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三月的抗香村,十里桃林正裹着绯色云霞。2025 年 3 月 22 日清晨,当第一缕晨光爬上仙海抗香杨家湾,绵阳知青艺术团的军乐声已如清泉般漫过杨家湾的乡间小道。50 位身着笔挺制服的乐手夹道而立,铜管乐器在朝阳下泛着温润的光泽,《迎宾曲》的旋律像一双温柔的手,
#春日领花束#
桃花艺术节见芳华
开幕式撑起半边天
——记绵阳知青艺术团桃花节盛典作最美支撑团体
文帖/杨得富
三月的抗香村,十里桃林正裹着绯色云霞。2025 年 3 月 22 日清晨,当第一缕晨光爬上仙海抗香杨家湾,绵阳知青艺术团的军乐声已如清泉般漫过杨家湾的乡间小道。50 位身着笔挺制服的乐手夹道而立,铜管乐器在朝阳下泛着温润的光泽,《迎宾曲》的旋律像一双温柔的手,轻轻叩开了 "仙海花开春天里" 桃花节的序幕。
十点整,合唱团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在舞台上空炸响。白发苍苍的知青们挺直腰杆,仿佛又回到了当年的战天斗地乡村。指挥谢明的手臂扬起时,我看见他坚毅执着的挥臂——那是无数次排练留下的功勋印记。去年他指挥《鸿雁》的无伴奏合唱历程,团队员们的嗓音竟如松涛般雄浑,在涪城区群众文艺大赛直至全国文艺大赛夺冠的风采,此刻正化作涪江畔的春泥,滋养着这片新生的桃林。
最令人动容的是知青团舞蹈一队,领队舞蹈家马英“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汗水流一片、十年磨一剑”,原创舞蹈《绿水青山》这段民族舞以欢快而碧波荡漾的韵律,将生态文明理念化作流动的诗行。演员们舞姿恰似云影游太虚,绿水青山入画来。昔日,他们的情景剧《松花江上》《绣红旗》夺得绵阳市文化馆群众文艺大赛优秀奖,此刻,他们又把《绿水青山》的乡愁,化作了助力乡村振兴的春泥。
最引人眼帘的旗袍秀《关关鸠鸠》。走秀队领队李凤英踩着细碎的莲步,绣着桃花的裙裾掠过满地落英。这些曾在田间地头挥洒汗水的女知青,如今将岁月沉淀成了江南烟雨般的优雅。都是“奶奶姥姥”的年纪,确是“苗条淑女、君子好逑、线条凸显、迷人万分”,她们的每一步都丈量着从 "知青点" 到 "艺术殿堂" 的距离,每一个转身都绽放着半个世纪的芳华。
在绵阳知青艺术团带来的团体操《山河美》里,队长易学进率领舞者们整齐列阵,宛如一幅徐徐铺展的山河图。他们动作刚劲有力,又不失灵动,一招一式,都精准到位,尽显深厚功底。
瞧那伸展的手臂,似在拥抱壮丽山川;踢腿转身间,仿佛勾勒出山河的起伏轮廓。半世纪的风雨,并未消磨他们的激情,反而赋予动作更醇厚的韵味。他们以饱满的精气神,将岁月沉淀的坚韧与山河的磅礴大气相融,借这律动,让往昔峥嵘与当下豪情碰撞,演绎出山河的雄浑之美。
明媚春光斜斜地照在舞台上,情景剧《再现大唐清平调韵之科技城》正在上演。知青艺术团知青二代队员们扮作文人雅士,衣袂飘飘间竟看不出岁月的痕迹。当 "云想衣裳花想容" 的吟诵声与远处的推土机轰鸣交织,我忽然懂得:这些把青春献给三线建设的老知青,正用艺术完成着另一场壮丽的 "二次创业"。
春意渐浓时,军乐团奏响《在希望的田野上》。乐手们的影子被春光拉得很长,投在抗香村新搭的文化舞台上。六年来,这支平均年龄 65 岁的队伍,带着《长江之歌》的豪迈走过二十多个省市,将 "知青精神" 的种子播撒在祖国的大地上。知青艺术团暨军乐团作为本届桃花节暨乡村歌舞大赛开幕式盛典的最美支撑者、最佳支持者、积极参与者、无私奉献者和幕后英雄者一点不假。
特以七言律诗四首赞美:
一、《岁月鎏金》
青春作赋写沧桑,半个世纪韵未央。
曾向荒原播火种,又将余热化霞光。
军号吹破千重雾,彩袖舞成七彩裳。
莫道桑榆时已晚,桃花深处见铿锵。
二、《艺海扬帆》
六载耕耘艺苑中,百枚金印映初衷。
铜管奏出山河壮,水袖招来日月融。
走秀廊桥凝古韵,放歌牧野振雄风。
知青不老春常在,化作春泥护万疆。
三、《桃花新韵》
抗香村里备春耕,老树新花别样情。
军乐催开千顷碧,红裙舞破九晴天。
曾挥银锄拓荒土,又执彩笔绘锦程。
莫道廉颇今已老,犹能弯弓射鹰苍。
四、《薪火赓续》
涪水汤汤岁月长,知青精神永流芳。
舞台虽小乾坤大,余热尤微天地香。
培训新苗传绝技,编排好戏谱华章。
今到乡村助振兴,知青处处做支撑。
摄影:杨得富 陈益奎、李跃忠、魏长席等
来源:蒸汽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