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回应市场关切,从3月下旬开始,全面松绑“仅退款”政策——近日,阿里巴巴旗下平台1688宣布调整“仅退款”政策。至此,淘宝、拼多多、快手等多家电商平台已优化调整该规则。
回应市场关切,从3月下旬开始,全面松绑“仅退款”政策——近日,阿里巴巴旗下平台1688宣布调整“仅退款”政策。至此,淘宝、拼多多、快手等多家电商平台已优化调整该规则。
从此前各大电商平台纷纷效仿推出“仅退款”,到目前该规则渐次调整,这一转向值得关注。
首先,何为“仅退款”?这是多个电商平台此前推出的一条售后规则,即“不退货仅退款”。买家收到货后若发现商品存在品质问题,可发起“仅退款”申请,平台会主动介入处理,无需商家同意即可退款,退款后货品也无需寄回。
2023年以来,多家大型电商平台纷纷在售后服务规则中增加相关条款。一时间,“仅退款”成为电商平台比拼规则、争夺用户的焦点。
不过,去年下半年以来,拼多多、淘宝、快手等电商平台对“仅退款”进行细化调整。有的宣布提升商家售后自主权,对优质店铺减少或取消售后干预;有的明确了审核流程,如规定商家应在用户提交仅退款申请后的一定时限内进行处理。各家电商平台调整后的规则各有不同,但重点都在于减少平台主动介入。
如何看待这一转向?
“从规则设计上来说,‘仅退款’是为了改善消费体验,减少在售后阶段与商家沟通的时间和成本,对一些劣质商家有一定震慑作用。但在实施过程中,各大平台也在不断评估这些规则的影响。”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专家委员会专家李鸣涛说,目前来看有些规则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反而侵害了平台生态,所以到了这样一个调整、纠偏的阶段。
“仅退款”为何难推行?
反应最激烈的当属商家。不少商家分享了真实“遭遇”:一位湖南商家给客户发出价值1000元的货品,但快递刚发货后,客户便申请“仅退款”,快递拦截失败,商家钱货两空;除此之外,商品有轻微污渍“仅退款”,不喜欢的“仅退款”,衣服穿了几星期还要“仅退款”……各种理由五花八门,让本分做生意的商家头疼又无奈。而最让他们难以接受的一点,是“仅退款”无需获得商家同意,在交易中丧失了话语权。
正如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规划和财务司负责人王国伟所说,有一段时间,“仅退款”问题造成平台内商户很多苦恼。
也有分析指出,往长远看,买卖还要继续做,“仅退款”给商家带来的相关损失和风险,最终恐怕还是由消费者来埋单。“羊毛党”钻了空子,诚信商家蒙受损失,消费者“被”分摊了成本……最终,侵害的是电商整体生态。
据介绍,去年,针对社会集中反映的“仅退款”问题,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约谈主要电商平台,就平台利用“仅退款”规则挤压商家生存空间、助长低质低价竞争风气等问题,提出具体整改要求,落实平台企业主体责任。约谈以后,主要电商平台对“仅退款”规则进行优化,为平台内商家提供了更大自主权。
其实,对于“仅退款”条款,不少消费者也是又“爱”又“烦”。在一些情形下,“仅退款”可以高效解决售后问题。但也有消费者在选择“仅退款”后,与商家就货品处理问题发生争议,后续处理反而更复杂。
究竟怎样在保护消费者权益与商家利益之间找到平衡?
“还是需要平台更多主动作为。”李鸣涛说,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是驱动电商平台运转下去的核心动力,因此很多平台都倾向于从规则层面保护好消费者权益。但与此同时,电商的经营主线是:通过平台聚合商家,联动供应链,服务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只有生态共赢,才是可持续发展之道。
目前,多家平台也在商家权益保护上更进一步。例如,此次1688“仅退款”规则调整后,平台在处理商品品质问题的交易纠纷时,将由平台买家信用体系对账号诚信情况进行判定,符合要求的将由平台出资补贴给买家,商家无需承担相关费用,补贴完成后,商品也无需退回。
“我们相信平台上的商家是想好好做生意,而不是为了恶意出售存在质量问题的商品,如果诚信的买家遇到了品质问题,对这些偶发行为,我们愿意拿钱来补贴。”1688客户体验负责人刘康说。
在李鸣涛看来,眼下,国家大力推进消费品以旧换新,消费转暖的趋势比较明显,给电商平台创造了比较好的成长空间。“这时候,需要与商家协同发力,打造一个更加良性的平台生态。”
海妹就聊到这里,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内容,欢迎关注2025年3月26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本期责编:白天亮
本文来自【人民日报中央厨房-海叔聊经济工作室】,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