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明教张无忌你知道吧?可你知道,它的“原型”摩尼教,居然是历史上唯一被灭绝的世界级宗教吗?这教门出自波斯,一路杀入罗马、印度、中国,横跨欧亚两千年,信徒遍布全球。
明教张无忌你知道吧?可你知道,它的“原型”摩尼教,居然是历史上唯一被灭绝的世界级宗教吗?这教门出自波斯,一路杀入罗马、印度、中国,横跨欧亚两千年,信徒遍布全球。
可它不是靠打仗、靠传福音,而是靠“拼接”:东抄佛祖,西抄耶稣,北抄拜火教,号称万教皆我分支。
你说它是宗教,一看却像盗版书;你说它是异端,人家却真火了几百年。今天就带你看看,这位宗教史上的“集大成者”,是怎么从风头无两,一路抄到灭门绝后。
张无忌、光明顶、四大法王、小昭……金庸小说里那叫一个神秘、玄幻、豪气冲天。扒拉历史才发现,这“明教”,原来是个彻头彻尾的“融合派”,甚至可以说,是宗教界的“盗版专业户”。
时间得拨回公元3世纪,当时的波斯萨珊王朝,也就是今天的伊朗,还正处在国力强盛的高峰期。就在这块宗教斗法的地狱级战场上,摩尼教横空出世,创始人摩尼——216年出生的波斯人,原本是个基督教教士,后来却“不安分”了。
人家一琢磨,干脆自立门户,反正世界上宗教那么多,何不通吃?于是,他干了一件前无古人、后也没什么来者的事:把佛教的轮回、基督教的救世主、拜火教的光暗对立,搅成一锅大杂烩,再端出去兜售,宣称——你们这些教,其实都是我摩尼教的小分支!
这话一出口,别的教派直接“气抖冷”。这等于你说四大名著是从你一本文集里抄的,谁受得了?
摩尼教的核心思想,咱得掰开揉碎了说:宇宙分光明和黑暗两界,光明之主是“明尊”,黑暗老大是“魔王”,两边打了个翻天覆地。
偏偏明尊又不动手,全靠手下干活。比如说,派个“净风使者”造世界;结果魔王来搅局,把光明的能量搅和了,生出了人类。注意啊,这人类本质是光明和黑暗的合体,这就决定了人生而有罪,要不断自我救赎。
听着是不是有点熟?拜火教也说“光暗对抗”;佛教有“众生皆苦”;基督教有“原罪论”……摩尼硬是每家抄一点,拼成自己的宇宙体系。
更厉害的是,他还包装自己为终极传教使者——佛陀、耶稣、琐罗亚斯德,全是他的前身,他才是正主。
有点像什么?有点像咱看那些“假冒公众号”,头像换成官方标志,内容也是各大官媒拼拼凑凑,标题一吓人:XX重要讲话精读!进去一看,空话套话一堆。这类操作,就是摩尼教在宗教界的翻版。
可别以为这套说辞没人信。摩尼教靠这种“万教合一”的话术,加上对苦难众生的关注,迅速吸引了大批信徒。最疯狂的时候,它横扫波斯、中亚、印度,连罗马帝国的贵族阶层都有人信它。这放在当时,可绝对算是“世界性宗教”中的C位了。
但热度再高,也架不住皇帝不乐意。就在276年,摩尼本人在波斯被萨珊王朝的国王“锁链侍候”,活活处死。摩尼教在波斯被定性为“邪教”,全线溃退。可你别小瞧这波教徒,他们像蒲公英似的,风一吹就飘去了别处。飘啊飘,飘到了中国的唐朝。
摩尼教一落地中国,就换了马甲,改名叫“明教”或者“牟尼教”。这事发生在唐代,具体时间是公元768年(唐代宗大历三年)。当时的江淮地带,摩尼教开了头一家“摩尼寺”,正式打入中国宗教市场。
但中国可不是谁想来就能做生意的地方,尤其是搞宗教这档子事。要么你融入主流,要么你就边缘化。摩尼教自带“异教气质”,虽说搞得风生水起,民间认同感也不低,可架不住朝廷那边变脸比翻书还快。
最致命的一击,发生在公元845年。唐武宗干了一票大的,历史上称“会昌灭佛”,搞得佛教都摇摇欲坠。顺手一捞,把摩尼教也捎带禁了——你不是打着“佛的变身”来宣传?佛都被我灭了,你也别混了。
这一年,摩尼教惨遭大洗牌,寺庙被毁,僧侣四散。可江湖路远,信仰未灭。到了宋代,摩尼教不仅没死,反而以“明教”之名换皮升级,偷偷活跃在民间。要问最活跃的地方?福建福州。
