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万对30万,刘伯承看着天空,对警卫员说:这雨下下来,我才安心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3-25 11:18 5

摘要:9月的菏泽凉意渐浓,刘伯承畏寒,可他却时常搬把椅子去院子中间坐。警卫员心疼地劝道:“首长,外边冷,为了身体你还是到屋里坐吧。”

1946年,刘伯承54岁了。

9月的菏泽凉意渐浓,刘伯承畏寒,可他却时常搬把椅子去院子中间坐。警卫员心疼地劝道:“首长,外边冷,为了身体你还是到屋里坐吧。”

刘伯承没说话,依然坐在椅子上,忧心忡忡地看着天空,然后用四川话对警卫员道:“如果这场雨下下来了,我就安心了。”

刘伯承

就在上个月,刘邓大军在陇海路一线对蒋军发起了进攻,两天就拿下了10余处车站和城镇,并歼灭敌人5000余人,可谓是以“蛟龙出海,雷霆万钧”之势打了蒋介石一个措手不及。

得到战报,老蒋暴跳如雷,遂派刘峙带领几十万大军前来算账。

刘峙,江西吉安人,从保定陆军学校毕业后历任黄埔军校教官,曾在北伐和“中原大战”立过功,被老蒋赏识,主打一个听话。

刘峙领命后,老蒋又调来了白崇禧和陈诚,三员大将合力,他方才放心,还特命陈诚亲临现场督战。

白崇禧善策划,故有“小诸葛”之称。这一仗他策划了钳形攻势,意在分别进攻,合力围击,趁我军刚打完陇海战役,在人困马乏,缺粮缺弹之下,顾此失彼、方寸大乱。

得知白崇禧这一战术,刘伯承瞬间就明白了他的用意,于是立即召开迎战会议。

会上,刘伯承将白崇禧的钳形攻势通俗地解释了一遍:“这种战术就好比两个箭头向我军合拢,形成迂回夹击”。

说完,他又继续分享了制敌方案:“要想粉碎敌人的计划,只能找其弱点,最好的办法就是在两个箭头还没有合拢之前,砍断其中一个。”

大家开始议论起来,纷纷表示难度很大,原因就是敌众我寡,装备悬殊大。敌人浩浩荡荡30万大军,而我方仅只有5万人,再加上之前陇海作战损失了不少装备,即便我军想断其一只箭头,无疑也是鸡蛋碰石头。

一时间,打与不打,怎么打成了大家讨论的焦点。

邓政委静静地听着大家的议论,转而对刘伯承说:“如果我们就这样去跟敌人打,肯定要吃亏的,但如果不打,那菏泽就白白丢掉了......”

两人正踌躇间,情报员送来了“战机”。

情报上说,敌人改变了分进合围的作战策略,开始齐头并进向菏泽而来。

刘伯承与邓政委禁不住相视而笑。

这得“感谢”陈诚,是他对白崇禧的战略有意见,他认为分进合围风险很大,还不如将两军各部合而为整,一起进攻,这样我军根本就找不到回击他们的间隙了。

所以要说陈诚“志大才疏”呢,他压根儿就没有想到以我军的人数,对付他的分进合围比齐头并进难得多,改成以整对整作战,我军的难度相对要小一些。

如此一来,对于老蒋的两路军,刘、邓开始统一部署作战方针。

经过大家的讨论分析,老蒋的两路军中,一路以整11师和第5军为主力,都是王牌,不好对付;而另一路则是整3师和一些杂牌部队。虽说整3师有中原突围的战绩,但明显战斗力不如11师和第5 军,若以整3师为突破口,那便有打赢这场仗的几率。

这也只是一个假设,5万人打30万人,谈何容易?

战前会议一片沉默,不是大家不敢打,而是都没有底气,因为胜败不只关系到菏泽失守的问题,还关系刘、邓大军的存亡。

突然,王近山“嗖”地站起来,大声喊道:“报告!我去打!”

接着他说出了理由:

六纵是个年轻的纵队,让六纵去打头阵,就保存了有经验的主力纵队,即便败了,我军也还有翻盘的机会。

说完,王近山向两位首长敬了个军礼,发誓道:

“请首长放心!不灭它整3师,我们决不回来!就算纵队打光,我们也要对得起党,对得起咱全国的老百姓!”

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了王近山,只听刘伯承“啪”地一拍桌子:“好样的,就你来打!”

