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朝鲜第二代国家领导人金正日于2011年12月17日因突发心肌梗塞去世,事发突然,年仅26岁的金正恩匆匆接过朝鲜最高权力。
朝鲜第二代国家领导人金正日于2011年12月17日因突发心肌梗塞去世,事发突然,年仅26岁的金正恩匆匆接过朝鲜最高权力。
好在金正日生前提前做了布局,特意挑选了自己信任的七位老臣,来辅助新君坐稳权力的宝座,维系金家王朝。
然而短短几年,这七大辅政大臣,一个接一个地从高位跌落,有的身败名裂、有的被秘密处决,结局悲惨,几乎难有善终者。历史再一次告诉我们辅政大臣可不是那么好当的。
年轻的君主继位难以避免“主少国疑、大臣不附、百姓不信”的局面,因此老君主往往会安排辅政大臣,作为至高权力交接的过渡桥梁。
明代万历时期的张居正、清朝康熙时期的鳌拜、同治时期的“八大顾命大臣”皆是如此。那么朝鲜金正恩时期的七大辅臣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2009年金正恩首次亮相,这个“80后”的政坛新人,被视作朝鲜第二代领导人金正日的继任者。可大到国家小到一家企业,不到30岁的管理者无疑是非常年轻的,无论是资望还是能力都有待检验。
要知道,昔日金正日被父亲金日成指定为接班人后,可是用了整整20年时间才完成了权力过渡;而金正恩从公开亮相、进入政坛到父亲去世、正式掌握权力,才用了短短两年多的时间。
毫无疑问,金正恩无论是在朝鲜政坛的根基,军队中的威望都显得单薄,要想平稳接权,就必须有人扶持。
金正日对此早有安排,他已经给自己的儿子铺好了路,安排好了自己的亲信。
这些人都是跟着金日成一路风风雨雨走来的,可以说忠诚度和才干都没有问题。即便自己突然离开,有他们在也定能稳住朝鲜政坛,保证儿子金正恩顺利接权。
没人能预料死神的到来,金正日突发疾病而死。朝鲜政坛内部暗流涌动。
为了能够顺利让金正恩接权,朝鲜情报处更是将金正日的死亡消息隐瞒了51个小时。这时间差足够金正恩等人布置好一切,稳定朝鲜政局做好一切应对措施。
2011年12月28日,金正日出殡当天,有7位大臣与金正恩一同出场为金正日抬棺,这七人个个都是朝鲜政坛中的顶尖人物。
从当时的照片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右侧除金正恩外,分别是国防委员会副会长张成泽、朝鲜劳动党书记金己男、朝鲜中央委员会书记崔泰福,左侧皆是军方高层人物,分别为总参谋长李英浩、武力部部长金永春,另外还有政治局第一副局长金正革以及国安部第一副部长禹东测。
美国广播公司形容当天的扶灵阵容:“他们似乎在向外界展示一个强有力的小团体,被朝鲜人民和军队围在中间的这些人,将会继续效忠金氏政权”。
可事实却是扶灵七人,这些个金正日留给金正恩的辅政大臣,却结局悲惨,难有善终之人。
在这7位辅政大臣,一个个都不是善茬。在先军政治路线的朝鲜,军队高于一切,一切以军事工作为重。因此我们先来介绍辅政七人中的军方大佬。
李英浩,军方强硬派代表人物。作为金正日从小的玩伴和体现,深受金正日倚重,是金正日留给儿子金正恩在军方的支持者。
在金正恩首次亮相的2009年,李英浩也被任命为人民军参谋长,2010年晋升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军衔也晋升为次帅,成为朝鲜军方核心人物。
金永春,资深军事领导人,2009年任人民武力部部长,2010年当选中央政治局委员。其多次参与朝鲜对外的军事活动,发表强硬讲话,堪称金氏家族对外锋利的剑。
除此之外还有禹东测、金正阁,皆是朝鲜军方资深大佬,个个战功赫赫,身居军方高层,所谓“枪杆子里出政权”,这些军方高层毫无疑问可以左右朝鲜政局的走向。
而在党政方面,最叱咤风云的人物当属张成泽。张成泽不仅是金正日的妹夫,金正恩的姑父,在朝鲜内部权力也是只手遮天,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存在了。
在2009年,有感自己日渐虚弱,金正日大力提拔自己最信任的妹妹金敬姬和妹夫张成泽。
2010年,金敬姬被任命为大将,张成泽则担任朝鲜国防委员会副委员长兼劳动党行政部长,确立了二人在朝鲜政坛的核心地位。
可以说金正恩能够顺顺利利接权,稳住朝鲜政坛,与姑父姑姑的支持密不可分。张成泽成为朝鲜“二号人物”,有摄政王之称。
当然剩下的二人,金己男、崔泰福也是朝鲜党政大佬。这些人可以说共同组成朝鲜最高权力阶层,执朝鲜军政大事之牛耳。而年轻的金正恩能否驾驭得了他们?
