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4年9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省兰州市主持召开的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保护利用制度,提高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特别提出,优化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机制。水利部部长李国英多次强调

文丨肖昊珠 白昀生 梁冰洁
2024年9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省兰州市主持召开的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保护利用制度,提高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特别提出,优化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机制。水利部部长李国英多次强调,水利系统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全面贯彻落实相关指示精神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要求。黄委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落实《节约用水条例》,以工业企业作为切入点,联合沿黄各省(区)组织开展了节水型工业企业典型案例遴选工作,鼓励和支持黄河流域节水产业发展,积极发挥节水型企业标杆示范引领作用。黄委将此次遴选列为年度重点工作,组织职能部门深入研讨,拟订遴选方案,梳理工作流程,并咨询全国节水办听取专家意见。工作中,职能部门严格按照时间节点推进相关工作,秉持科学严谨、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评审。经过多轮筛选与讨论,初步确定一批在节水方面表现突出的工业企业典型案例。经黄委专题研究,确定案例名单。此后,线上公示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接受公众监督。经过层层把关,最终遴选出16个节水型工业企业典型案例。此次遴选工作得到了沿黄各省(区)水行政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与配合。遴选出的典型案例在用水效率提升、节水技术应用、非常规水利用、节水管理等方面各具亮点。一、用水效率行业领先。一些企业不断提高技术水平,采取优化生产流程、改进用水设备等措施,促使主要产品的用水效率达到定额标准的先进值。部分企业获得了国家级水效领跑者称号。二、节水技术应用取得突破。一些企业高度重视技术改造,在产品研发和生产过程中,积极采用节水工艺,从源头上减少用水量。同时,大力应用废水深度处理回用技术,通过串联、分质用水等方式,显著提高了水的重复利用率。三、非常规水利用实现创新。一些企业因地制宜,根据自身地理位置和生产需求,建设非常规水利用设施。充分应用再生水、集蓄雨水等非常规水,减少常规水的使用,促进节水减排。四、节水管理科学精细。一些企业不断加强节水制度建设、用水计量管理、管网漏损监测、节水宣传教育等管理工作。部分企业还积极应用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实施智能化管理,提高了用水管理的精细化水平。近年来,沿黄各地充分发挥节水型工业企业的标杆示范效应,引领黄河流域工业节水产业蓬勃发展,促进工业水效大幅提升。《中国水资源公报》数据显示,2023年,黄河流域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达41.3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11.8立方米,这两项关键指标均优于全国平均水平,彰显出黄河流域在水资源利用效率方面的良好态势。通过典型引领、辐射带动,社会各界节水、控水意识明显增强。下一步,黄委将进一步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持续挖掘和培育更多具有潜力的节水型企业,扩大典型示范群体规模,拓宽示范领域,加速先进节水技术的推广应用,全面提升黄河流域工业企业的节水水平。同时,完善流域相关政策法规,建立长效监督机制,营造良好的节水法治环境,确保节水措施有效执行,打好黄河流域深度节水控水攻坚战,筑牢节水根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落实落细。01
兰州生物所
百年传承 绿色创新
车间废水收集及重复利用系统中国生物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兰州生物所”)始建于1934年,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生物制品研究所之一。兰州生物所不仅是甘肃省乃至西北地区唯一的大型生物高技术企业,还是我国生物制品行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重要推动者。2023年,公司生物制品水效达到3.13立方米每万元,远低于甘肃省生物制品用水定额先进值(4.81立方米每万元)。兰州生物所始终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企业发展的各个环节,特别是在水资源管理方面,公司系统分析水资源消耗情况,持续提升用水重复利用率,实现了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使用。一、废水循环利用技术改造公司围绕“过程循环”和“末端回用”两大核心策略,实施了一系列废水循环利用技术改造项目。通过完善废水循环利用装备和设施,公司实现了串联用水、分质用水、一水多用和梯级利用,大大减少了新鲜水的消耗。在此基础上,公司进一步推动再生水的循环和利用,衔接再生水标准,完善再生水管网,将处理达标后的再生水用于生产辅助过程,有序推进新水替代和再生水清洁利用。二、绿色设计与绿色生产在产品研发和生产过程中,兰州生物所始终坚持绿色设计和绿色生产理念,主动开发水资源消耗少的高新技术产品。公司有效处置了低效、无效资产,进行专业化整合,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率。三、先进技术与工艺应用公司推动制水系统参数优化、闭式冷凝水回收装置升级、工艺废水回用、检测废水回用、管网漏损检测等应用,全面优化设备水效,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率和节约管理水平。公司持续推进水资源循环利用力度,推动绿色低碳“四新”(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应用,强化废水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开展冷凝水、废水等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工作,持续提升绿色制造水平,积极创建绿色低碳的节水型企业。兰州生物所在节水技术和绿色制造方面的突出表现,得到了国家和行业的高度认可。公司先后入选工信部“工业废水循环利用试点企业、园区名单”。此外,兰州生物所还完成了ISO90001质量管理体系、ISO50001能源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ISO45001职业健康管理体系等监督性审核。作为我国生物制品行业的领军企业,兰州生物所加强技术创新,优化管理制度,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为行业绿色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兰州生物所将继续秉承绿色发展理念,为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贡献。02
源盛光电
绿色光电的节水先锋

