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整治绘就农业转型新画卷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3-26 00:23 3

摘要:晨雾未散,初春的海南陵水县海垦南平农场东风队片区的稻田已漾起碧波。本号村村民李德有赤脚踩进温润的泥浆,手指划过齐整的秧苗:“去年这时候,这里还长着齐腰的飞机草呢。”他身后,整治一新的水田如棋盘展开,渠系在晨光中泛着银辉。

晨雾未散,初春的海南陵水县海垦南平农场东风队片区的稻田已漾起碧波。本号村村民李德有赤脚踩进温润的泥浆,手指划过齐整的秧苗:“去年这时候,这里还长着齐腰的飞机草呢。”他身后,整治一新的水田如棋盘展开,渠系在晨光中泛着银辉。

作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国家级试点区,陵水海垦南平农场总面积达18.6万亩。其中,由一航局承建的水田整治工程需将3487亩各类旱地改造为水田。2024年9月,项目团队进驻本号镇海垦南平农场东风队片区,开启本号村、新西村、白毛村所在的首个区域的土地整治工作。

“按农时推算,明年立春前必须完成东风队片区876亩土地整治,确保插秧季顺利播种!”动员会上,项目经理陆勇安强调工期紧迫,安排技术员张毅飞担起施工组织的重担。这片待改造区域涵盖荒地、林地和园地三类地块,其中村民种植芒果、荔枝等经济作物的园地占比达53%。

“将旱地改水田不仅是工程问题,更是农业结构的根本性调整,让果农变为稻农,这绝非易事。”陆勇安立即联合3个村的村委会人员挨家挨户走访,讲解退林还耕政策,解答村民的疑问。“旱地真能变成水田吗?”“当了一辈子果农,种水稻可不会啊。”面对村民的提问,有过2年土地整治经验的张毅飞拿出科学方案:“我们将重塑土壤结构,让土地变成最适合水稻种植的土壤环境,后续也会请农业专家实地指导耕种,确保水稻高产稳产。”

为了进一步说服村民,项目团队还算了一笔经济账:园中果树已近20年的衰退期,果实产出率逐年下降。若改种水稻,每年可耕种3季,村民整体年收入会翻上一番。同时,团队也对施工计划做出调整:先改造荒地和林地,园地改造推迟至11月,待最后一批果实丰收后再进场施工,并承诺协助销售。这份诚意最终赢得村民支持。

施工全面铺开后,64名工人与28台机械设备协同作业,地表杂草、荆棘被连根清除。地表以下3厘米的土层富含有机物,施工团队将其挖出妥善存放,留作耕种层的回填材料。鉴于原有土壤保水性欠佳,张毅飞组织现场班组继续下挖10厘米,同时外购保水性良好的黏土回填,反复碾压直至压实度达到90%以上。原土壤则用于回填附近的沟壑,减少地表径流,稳定地形。

“水田就好比一个大水缸,必须确保耕作层底部及田埂周边密实,才不会漏水。”张毅飞介绍道。他将原有田埂拆除,用黏土重新修筑,田埂与田块同步施工,分层填筑、压实。待土体稳定后统一进行修坡,既保障了实用功能,又维持了线形美观。

此前,村民种植果树时大量使用硫酸铵、氯化钾等生理酸性肥料,致使土壤中氢离子积累、酸碱度下降。水稻适宜的种植环境酸碱度在5至8之间,经检测,该区域有机层酸碱度为4至5,明显偏酸。为解决这一问题,项目团队与用户商议后,采用生石灰和有机肥对耕作层进行旋耕拌合,随后放水泡田,打浆后整平,再进行灌水试验。若出现渗水现象,便放水后重新填土再碾压,以此保证水田质量。

冬去春来,海垦南平农场东风队片区如期披上新绿,按时种上了水稻,项目团队随即向下一个片区进发,继续推进土地整治工作。“让土地焕发生机,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我们正探索乡村振兴的中交方案。”项目经理陆勇安欣慰地表示。

来源:浮玉谈往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