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此前,“杜鲁门号”在2024年7月接替“艾森豪威尔号”,12月中下旬就开始执行“繁荣卫士”行动,目标是保护红海等地区的“航行自由”和商船,英国、法国等多国也跟着参与其中,这架势,那是相当浩大。
2025年3月22日,美国国防部宣布向红海派遣“卡尔文森号”航母,与“杜鲁门号”组成“双航母”阵容。
这可是特朗普上任后红海地区首次出现“双航母”编制,也是美国海军半年内的第二次大动作。
此前,“杜鲁门号”在2024年7月接替“艾森豪威尔号”,12月中下旬就开始执行“繁荣卫士”行动,目标是保护红海等地区的“航行自由”和商船,英国、法国等多国也跟着参与其中,这架势,那是相当浩大。
然而,现实却给了美国狠狠一巴掌。
尽管美国海军声势大得很,但和胡塞武装的实力差距呈现出“不对称”态势,美国花了大量经费,却根本没法取得理想战果。
就拿2025年3月来说,“杜鲁门号”遭到胡塞多次攻击。胡塞用的巡航导弹和自杀无人机,性能其实有限,但胜在成本低廉。可美国航母拦截一次的花费,远超胡塞攻击成本。
美国航母上的F - 35C舰载机,单小时飞行成本就达到3.5万美元。“标准”6导弹一枚价值400万美元,而胡塞的“萨马德 - 3”“火山H - 2”等武器,总成本可能都不到100万美元。
这差距,简直不要太明显。而且从地形上看,红海狭窄得很,胡塞从陆地发射武器后很容易隐蔽起来。
也门胡塞武装控制地区多山地,导弹发射位置很难侦察。
更让美军头疼的是,胡塞武装把军事武器设置在学校、医院等地作掩护,美军投鼠忌器,不敢放开手脚打。
此外,胡塞还能通过特种渠道从伊朗走私技术和零部件进行本地生产,美国航母战斗群根本难以切断其供应链。
美国这双航母配置,虽然具备强大打击能力,但在应对这种低成本、不对称威胁时,成本高得离谱,战略目标完成度也被大大削弱。
这就好比一个壮汉拿着昂贵的武器,去对付一个拿着便宜暗器的小个子,最后钱花了不少,却没占到啥便宜。
再看看美国的造船业,那真是衰落得一塌糊涂。美国纽波特造船厂出现6艘航母同时作业的情况,乍一看好像挺厉害,但实际上,这背后全是问题。
“肯尼迪号”和“企业号”两艘“福特级”航母就存在诸多毛病。
“肯尼迪号”弹射系统不佳,一直在调试,就像一辆新车,发动机老是出问题,怎么都开不顺溜。
“企业号”更惨,船体仅完工12%,预计2028年才能投入使用,这工期拖得,都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
另外4艘是旧船维修或等待拆解,“华盛顿号”维修耗时6年,“斯坦尼斯号”耗时4年,退役的“企业号”拆解工作已持续十几年仍未完成。
这效率,简直低得吓人。
从数据上看,美国海军虽然仍是全球最强,但面临舰队人少活多、造船厂效率低下等问题,新船服役时间一再延迟。
比如,原本计划按时服役的几艘驱逐舰,因为造船厂的各种问题,交付时间一拖再拖。还有航母的维修保养,花费的时间和金钱都远超预期。
这说明美国造船业在建造大型军舰和维修航母方面,困难重重,根本难以形成很强的海军力量。
就像一个战士,武器装备坏了修不好,新武器又造不出来,还怎么在战场上打仗呢?
在军事科技领域,中国的发展让美国感到压力巨大。尤其是在六代机研发方面,中国已经超越了美国。
中国新一代空中作战平台“歼 - 36”进行飞行测试,实现三台发动机同时运转,而且试飞时未见歼 - 20伴飞,这显示其技术成熟度显著提升。
相比之下,美国的六代机项目,如空军的NGAD战斗机计划和海军的“F/A - XX战斗机”项目,未来充满不确定性。
特朗普政府缩减开支,成本高昂的六代机项目能否继续推进都很难说。
除了六代机,在预警机、无人机、高超音速导弹技术等领域,中国也领先于美国。
中国已大规模部署搭载有源相控阵雷达的预警机,不断推出尖端无人机,高超音速武器已大规模服役。而美国在这些方面相对滞后。
有数据显示,中国的预警机探测范围和精度都远超美国同类产品。无人机的种类和性能也在不断提升,在国际市场上都有很强的竞争力。
高超音速武器更是让美国望尘莫及,其速度和突防能力,让美国的防空系统难以应对。
有了这些先进的军事科技,中国能将台海的制空权牢牢抓在自己手里,美国要是想在台海搞事情,那可得好好掂量掂量了。
美国在制造业方面的衰落现状,对其军事实力产生了严重影响。美国制造业占GDP比重从1970年的22.7%降至2023年的10.3%,就业人数占比从24.5%萎缩至8.4%。
这说明美国制造业的规模在不断缩小,产业空心化问题严重。
以波音公司为例,安全事故频发,这反映出从“工程师文化”向“利润导向”转变导致质量控制体系崩溃。2023年波音总负债达1510亿美元,资不抵债211亿美元,制成品贸易逆差不断扩大。
波音737MAX的MCAS系统设计缺陷引发空难,而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监管形同虚设。
这不仅影响了波音公司的声誉和市场竞争力,也对美国航空制造业造成了巨大打击。
美国在高科技领域虽然有优势,但未有效赋能传统制造业。2023年制造业建造支出增长,但工业产能增长缓慢,实际产出下降。
如半导体产业获补贴后,英特尔建厂仍面临诸多问题,项目进度滞后。美国企业将零部件生产外包,导致供应链依赖海外。
特斯拉因美国缺乏激光雷达产业链,采用高成本视觉方案,而中国相关成本仅为美国的1/3。
美国制造业回流面临重重困难。高成本结构与政策失效,美国劳动力成本高,职业培训体系与产业需求脱节,新增就业多集中在服务业。
关税政策使进口零部件成本上升,削弱了本土产品竞争力。供应链断裂与产业配套缺失,全球供应链形成已久,美国重建需巨额投入。
拜登政府的制造业回流计划因供应链问题大量项目延期或取消。资本短期逐利与创新模式僵化,美国企业奉行“股东价值最大化”,偏好金融投机,研发投入占比下降。
政策不确定性与结构性矛盾,美国政府产业政策频繁调整,如《通胀削减法案》对电动汽车补贴条件多次修改,导致企业暂停本土扩产计划。
且美国财政赤字率高,制造业回流依赖补贴的可持续性存疑。
典型案例与数据佐证,波音公司2023年737MAX9机型停飞,787项目返工成本高;美国半导体制造业产能仅占全球12%,台积电亚利桑那工厂投产推迟;美国生产电动车总成本比中国高35%,福特将电池工厂迁至墨西哥。
美国在军事上,面对胡塞武装这样的对手都难以发挥优势,在制造业衰落的情况下,还幻想在台海击败解放军,那真的是做梦而已。
中国在海军建设和军事科技研发上取得显著成就,制造业也凭借自身优势持续发展。
美国要是不认清现实,非要在台海挑衅,最终只会自讨苦吃。
来源:野生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