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因斯布鲁克大学的实验团队与滑铁卢大学理论组合作,在《自然·物理》发表论文,宣布用新型量子计算机完成二维量子电动力学模拟。这项突破首次将粒子与力场的完整相互作用搬进量子计算机,为理解基本粒子打开新窗口。
因斯布鲁克大学的实验团队与滑铁卢大学理论组合作,在《自然·物理》发表论文,宣布用新型量子计算机完成二维量子电动力学模拟。这项突破首次将粒子与力场的完整相互作用搬进量子计算机,为理解基本粒子打开新窗口。
图释:一种新型量子计算机研究基本粒子的舞蹈。图片来源:Harald Ritsch
传统量子计算机用0和1的量子比特,像黑白电视只能显示两种颜色。这次实验团队改用'量子位元'(qudit)——能同时呈现五种状态的量子载体,相当于升级成彩色电视。这种设计让磁场方向、强度等连续变化的物理量获得自然表达,计算效率提升两个量级。
实验模拟的二维空间里,电子与正电子在电磁场中诞生湮灭的全过程首次完整呈现。相比2016年该团队只能观察一维直线运动,这次突破捕捉到磁场环流这类二维特有现象。就像从看皮影戏升级到3D电影,研究者终于看见粒子如何在真实空间里舞蹈。
这项技术与IBM团队上月用四量子比特模拟宇宙膨胀中的粒子生成形成对照。IBM用噪声外推技术抵消误差,因斯布鲁克团队则通过量子载体革新提升精度。两条技术路线殊途同归,都指向量子模拟在基础物理研究中的独特价值。
中国量子计算机'本源悟空'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已展现量子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潜力。这次突破将战场扩展到基础物理,未来只需增加几个量子位元,就能模拟强核力这类困扰学界数十年的难题。当量子计算机能重构宇宙最初百万分之一秒的图景,人类对物质本质的理解或将迎来拐点。
该实验装置目前仅用五个量子位元,却已触及传统超级计算机的算力边界。就像伽利略的第一架望远镜,虽简陋却开辟新视界。随着量子比特数增加,三维量子色动力学模拟已进入视野,那将是揭开质子内部夸克禁闭之谜的关键战场。
参考文献:
Simulating two-dimensional lattice gauge theories on a qudit quantum computer, Nature Physics (2025). DOI: 10.1038/s41567-025-02797-w
科学剃刀,每日推送关于核聚变、理论物理、太空探索的最新动态,老铁!来个赞支持一下!
来源:科学剃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