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49 年 10 月 1 日,开国大典上,由金城修复的 “上海解放号” 飞机飞越天安门广场,那划破长空的轰鸣,不仅是对新中国诞生的礼赞,更是金城人航空梦想的初次绽放。这一历史性时刻,为金城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也让金城与中国航空事业紧密相连。
1949 年,空军 21 厂于上海大场飞机场内正式成立,这便是金城集团的前身,也是金城摩托故事的起点。彼时,它肩负着修复飞机的重任,开启了航空报国的征程。
1949 年 10 月 1 日,开国大典上,由金城修复的 “上海解放号” 飞机飞越天安门广场,那划破长空的轰鸣,不仅是对新中国诞生的礼赞,更是金城人航空梦想的初次绽放。这一历史性时刻,为金城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也让金城与中国航空事业紧密相连。
1951 年,它积极参与筹建南京航空工业专科学校,也就是如今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前身,为中国航空工业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1958 年,随着技术的积累和专业领域的拓展,金城开始从事航空附件制造,逐步构建起了完整的航空产业体系。从最初的 2 台机床起家,历经飞机综合修理、发动机修理、航空附件制造等阶段,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蜕变,为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
1979 年 1 月,在金城人的不懈努力下,首辆金城牌 CJ - 70 型摩托车成功诞生。它的出现,标志着金城集团正式进军民用市场,也拉开了金城摩托车辉煌篇章的序幕。这辆摩托车不仅是金城集团转型的重要标志,更是中国摩托车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它凝聚着金城人多年来在航空领域积累的技术和智慧,虽然在外观和性能上与现代摩托车相比略显简陋,但在当时却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
首辆金城摩托车的诞生,并非一帆风顺。在研发过程中,金城人面临着诸多技术难题和挑战。从发动机的设计到整车的装配,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反复试验和改进。然而,金城人凭借着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对技术的执着追求,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他们充分利用在航空制造领域积累的精密制造技术和质量控制经验,将这些优势融入到摩托车的生产中,为金城摩托车的高品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85 年,金城果断引进日本铃木公司摩托车制造技术,这一举措成为了金城摩托车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日本铃木公司作为当时世界领先的摩托车制造商,拥有先进的技术和成熟的生产工艺。金城引进铃木技术后,迅速投入到消化吸收和创新内化的工作中。
AX100 型摩托车便是这一时期的经典之作。1985 年,金城从日本铃木公司引进 AX100 型摩托车全套专利技术、生产线及部分散装件。引进后,金城根据中国市场的特点,加快开发新产品和摩托技术改造步伐。在国产化过程中,金城以质量为前提,由部分国产化逐步过渡到全国产化。1986 年全部引进铃木零部件组装,1988 年除发动机外其他零部件都实现国产化,最后实现 100% 国产化,质量达到铃木原装产品同一水平。国产化后,金城对 AX100 进行长期改进改型与创新开发,逐渐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 AX100、AX100 - A、AX100 - B 系列产品 。
AX100 摩托车凭借其功率大、载重多、质量可靠、价廉物美等优点,一经推出便迅速赢得了市场的青睐。在那个摩托车还属于奢侈品的年代,AX100 成为了众多消费者梦寐以求的座驾。它的出现,不仅满足了人们对于出行工具的需求,更成为了一种时尚和身份的象征。在当时,金城工厂外等待拉货的卡车队伍常年在一公里以上,经销商等货都是以半个月为最基础的计算时间,一车难求的局面成为了金城 AX100 的真实写照 。
除了 AX100,金城还陆续推出了多款经典车型,如金城铃木 GSX - R 系列、金城铃木 VL 系列等。这些车型在外观设计上独具特色,融合了时尚与经典的元素,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审美需求;在动力性能和操控性方面表现出色,采用了先进的发动机技术和悬挂系统,为消费者带来了卓越的驾驶体验。
1996 年,金城率先以境外带料加工方式成立了行业第一家海外合资公司 —— 金哥公司,该项目获原外经贸部境外带料加工批准证书第 001 号,这是两国自 1980 年建交以来在工业领域合作成立的最大合资公司。2000 年 1 月,金城阿根廷公司开业,与金哥公司形成南北呼应的境外带料加工生产格局,进一步扩大了金城摩托车的市场占有率,使金城摩托车成为南美市场的中国第一品牌。在尼日利亚,金城通过对市场的深入调研,对 AX100 车型进行适应当地市场需求的改进和创新。通过一系列的广告宣传与营销策划活动,金城在尼日利亚市场取得了巨大成功,成为当地市场上最具影响力的中国品牌。