随后,他让王近山留下,作进一步的战略策划。

王近山

整3师师长名叫赵锡田,黄埔二期生,在中原作战中给我军造成过巨大损失,从心理上底气十足。

“天若欲其亡,必先令其骄。”

这是刘伯承给王近山的建议,最终确定了战略部署:

先战后退,假意惊慌,沿路丢弃物资、配备,让对方误判我军溃败。

这一招果然奏效,赵锡田又找回了中原突围战的感觉,他立马给刘峙报告了这一“喜讯”。

刘峙作为总指挥,相对还是比较谨慎,立即吩咐发报赵锡田,要给他指派援助部队,争取一举把我军打回太行山。谁知得意忘形的赵锡田立马回电:美械在手,不需要。

如此胸有成竹,刘峙也被他蒙了,将原本派去支援赵锡田的整47师给派往了别处,只等他的好消息。

就因为这一指挥,后来刘峙被老蒋骂作“猪将”。

赵锡田

赵锡田带着稳操胜券的心情一路进攻菏泽,他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已成了孤军,还正在步入我军的包围圈。

我军计划的终结战就在大杨湖地区,虽然在赵锡田的队伍开进前,我军主力已经休整数日,但赵锡田在打仗这一块儿,也并非省油的灯。

赵锡田自古以来的打法都是坦克、装甲开路,卡车载着人和物资在后。在大批坦克的掩护下,他还指挥修筑了工事,构筑了阵地。

装备的悬殊依然让刘伯承略感忧心,决战来临之前,他不顾自己畏寒的身体,顶着寒意,将椅子搬到院子中央,坐下,表情凝重地望着天空。

警卫员见状,赶紧贴过去劝道:“首长,外边凉,身体要紧,还是到屋里坐吧。”

刘伯承不语,依然看着天。

大杨湖战役场面

不多久,大杨湖上空飘来大片乌云,警卫员着急地再次劝道:“首长,快下雨了,咱们进屋吧!”

刘伯承一听“下雨”两个字,突然开心起来,转头对警卫员说道:

“如果这场雨下下来了,我就心安了。”

说完,他站起身准备搬椅子进屋,警卫员飞快地接过椅子拿了进去。

一个小时后,乌云密布,秋风将树叶吹得“莎莎”作响,旋转着四处飘落,伴随着豆大的雨点,打得泥地上尘土飞扬。

刘伯承站在屋檐下,高兴地吩咐警卫员道:“去叫邓政委来商量作战计划,这仗我们赢定了!”

鲁西南的平原最怕的就是下雨,因为它紧挨着黄河,每到汛期就会被河水冲刷,完了就会留下一层厚厚的黄泥。这个黄泥十分的粘,不遇水则罢,一遇水就成糊状,不论是人还是车都行之艰难。

秋雨绵绵,这下子赵锡田的坦克、装甲和汽车就如同废铁了。

战斗打响了,六纵首先发起了进攻。看着王近山清晰的作战思路,首长们倍感沉着。在六纵一轮又一轮的猛攻下,敌军20旅第59团伤亡惨重,足足打光了两个营。

眼见风向不对,赵锡田立即寻求增援,如此一来,我六纵54团被逼得腹背受敌,全团连马夫、炊事员都加入了战斗,最终只剩下100来人。

被敌人杀了个回马,双方都没有占到便宜。王近山清楚,遇到这样的情况,就看哪一方的意志更加坚定了。他打仗不要命是出了名的,一定会坚持到最后。

王近山大声向六纵的同志们鼓舞士气,称整三师快坚持不住了,刘司令和邓政委就在六纵指挥所坐着等好消息呢。

前线阵地的战士们一听,精神大振,一鼓作气竟全歼了20旅,拿下了大杨湖。我军吹响了总攻的号角,在刘伯承的一声令下, 各路纵队对赵锡田展开了全面攻击。

赵锡田惊慌失措,立即指挥队伍突围,然而为时已晚,不但整三师被全部包围歼灭,他自己也最终被俘。

随后,我军全线出击,将另一路敌军打到溃败,到此,大杨湖战役取得了完全胜利。

这一战,不仅粉碎了蒋介石对我晋冀鲁豫根据地的进攻,还对我军战线起到了扭转战局的重要作用。

这一战,六纵威名远扬。在接下来的锋火岁月里,他们南征北战,打了不少恶仗、硬仗、胜仗......

王近山说:无论打到哪里,都带着54团的荣光,它有烈士们的英名和作风!

铸我军魂,唯有劲旅!

致敬!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即删

来源:心言诉陌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