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流脑”是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简称,是由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细菌性传染病。脑膜炎奈瑟菌侵入血液后,可导致菌血症、败血症,主要引起神经系统病变,具有起病急、进展快、传染性强、致残率和病死率高等特点。
“流脑”是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简称,是由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细菌性传染病。脑膜炎奈瑟菌侵入血液后,可导致菌血症、败血症,主要引起神经系统病变,具有起病急、进展快、传染性强、致残率和病死率高等特点。
流脑最主要的危害在于 其病死率高(5%-10%),且预后不良。20%的流脑患者会留有肢体功能障碍和组织损伤等严重后遗症,1/3的感染者终生伴有神经系统损害相关的智力、视力、听力、运动能力、感知能力等后遗症,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典型流脑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 急起发热、头痛、呕吐、皮肤黏膜瘀点、瘀斑及颈强直等脑膜刺激征。病菌也可通过飞沫传播,自鼻咽部侵入人体,如人体免疫力强,可迅速将病原菌杀灭,或成为“无症状携带”状态。医学上将这种健康携带者称为“无症状携带者”,人群中约10%为脑膜炎奈瑟菌携带者,这种携带者将成为除患者外最重要的传染源。
流脑患者以 婴幼儿、儿童和青少年为多见, 小于1岁的婴儿是 我国发病率最高的人群。但由于婴儿流脑患者早期症状的非特异性,增加了早发现、早诊断的难度,因此做好流脑的预防至关重要。
春季天气干燥,环境湿度低,鼻腔黏膜易脱水、受损,鼻腔、咽喉部黏膜不能正常将细菌清除体外, 细菌可通过破损的黏膜上皮侵入机体而引发疾病。因此,更应在春季加强对流脑的预防。
预防流脑应做好以下几点
01
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 保持咳嗽、打喷嚏时的礼仪,可用纸巾、手肘掩盖口鼻。不要随地吐痰,不要随意丢弃吐痰或揩鼻涕使用过的手纸。
★ 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后)应立即洗手。
★ 居民家中应做到每天开窗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在开窗时,要避免穿堂风,注意保暖。
★ 每天晚间要认真刷牙(一般不少于3分钟),刷牙后用清水或温盐水漱口,仰头含漱能充分冲洗咽部,效果更佳。
02
注意平衡饮食
饮食不要太油腻,加强体育锻炼,保持良好作息,增强身体抵抗力。
03
做好防护
★ 到人员密集的地方应合理佩戴口罩。
★ 如出现发热、头痛、呕吐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有以上症状者应避免与孩子同睡或进行拥抱、喂乳、亲吻等亲密动作,特别是对2岁以下的婴幼儿。
04
预防接种
预防接种,是保护小年龄儿童的有效措施。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推荐儿童6月龄、9月龄各接种1剂A群多糖疫苗,3周岁、6周岁各接种1剂A+C群流脑多糖疫苗。也可自愿、自费,在医生指导下接种A+C群流脑结合疫苗、A+C+W+Y流脑多糖或结合疫苗等。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