很多人都不看好年轻的金正恩,认为他将会成为朝鲜高层政治斗争的牺牲者。可事实却是所有人都看错了这个年轻的领导者,三年不飞三年不叫,却一鸣惊人。
史学家司马光曾说过:“夫威福者,人君之器也;人臣执之,久而不归,鲜不及矣。”权柄乃君主之私物,作臣子的若长期持有,必然会被这个错误所累及。
辅政大臣的核心职能就是辅助幼主或过渡期君主稳定政权,但权力本质具有排他性。新君主亲政后,为巩固统治地位,往往需要清除旧有权力的集团。
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外,新君主为树立威信,收拢权柄,往往都会拿这些权臣开刀。
同时也因为新君主威望不够,在权力的诱惑下,再加上自己位高权重,这些个辅政大臣也不免自我膨胀,生出想要更进一步的心思。
金正恩上台之后便面临着这样的局面。年轻气盛的领导者和居功自傲的老一辈,在权力交接过程摩擦不断。
但金正恩虽然年轻,政治手段却是十分老辣,因为他懂得拉拢谁又去打击谁,如何一步一步的归拢权力,树立威信。
金正恩首先做的便是在姑父张成泽的支持下,将军队高层“换血”,牢牢握住兵权。正如前面所论述的,朝鲜“先军政治”路线下,谁控制军队,便有绝对的话语权。
对于金正恩而言,也只有处理好党军关系,金氏王朝才可以固若金汤。但自己年纪轻轻,毫无军功,难以震慑一众功勋老将。因此,金正恩首先做的便是大肆提拔年轻派,重用自己的亲信。
比如其便通过重用崔龙海等政工干部,强化了朝鲜劳动党对军队的控制,削弱军队元老的影响力。时机一旦成熟,金正恩便会施展雷霆手段,毫不留情。
2012年7月,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李英浩被突然解职,名义是“反党分子、拉帮结派”,他最终被处决。
此后,人民军总参谋长、人民武装部长等军队高级职位均数次易人,很多年轻将领纷纷登上前台。昔日抬棺的军方大佬,禹东测、金正阁、金永春等人不是被革职就是被政治清洗,结局惨淡。
而当金正恩掌握了军权后,他下一个目标便是自己的姑父,届时党政二把手的张成泽。只因其地位太高权势太大,再加上其与金氏家族的关系,简直是金正恩“头号威胁”。
2013年12月,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以“反党反革命”行为迅速解除张成泽的一切职务,之后仅仅几天,张成泽便被判处死刑。
一代“摄政王”,最终难逃历史定律,下场令人唏嘘不已。
加拿大广播公司的文章则指出,张成泽被解职是金正恩牢牢掌握朝鲜政权的标志,“年轻的朝鲜领导人可以独自控制朝鲜了,并不用再考虑他父亲给他留下的‘导师们’了。”
扶灵七人中,余下的崔泰福、金己男因权势不大,得以善终。直到2024年相继离世,金正恩还亲自出面吊唁。
辅政大臣的悲惨结局是权力结构更迭的必然结果,皆因权臣与新君的矛盾难以调和,因此历史上的辅政大臣难有善终者。
金正恩通过雷霆手段扫清一众元老,巩固了自己的权力,树立了威信。金正恩这个年轻的接班人用事实告诉了所有人“朝鲜进入了金正恩时代”。
参考文献
环球人物:进入金正恩时代
青年参考:朝鲜领导人接班,有军权才有政权
来源:史海任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