源盛光电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源盛光电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源盛光电”)是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成立于2011年5月。作为京蒙产业对接的首个高科技重大投资项目,源盛光电是一家以LTPS—LCD(低温多晶硅液晶显示屏)和AMOLED(有机发光显示器件)技术为核心的中小尺寸显示器件生产企业,致力于为全球客户提供高质量的显示解决方案。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积极推动技术创新和资源高效利用,成为国内光电行业的领军企业。2023年,公司液晶显示面板水效达到1.689立方米每平方米,远低于北京市液晶显示面板用水定额先进值(3.93立方米每平方米),成为行业内水资源高效利用的典范。源盛光电通过构建多层次的水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实现了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废水的最小化排放。一、用水环节的精细化管理公司的主要用水环节对水质要求较高,因此,建立了完善的用水系统,包括化学品供应系统及质控、尾气洗涤塔等污染防治装置用水系统,以及纯水—超纯水制备装置和循环冷却水系统。二、超纯水系统的技术创新源盛光电累计投资2.1亿元,建成1套超纯水系统、4套回收水系统和5套废水处理系统。公司每日超纯水使用量达到2.7万吨,其中91%的废水通过回收水系统处理后再次制备超纯水,实现了水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三、黄河水制备超纯水的行业首例在超纯水制备方面,源盛光电开创了行业先河,成功利用黄河水制备超纯水。显示器件生产对水质要求高,超纯水中的金属离子、溶解气体、细菌和颗粒物会对产品质量产生严重影响。公司通过技术创新和工艺优化,将超纯水回收率从行业平均水平的60%—70%提升至90%,成为业内超纯水回收率的标杆企业。多年来,源盛光电加大技术创新和管理精细化力度,不仅在显示器件生产领域取得了良好的成绩,还在节水、节能和环保等方面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绩。2022年,源盛光电被国家评为“绿色工厂”,并被内蒙古自治区评为“节水标杆企业”。03
华润电力(菏泽)
绿色电力的节水典范

中水处理装置华润电力(菏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菏泽公司”),成立于2007年12月,由华润电力控股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公司建有两台645兆瓦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分别于2011年投入商业运营。多年来,菏泽公司大力推动技术改造和升级,显著提升了生产效率和环保水平。公司拥有中水处理系统,使用再生水作为生产用水的主要水源。2023年,中水使用量达到708万立方米。2023年,公司发电水效为1.47立方米每兆瓦时,工业供汽水效为1.04立方米每吨,居民供热水效为0.11立方米每吉焦,分别优于水利部火力发电用水定额先进值(1.54立方米每兆瓦时)、山东省工业供汽用水定额先进值(1.1立方米每吨)和居民供热用水定额先进值(0.16立方米每吉焦),成为行业内水资源高效利用的典范。菏泽公司通过构建多层次的水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实现了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废水的最小化排放。一、冷却塔的节水设计公司冷却塔在设计中融入了多种节水技术,使用高效填料增加热交换面积,优化空气流动以减少水的蒸发损失,显著降低了冷却塔的耗水量。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冷却塔的运行效率,而且大幅减少了水资源消耗。二、锅炉补给水系统的节水优化公司采用节水设计方案,回收超滤系统反洗水和一级反渗透浓水,将其软化处理后作为锅炉补给水的补充水。二级反渗透浓水全部回收至一级反渗透进水箱,作为一级反渗透的补充水。这些措施,显著节约了水资源。三、废水零排放系统的应用公司实施了全厂废水零排放改造项目,采用“预处理+分盐+浓缩+蒸发结晶”的工艺路线。零排放系统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污泥全部进入锅炉掺烧,废水中的盐分通过蒸发结晶系统析出为工业盐,处理后的产水全部回收再利用。这一技术的应用,不仅实现了全厂废水的零排放,还显著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菏泽公司通过实施先进的节水技术和绿色制造模式,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树立了行业标杆,为行业绿色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编辑:胡少华美编:郭瑞琳审核:项晓光
来源:黄河网
免责声明:本站系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