史书记载非常明确,《闽书》卷七《泉州府晋江县》一段话至关重要:呼禄法师(摩尼教的僧侣称谓)从唐武宗灭佛的汹涌中逃亡福建,一路传教,从福清、三山,到泉州,最终客死泉州北山——也就是如今的清源山。
这不是野史,这是有据可查的迁徙路线。更重要的是,福州一带的摩尼教,从此深扎下根基,和当地的民间信仰、道教文化融合得密不可分。
可当局不傻,摩尼教的“地下传播”很快引起注意。南宋初年(约1127年前后),中央政府反应极度激烈。为了讽刺摩尼教的素食修行者,官方干脆给它起了个侮辱性的外号:“吃菜事魔”。
听着像骂人,但老百姓偏偏觉得有点神秘,还挺受欢迎。那些穷人进不了佛寺道观,反倒更容易接受这个“吃菜也能成佛”的明教。
那时的摩尼教,在中国不叫世界宗教,它是——隐秘信仰、地下联盟、平民“精神出口”。
在宋真宗赵恒时期(公元998年至1022年),摩尼教甚至逆风翻盘一波。他主持修订《道藏》,这个道教的百科全书,里面竟然收录了部分摩尼教经典。你没听错,曾经的“异教邪魔”,摇身一变成为“道藏一员”。
可惜的是,风头再盛,也逃不掉官方定性。“邪教”两个字像锅盖扣死,不让抬头。于是,摩尼教只得转入更深的地下,以“光明会”“无上法王”等神神秘秘的名义存活。这个过程一直持续到明清时期,最后彻底失联。
直到现在,中国多地的古墓、石窟、摩崖石刻里,还能发现摩尼教的遗痕。只不过这些痕迹,像是沙滩上的脚印,随着时代的浪潮,一点点模糊,一点点消失。
世界那么大,能称得上“世界性宗教”的,不多: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最少也是跨洲级别。而摩尼教,曾经赫然在列。可如今,它是唯一一个彻底灭绝的“世界级宗教”。
摩尼教曾在中亚、波斯、印度、罗马帝国都有传教点,信徒一度数百万计。你就看那路线,东边到中国大唐,西边传到罗马元老院。光是翻译摩尼教经典的文字,涵盖了叙利亚文、突厥文、粟特文、汉文……这规模,说它全球500强都不为过。
但问题也正出在这儿:它“谁都要沾”,最终也“谁都得罪”。
你拜佛,我也拜;你信耶稣,我也说是我的人;你拜火,我也照抄。哪有这么搞的?结果是:哪个主流宗教都不认它,哪个政权也不放心它。
在波斯,它被定性为邪教;在罗马,它被当作异端;在印度,它被排挤出境;在中国,它被打成“吃菜事魔”;到了明清,更是毫无踪影,只留下文学小说里的余热和民间传说中的光明会。
而它最终灭绝的根本原因,不在教义本身,而在——没有“护法国家”撑腰。
佛教至少有印度起源;基督教背靠罗马教廷;伊斯兰教坐拥阿拉伯帝国。可摩尼教没有一个能“打”的老大,全靠自己打游击。在一个靠政权扶持才能长久的宗教环境中,这种“四处逃难、各处落脚”的打法,注定走不远。
再说得直接一点:摩尼教的“世界性”,靠的是游牧式传播;而它的“灭绝性”,源于被各国轮番清理。
至今没有一个国家把它列为合法宗教,没有官方文献承认它为本土信仰,连遗址都多是碎片零星、未能系统保留。它就像一场横跨欧亚的狂欢,一朝结束,就被时代的洪流冲刷得干干净净。
这是世界宗教史上极为罕见的现象:一个曾风靡全球的信仰体系,最终只留下一个名字——“摩尼教”——成为历史书上的冷知识,和小说里的热词。
你再问明教是什么?是光明的代名词?是张无忌的门派?不,是一段被遗忘的、光明与黑暗之间曾经血拼过的历史。
重视挖掘摩尼文化的当代价值-《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11-30
宋代福州摩尼教盛行-福州市人民政府-2017-10-13
来源:加巴有布黄药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