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尾猴的聪明,让人惊掉下巴

摘要:昨天,央视七台《人与自然》节目称,卷尾猴是最聪明的猴类。约两个多月前也曾看到该节目,极为震撼,昨日再看,故而更加认真。节目中所讲的不是某个卷尾猴种群,也不是生活在一地的猴类,但它们所表现出的智慧足以惊人。

昨天,央视七台《人与自然》节目称,卷尾猴是最聪明的猴类。约两个多月前也曾看到该节目,极为震撼,昨日再看,故而更加认真。节目中所讲的不是某个卷尾猴种群,也不是生活在一地的猴类,但它们所表现出的智慧足以惊人。

(1)一种卷尾猴碰到类洲豹时会爬上悬崖,豹追到崖下时,猴则从崖上推落石块,一如冷兵器时代的滚木擂石。美洲豹不敌,悻悻而去。

(2)实验中将蜂蜜装入玻璃筒内,以坚韧透明塑料膜封口,再将玻璃筒放入较大玻璃筒内,使小筒不可被取出。另外置有较大石块和树枝等物。放一卷尾猴入内。猴观察玻璃筒之后,便去敲砸石块,最终从石块上敲下一近锥形的小块。猴即用石块小头插入玻璃筒内,似欲以石块尖头扎破塑料膜,但石块较大无效。猴又于大石块上敲下一小块,终于成功地用石块尖头扎破小筒口上的封膜。猴试用手指蘸取蜜,不果,便取来树枝整去下部枝叶,去皮,插入小筒蘸蜜而食。

(3)又一实验,封蜜如前,但以彩色筹码作为换取石块或树枝的货币。试验一开始,猴子便用可换石块的白筹从管理员手中购得石块,扎破封膜后再取可换树枝的绿色筹码购得树枝,蘸蜜而食,仍表现出相当水平的计划性。

(4)两室以玻璃壁相隔,壁上开一小窗,一室置石块,可用以扎破塑料膜之类;另一室置罐,罐内有坚果六粒,塑料膜封口。每室放入一卷尾猴。石块所在室猴较聪明,观察后立刻拣起石块从小窗投入另一室示意同伴以石块取果。同伴很快亦明其意,便用石块试着扎破封膜,虽很笨拙,终于启封。其猴取出坚果,从小窗投过三粒,即均分其果,可知卷尾猴已形成公平意识。

(5)试验中一猴以白筹码从管理员处换得饼干,喜而食之。另一猴则用同样筹码购得更鲜美的葡萄。前猴再来仍得饼干,怒而弃之,再取筹,又给以饼干,反复几次仍得饼干,悻悻而食。后猴则仍购得葡萄。第三次前猴再来,仍给以饼干,反复多次,不罢休,必得葡萄不可,最终如意,喜洋洋之态尽现,并有张扬之意。此更能证明猴已有公平意识,同工同酬,否则必致其怒。

(6)野外摄得情景,卷尾猴群得到成熟橙果,剥皮挤出皮中鲜汁,狂涂于周身,却并不食果。另见猴群采得大麻枝叶,揉出叶汁分涂于周身。据分析,橙皮中鲜汁有挥发油类,具防蚊虫叮咬之效;大麻叶汁效果更佳。此可视为中药之源。

(7)猴经常于树洞寻水解渴,洞小水深,嘴不及饮,手亦难取水,猴则以其尾蘸水而饮,望之大趣。

(8)见有卷尾猴取食坚果,必须于树枝干上敲破坚果,方得食果肉。有些猴子技艺高超,只几下便得食。有的猴子不得其法,便来抢夺技高者手中食,不得。因而可见有三四只猴围在技高者周围观其敲果。这是一种不自觉的学习过程,经此过程,敲果之法可在猴群中传播开来。

(9)巴西某峡谷丛林中有卷尾猴群,能食当地所产棕榈果。其果外包纤维厚皮,内中坚果极硬,非一般坚牙利齿可破者。猴群以指敲击棕榈果,选其成熟者摘下,嘴咬撕去果皮,投于地下。数日后果完成后熟,猴子便拣两三个棕榈果,一臂抱之,树上腾跳,来至数公里外的一大岩石顶部。石顶有大小不等的坑臼与椰果相当,另有大小不等的卵石,其重者几与猴体重相当。猴选取相当坑臼置果其中,复搬卵石砸之。果臼相当,几下就可砸裂椰果,破而食其肉。否则,棕榈果极易被砸飞。亦见幼猴以果砸果,终无所得。据称猴每于棕榈树下取果前必先剥几个鲜果,即其永续利用之法也。更可惊奇者,岩顶用作石锤的卵石乃数公里之外所产。猴们的这一取食方法已具有相当的复杂度,据称可能已延续数百年之久,被发现时曾轰动学术界。——2007年3月4日

来源:星寻科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