子的一生,一直都在连轴转,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真正的“轻松点”。

难道这一切,都是因为孩子不努力吗?

努力换来的是更加费力的生活,生命的激情早就在公司和出租屋以及动辄长达一两小时的通勤中消磨殆尽,整个人就像是一个行尸走肉。

在这个内卷加剧的社会中,我们无法说孩子们不努力,只能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难题

莫言在五四节中的寄语,也是对当代年轻人最好的鼓励,那就是“不要被时代的大风吹倒”。

“你不自败,便无人可将你打败。”

-The End -

作者-猫头鹰

图片源自网络,侵权请联系

来源:第一心理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