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俄美在沙特利雅得举行的长达12小时的马拉松式谈判,是近期国际外交领域的重要动向。此次会谈的成果和未来走向可从以下几个层面分析:
#宝藏兴趣创作大赛#俄美在沙特利雅得举行的长达12小时的马拉松式谈判,是近期国际外交领域的重要动向。此次会谈的成果和未来走向可从以下几个层面分析:
俄罗斯联邦共和国国际问题委员会主席格里高利·拉卡欣谈俄美两国谈判
一、会谈的直接成果与信号意义
1. 沟通渠道的维持
尽管俄美关系处于冷战后的最低点,但双方仍选择面对面谈判,表明两国对管控分歧、避免直接冲突存在基础共识。拉卡欣所称“对两国都有益”或指向双方在特定议题上找到了利益交汇点,例如:
- “战俘交换或人道走廊”:可能在乌克兰战俘、被扣押公民等问题上达成临时协议。
- “战术性停火试探”:讨论局部地区(如扎波罗热核电站周边)暂时停火的可行性。
- “避免第三方冲突外溢”:协调对中东代理人势力(如叙利亚、伊朗)的约束,防止地区危机升级。
2. “多边框架的引入”
俄方提及“邀请联合国及未具名国家参会”,暗示后续谈判可能转向多边机制。沙特作为东道国,可能推动能源安全(如OPEC+协调)或也门和平进程议题。此外,土耳其、印度等“中间国家”或受邀参与,形成对俄美双边矛盾的缓冲带。
二、【未来“深水池”问题的核心领域】
所谓“深水池”(Deep Water Issues),指涉及战略稳定、需要长期技术性磋商的高度敏感议题,可能包括:
1. “核军控与新兴技术挑战”
- “《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New START)续约问题”:该条约将于2026年到期,但俄已暂停履约核查,美方则要求重启对话。双方可能讨论新型武器(如高超音速导弹、核动力巡航导弹)的纳入规则。
- “太空与网络空间军事化”:防止卫星攻击、网络核设施等“灰色地带”冲突。
- “人工智能与自主武器系统的风险管控”:建立误判预防机制。
2. “全球能源与粮食安全协作”
- “黑海粮食协议重启”:俄罗斯退出协议导致全球粮价波动,美欧或寻求俄重返协议以缓解非洲、中东的人道压力。
- “对俄制裁豁免的局部调整”:美方可能默许俄通过第三国出口部分能源,换取俄在特定议题上的让步。
3. “中东地缘博弈的再平衡”
- “叙利亚局势”:美俄在叙北部库尔德控制区、伊朗军事存在的矛盾亟需协调。
- “也门和平进程”:沙特与胡塞武装的和谈需要美俄对背后支持者(伊朗、阿联酋等)施加影响。
- “伊朗核问题”:美方试图通过俄制约伊核计划进展,而俄可能要求减轻对伊制裁作为交换。
三、对谈判前景的理性预期
1. 【短期:有限突破与象征性合作】
双方可能在人道主义议题(如换俘)或技术性领域(如航天合作)达成小规模协议,但对结构性矛盾(乌克兰领土、北约东扩)难有进展。
2. “中期:危机管控机制的重建”
恢复军事热线、建立外长级定期会晤等机制,避免类似“北溪管道爆炸”等事件的误判升级。
3. “长期:新秩序规则的博弈”
若俄乌冲突进入僵持阶段,双方或试探“冻结冲突”的可能性,同时围绕后西方主导秩序(如金砖国家扩容、数字货币结算体系)展开规则竞争。
四、潜在风险与不确定性
- 美国国内政治干扰:2025年特朗普政府对俄让步可能遭党派抨击为“软弱”。
- *第三方搅动局势”:若乌克兰发动反攻或波兰等东欧国家采取激进行动,可能迫使美俄重回对抗。
- “中俄协调的变量”:中国在俄美之间的立场选择(如对军控谈判的参与度)将影响谈判进程。
【 结语】
此次会谈更像是俄美在长期对抗中寻找“压力释放阀”的尝试,而非根本性关系转圜。未来谈判成果将取决于双方能否在“战术妥协”与“战略威慑”间找到平衡点,而沙特等第三方国家的斡旋能力也可能成为关键变量。观察重点应放在后续多边会谈的参与方名单及联合声明的具体措辞上。
来源:八戒心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