2009 年,金城新动力队车手驾驶国产摩托第一次驰骋在达喀尔赛场,尽管在比赛中遇到了诸多困难,车手魏广辉、陈建国分别在完成了第 6 赛段和第 2 赛段后遗憾地告别赛场,但他们的勇敢尝试,为中国摩托车手在达喀尔赛场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此后,金城车队不断总结经验,加强训练和技术研发,在后续的比赛中取得了越来越好的成绩 。
2010 年,金城车队独立冠名参赛,成为达喀尔拉力赛历史上首支完赛的中国摩托车队。车手苏文敏、魏广辉分别以总排名第 75 位和第 82 位的成绩完赛,实现了中国摩托车手在达喀尔上的 “零的突破”。这一成绩的取得,不仅是金城车队的荣誉,更是中国摩托车运动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让金城品牌在国际上声名鹊起 。
在 2011 年第 33 届达喀尔拉力赛上,由帕斯库尔・帕布洛・奥斯卡、苏文敏和韩宝华三位车手所组成的金城车队再次参赛,车手帕斯库尔・帕布洛・奥斯卡和苏文敏以总排名第 65 和第 69 的佳绩再次创造历史。在 2013 年首届中国越野拉力赛中,金城车队强势回归,参赛车队从北京鸟巢出发,一路向西,穿越库布齐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巴丹吉林沙漠等区域,跋涉河道、峡谷、丘陵、沙漠、戈壁等地形地貌,最终抵达赛程终点甘肃敦煌。
2014 年,在北京金港赛车场举行的 CRRC(全国公路摩托车锦标赛)收官战上,由金城集团冠名的 “金城勇者杯” 110mL 组成功举行。该组别的比赛用车是由金城 MINI 车 JC70 - 7 “金童” 改装而成,当金城 MINI 的身影在运动文化的加持下驰骋于赛道时,金城 MINI 车文化的格局就此打开。虽然 “金童” 是款 MINI 车型,但在赛道上却能让车手们真切地体验到 “狂飙” 的感觉。金港赛车场赛道全长 2400 米,车手做出的最快圈速为 1 分 45 秒 386,经计算,改装后的 “金童” 在赛道上的平均车速高达 82km/h 。可以说,“金童” 这款金城 MINI 玩乐小车,在赛道上的乐趣被发挥得淋漓尽致 。通过深度参与运动赛事,金城奠定了品牌的运动基因,进而以赛道积累反哺于产品,进一步拓展了产品的文化底蕴与玩乐属性 。
2018 年 11 月 24 日,古都南京迎来了首届摩友粉丝节暨金陵骑士团成立的日子,此次活动由南京广电集团十八频道主办,金城集团协办。在活动现场,大屏幕循环播放着金城集团的宣传片,以及金城参加达喀尔拉力赛、中国越野拉力赛、金城各款主打车型的宣传片,还专门设置了 “时光隧道” 展区,以图文和实物的方式,展示了金城摩托车产业的发展变迁。一辆戴着大红花的 CJ70A,这款 “爷爷” 辈的金城 MINI 车,尽管已经锈迹斑斑,但仍旧勾起了众多观众的回忆 。MINI 文化本身也是一种历史的积淀,对于早在四十多年前就开启了 MINI 之路的金城来说,金城的 MINI 文化,也是时代的文化 。
2022 年,伴随着金城 MINI 家族新成员 “悟空” 的发布,金城 MINI 文化节也提上日程。12 月 19 日,主题为 “焕新出发” 的 2022 年金城 MINI 文化节在南京青龙山庄盛大开幕,现场通过草坪音乐节、露营体验季和新车试驾会等主题活动,用最轻松惬意的方式让车友们在更多元化的活动中感受到了金城 MINI 车的魅力 。
在当今摩托车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堪称白热化,市场环境也变得愈发复杂。国内市场在各种因素的交织影响下,呈现出一定程度的萎缩态势;与此同时,国家法规管制持续加强,品牌集中度不断提高,替代品的冲击也日益严重 。
金城摩托深知,在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此,它始终坚持以创新为驱动,不断加大在研发方面的投入,致力于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产品。近年来,金城摩托在新能源摩托车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它积极研发电动摩托车技术,推出了多款性能卓越的电动摩托车产品。这些产品不仅具备高效的动力性能和出色的续航能力,还在智能化和舒适性方面有着出色的表现 。
除了在技术上不断创新,金城摩托还十分注重产品的品质和用户体验。它建立了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生产的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把关,确保产品的质量符合高标准。同时,金城摩托还加强了售后服务网络的建设,为用户提供及时、便捷、周到的售后服务,让用户在使用金城摩托车的过程中无后顾之忧 。
金城摩托将继续秉承 “航空报国、强军富民” 的宗旨,以创新为引领,以品质为保障,不断提升品牌竞争力。在产品研发方面,金城摩托将进一步加大在新能源、智能化等领域的投入,推出更多符合市场需求和消费者喜好的新产品;在市场拓展方面,它将继续深耕国内市场,拓展国际市场,努力实现品牌的全球化发展;在品牌建设方面,金城摩托将继续弘扬 “达喀尔・金城” 的精神,加强品牌文化建设,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
来源:聪明的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