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周,你也复员啊?晚上去喝酒,给你送送行!"老张拍着我的肩膀,脸上洋溢着笑容。我沉默了一会儿,心里五味杂陈。1985年的大裁军,让我们这些战友即将各奔东西,未来会怎样,谁也说不清楚。
【声明:为阅读方便,本文用第一人称写故事,情节虚构处理,切勿对号入座!原创文章,拒绝搬运抄袭!】
"小周,你也复员啊?晚上去喝酒,给你送送行!"老张拍着我的肩膀,脸上洋溢着笑容。我沉默了一会儿,心里五味杂陈。1985年的大裁军,让我们这些战友即将各奔东西,未来会怎样,谁也说不清楚。
那是1985年的夏天,一纸文件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记得那天,连队广播里传来了国防部关于百万大裁军的消息,顿时宿舍里炸开了锅。有人欢喜有人忧,我和我的几个战友坐在一起,讨论着未来的去向。
"我肯定回老家,我爹在乡政府工作,给我安排个工作不成问题。"老张一边叠被子一边说道。他是我们宿舍里年龄最大的,已经当了五年兵了,老家在江苏农村,家里条件还不错。
"我想去深圳试试,听说那边发展得快,机会多。"小王摸着下巴说,他是广东人,平时没少给我们讲深圳经济特区的发展前景。
我趴在床上,翻着一本《解放军画报》,心里也在盘算着。我是山东农村的孩子,入伍前就读过中专,学的是电子技术。如果复员回去,不知道能找到什么样的工作。
"小周,你呢?有什么打算?"班长老李走过来问我。
"我还没想好。"我合上画报,叹了口气,"可能先回老家看看情况吧。"
连队开始组织学习政策,帮助我们了解复员安置的各种选择。可以回原籍安置,也可以自主择业,还有的可以留队转干或者考军校。每个选择都意味着不同的人生道路。
夏天的军营特别热,我们晚上睡觉都把被子卷到脚下,光着膀子躺在床上。蚊子嗡嗡地叫,有时候实在受不了了,就拿花露水抹在身上。这种时候,我就特别想念家乡凉爽的夜晚。
食堂的大师傅老王看我们这些要复员的兵心情不好,特意改善了几次伙食。平时中午顶多是白菜炖豆腐,现在居然有红烧肉和鱼香肉丝了。老王说:"你们几个兔崽子,在这吃了几年饭,临走了给你们改善改善。"
一个多月后,我们几个要复员的战友凑在一起开了个小会。老张决定回老家,小王坚持要去深圳,还有个东北的老李打算去国企。而我,经过反复思考,决定报考军校。
"小周,你这是要继续当兵啊?"老张有些意外,嘴里嚼着从家里带来的瓜子。
"嗯,想试试。我年龄还小,学历也够,考军校转成技术军官也是条路嘛。"我笑着回答,顺手从他碗里抓了一把瓜子。
宿舍里的电扇"呼呼"地转着,发出有节奏的声响。我们几个人就这样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谁也不知道未来会怎样。
就这样,我们四个人选择了不同的方向。最后一周的拉练结束后,我们在食堂吃了顿"散伙饭"。炊事班的胖子老王特意给我们加了两个菜——红烧肉和鱼香肉丝,这在平时是很难吃到的。
"来,为战友情干一杯!"老李举起了装满汽水的搪瓷杯。在部队是不能喝酒的,所以我们只能用北冰洋汽水代替。那酸甜的味道,和着食堂的饭菜味,成了我记忆中挥之不去的味道。
"干杯!"大家一起碰杯,杯子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
"小王,你去了深圳可别忘了我们这帮穷兵!"老张开玩笑道。
"放心吧,等我发财了请你们吃大餐!"小王拍着胸脯保证。
吃完饭,我们在操场上散步,聊着各自的计划和梦想。天上的星星格外明亮,夏夜的风吹在脸上,带着一丝凉意。蛐蛐在草丛中鸣叫,远处传来值班室收音机里放着的《军港之夜》。
"一定要保持联系啊!"小王说,"等我在深圳站稳脚跟了,欢迎你们来玩。"
"好啊,等着吃你的大餐!"老张笑着说,用力地拍了拍小王的肩膀。
复员的那天,营区门口停了一辆大客车。我送走了三个战友。他们背着行囊,穿着便装,走出了营区大门。老张临走前塞给我一包他家乡的特产——茶叶。小王给了我一个他平时最爱用的军用水壶。老李什么也没留,只是重重地抱了我一下,眼圈有点红。
而我,则留下来准备考军校的事情。送走战友那天晚上,我一个人在宿舍里,感觉特别空。平时热闹的六人宿舍,现在只剩下我和另外两个战友了。床铺空了一半,连说话的声音都能听到回音。
考军校并不容易,竞争非常激烈。白天正常训练,晚上就抓紧时间复习。我每天晚上都要熬到深夜复习功课。记得有一次,值班员巡查宿舍时发现我还在看书,差点给我记了过。
"熄灯了还不睡觉,违反纪律知道不?"值班的排长瞪了我一眼。
"报告排长,我在复习考军校的资料。"我立正站好。
排长叹了口气:"复习是好事,但也要注意休息啊。这样,你去值班室复习吧,那边有灯。"
后来班长老宋了解情况后,特意给我安排了一个小角落,让我可以在那里学习。他还把自己珍藏的一套《军事理论基础》借给我看。
"小周,你这条路选对了。"老宋拍着我的肩膀说,"我当年就是没赶上好时候,现在都三十多了还是个老班长。来,喝点水,别累着了。"他递给我一杯热茶,那是他从食堂带出来的。
经过三个月的复习,我参加了军校招生考试。考试那天紧张得手心直冒汗,铅笔都差点拿不稳。从考场出来后,我直奔厕所,肚子疼得厉害,大概是紧张的缘故。
半个月后,成绩出来了,我考上了!那一刻,我在操场上奔跑着,大喊大叫,像个孩子一样。连长找我谈话,说他为我感到骄傲。
"小周,不错嘛!好好干,以后说不定能当大官呢!"连长笑着说,还特意给我倒了杯茶。那是我第一次在连长办公室里喝茶,感觉怪怪的。
就在我准备去军校报到的前一天,收到了老张的来信。信中说他回到老家后,被安排在乡政府当了个小干部,工作稳定,天天记录粮食进出,事情不多也不少。他还谈了个对象,是隔壁村的姑娘,父母都很满意。信的最后,他问我考得怎么样。我立刻回了一封信,告诉他我已经考上了军校,准备朝着技术军官的方向发展。
军校的生活比部队要紧张得多,每天除了上课还要完成大量的作业和实验。不过好在我学的专业和我在中专学的电子技术有关,所以适应得还算快。军校的伙食比连队好多了,每天中午都有肉,周末还有水果。宿舍是四人间,有电扇,冬天有暖气,条件好了不少。
一次放假,我去看望了连队的老首长。见面的时候,他笑着说:"小周,你小子可以啊,这才半年就变样了。"确实,军校的生活让我长了点肉,也黑了一点。
三年后,我从军校毕业,被分配到了一个技术部门,负责通信设备的维护和管理。这一年,我收到了小王的来信。他在深圳闯荡了三年,经历了不少波折,最初去了工地当小工,后来转到了电子厂,从普通工人干起,终于当上了车间主任。信中他说虽然辛苦,但收入不错,已经在深圳买了套小房子。
"等你休假了,来深圳玩啊!看看这座日新月异的城市。深圳的姑娘可漂亮了,给你介绍一个。"小王在信的末尾这样写道。我笑了笑,这家伙还是老样子,满嘴跑火车。
那段时间,我的工作很忙,每天要检查通信设备,处理各种故障,有时候半夜都要爬起来处理紧急情况。但我觉得很充实,技术工作让我有成就感。
又过了两年,我休了个长假,决定去看看这些老战友。第一站是江苏,去看老张。他已经从乡政府升到了镇上,当上了一个小科长。见到我时,他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拥抱,差点把我勒断气。
"哎呀,小周!你这小子现在可神气了,当官了吧?"老张笑着说,一边拉着我往家走。他家是镇上的一套两室一厅的房子,不大但很整洁。他老婆是个漂亮的江南女子,温柔贤惠,做了一桌子菜招待我。
"看你这一身军装,精神得很啊!"老张一边给我倒酒一边说。
我们喝了一晚上的酒,聊起了当年在部队的日子。他告诉我,他现在工作稳定,每天朝九晚五,家庭幸福,有了个儿子,已经会跑会跳了。生活过得有声有色。
"虽然赚的不多,但是日子过得安稳,挺好的。"老张笑着说,眼里满是幸福。"对了,还记得我们那个连长不?他前段时间转业了,也来这边当干部了,时不时还能见个面喝个酒呢。"
从江苏出来,我又去了深圳,找小王。深圳的变化确实很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街上的人们行色匆匆,充满了活力。小王已经从车间主任升为了厂长助理,办公室在一栋漂亮的写字楼里。他戴着眼镜,穿着西装,看起来像模像样的,和当年那个整天嘻嘻哈哈的兵完全不同了。
"哎哟,技术官老周啊!好久不见!"小王一见面就用力拍我肩膀,还是那个熟悉的动作。
"来来来,今晚我请客!"小王热情地说,带我去了一家高级餐厅。菜单上的价格让我咋舌,一盘青菜都要几十块钱。
"你小子发财了啊?"我笑着问。
"哪有,混口饭吃而已。"小王谦虚地说,但眼里藏不住的得意。
晚上,我们坐在他的小区阳台上,远眺着深圳的夜景。小王告诉我,这些年他经历了不少起起落落。刚到深圳时,连住的地方都没有,和几个老乡挤在一个小房间里。干过工地,卖过水果,送过外卖,什么苦活累活都干过。后来机缘巧合进了电子厂,从基层做起,一步步爬到现在的位置。
"这座城市给了我机会,让我实现了自己的价值。虽然有时候累得要死,但看着自己的银行卡余额,心里还是美滋滋的。"小王喝了口啤酒,感慨道。
"结婚了吗?"我问。
"哪有时间啊,天天忙得跟陀螺似的。有时候想找个对象,但又怕耽误人家。"小王摇摇头,眼里有一丝落寞。
至于东北的老李,我们都失去了联系。据说他去了一家国企,后来赶上了下岗潮,具体情况就不清楚了。
"听说他去了东北一个煤矿,当什么安全员。"小王说,"上次有个老乡遇见他了,说他过得还行。"
回到部队后,我时常想起这些老战友。我们选择了不同的路,有的安稳踏实,有的波澜起伏,有的未知去向。而我,继续在军营中磨练自己的技术和能力。
工作中,我认识了一位女军医,她在医院的检验科工作。我们经常一起吃饭、散步,慢慢地发展成了恋人。她是南京人,性格温柔,笑起来很好看。我们打算等转业后就结婚。
时光飞逝,转眼间已是1995年,我已经是一名技术连队的指导员了。办公室里挂着我和战友们的老照片,每次看到都会想起那段一起扛过枪、吃过苦的日子。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一份军事技术交流刊物上看到了一篇文章,作者的名字让我一愣——正是当年的老李!原来他下岗后没有气馁,而是自学了计算机技术,后来被一家军工企业录用,成为了一名技术专家。
我立刻写信联系了他,没想到很快就收到了回信。老李在信中说,他这些年经历了不少波折。国企下岗后,他在家赋闲了半年,差点得了抑郁症。后来靠着自学电脑技术,找到了新的工作。虽然起点比较低,但凭着军人的那股子倔劲,他一步步走了过来。
看到这里,我不禁感慨万千。1985年的那次大裁军,让我们走上了不同的道路,但每个人都在自己的轨道上努力前行,寻找着属于自己的价值和意义。
有时候,我会想,如果当初我也选择了复员,现在会是什么样子?是像老张一样,过着安稳的小镇生活?还是像小王一样,在特区的浪潮中搏击?亦或是像老李那样,经历波折后重新找到自己的位置?
但我从不后悔自己的选择。在军营的这些年,我收获了知识、能力和荣誉,也找到了自己的价值所在。每天早上听到嘹亮的军号声,看到冉冉升起的国旗,我都会感到一种特殊的满足感。
"小周,要不要一起去喝一杯?"听到这熟悉的声音,我从回忆中抽离出来。是老张啊,他竟然专程从江苏赶来看我。他穿着一身灰色中山装,头发稀疏了不少,肚子也圆了一圈,但笑容还是那么熟悉。
"好啊,正好有个好消息要告诉你。"我笑着回答。就在昨天,我收到了提干的通知,即将成为一名正式军官。
坐在军营外的小饭馆里,我和老张举杯相庆。饭馆的老板是个退伍老兵,知道我们是战友聚会,特意送了一盘花生米。窗外,夕阳西下,映照着远处的军营,那里有我走过的足迹,也有我将继续前行的道路。
"你知道吗,老张,有时候我在想,人生的道路千差万别,但无论选择哪条路,重要的是走好自己的路。"我轻轻地说,手指轻轻敲打着杯子。
老张点了点头,眼睛里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是啊,小周,正如那句老话所说,条条大路通罗马。我们选择的路不同,但都是为了更好的生活,为了实现自己的价值。"
"你现在当官了,可别忘了我们这些老朋友啊。"老张半开玩笑地说。
"说什么呢,我们是一辈子的战友。"我笑着说,和他碰了碰杯。
夜幕降临,繁星点点。我和老张就这样坐着,聊着各自的生活,聊着那些已经远去的战友,聊着未来的梦想和希望。在这个普通的夜晚,我们都是普通人,但在各自的道路上,我们都在书写着属于自己的故事。
"对了,下个月小王也说要来看我,到时候我们三个再聚一聚?"我提议道,一边给老张倒了杯茶。
"好啊,十年了,是该好好聚一聚了。老李也联系上了吗?"老张问。
"嗯,他在东北,也说有时间会来看我们。"我点点头。
回望那个1985年的决定,我们都有各自的选择,也都承担了各自的结果。无论是军旅生涯、政府工作、特区创业还是技术研发,我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人生的意义。
也许,没有哪条路是容易的,也没有哪条路是绝对正确的。重要的是,我们都没有辜负那个决定的自己,都在努力地活出了自己想要的样子。
"你还记得咱们连队那个整天唱歌的小刘吗?"老张突然问道。
"记得啊,那小子嗓子挺好的,整天唱《团结就是力量》。"我笑着回答。
"听说他现在在省歌舞团当演员呢,还上过电视。"老张说,"真是不同的路,不同的精彩啊。"
"来,再干一杯,为我们的友谊!"我举起杯子,与老张相视一笑。那一刻,时光仿佛又回到了军营的操场上,星光下,我们约定着彼此的未来。
那份友谊,穿越时光,历久弥新。而我们的选择,也早已融入生命的长河,成为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来源:李德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