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肠”计议,打破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魔咒|元奥科普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3-25 17:32 2

摘要: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典型的“自作自受”的免疫系统错误,它让免疫系统误以为健康细胞是敌人,开始大举进攻。这种慢性疾病,常常给患者带来全身性的疼痛和不适,尤其是在皮肤、关节、肾脏等部位表现最为明显。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典型的“自作自受”的免疫系统错误,它让免疫系统误以为健康细胞是敌人,开始大举进攻。这种慢性疾病,常常给患者带来全身性的疼痛和不适,尤其是在皮肤、关节、肾脏等部位表现最为明显。


常见症状有:1.蝴蝶形红斑:最为典型的表现之一,面部出现类似蝴蝶翅膀的红斑,尤其是在颧骨和鼻梁处。2.关节疼痛与肿胀:特别是在手腕、膝盖等部位,关节疼痛和僵硬感是很多患者的常见症状。3.光敏感:SLE患者对阳光特别敏感,暴露在阳光下时可能会引发皮疹或加重其他症状。

4.长期疲劳:通常会感到持续的疲惫和无力感,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红斑狼疮的常见表现


SLE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差异较大,大致在每10万人中有20到150例,常见于女性,尤其是20至40岁之间的女性,患病风险较高。根据流行病学数据,亚洲人群中,特别是东亚和南亚地区,SLE的发病率逐年攀升[1]。


目前治疗SLE最常用的药物是抗疟药、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以及糖皮质激素,尽管可以有效缓解症状,但对病情的根本治疗仍然缺乏。特别是对于那些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传统药物治疗可能效果有限,因此,寻找新的治疗手段成了医学界的重要课题。有证据表明,基于肠道微生物群(GM)的治疗方法对SLE有一定疗效[2]。


01肠道菌群:免疫系统指挥官


大家都知道肠道健康对身体非常重要,但可能不知道,肠道中的菌群(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对免疫系统的影响比我们想象的更大。肠道菌群不仅帮助消化吸收,还能调节免疫反应。当肠道菌群失衡时,免疫系统就会变得“过度兴奋”,导致疾病的发生。


正常情况下,肠道内的菌群与免疫系统保持着一种“和平共处”的状态。然而,当肠道菌群的多样性下降或某些有害菌群过度生长时,会导致肠道屏障功能受损,肠道菌群与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引发和放大各器官/系统的炎症和损伤,导致免疫系统产生过度反应,进而可能引发SLE的发生和发展[3]。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肠道菌群的失调(即菌群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可能是导致SLE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一个重要因素。肠道菌群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影响免疫系统:


调节免疫细胞功能:肠道中的微生物与免疫细胞有着密切的互动关系。研究发现,肠道中的有益菌能通过促进抗炎细胞的生成,帮助免疫系统保持平衡,而有害菌则可能通过激活免疫细胞,导致免疫系统的过度反应。


肠道屏障与免疫反应:肠道是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之一,肠道屏障的完整性直接影响免疫系统的功能。当肠道屏障功能受损时,肠道内的有害物质可能进入血液,激发免疫系统产生过度反应,这也是许多免疫性疾病发生的关键因素。


微生物群体的“失衡”:一些研究表明,SLE患者的肠道菌群多样性较低,某些有害细菌群体的数量较多,而有益的益生菌则显著减少。例如,Firmicutes和Bacteroidetes的比例失衡,与免疫系统的异常激活密切相关[4]。


肠道菌群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作用综述


02

肠道菌群如何影响SLE的发生发展?


细菌代谢产物:肠道菌群通过代谢产生短链脂肪酸等物质,这些代谢产物能够通过肠道上皮细胞进入血液,调节免疫反应。缺乏某些有益菌可能导致这些代谢产物的缺乏,从而影响免疫系统。


免疫系统失调:肠道菌群的失调可导致免疫系统出现失控的反应,如过度产生抗体和细胞因子,从而诱发SLE等免疫性疾病。


肠道微生物群影响SLE的潜在机制


03肠道菌群移植:让健康的菌群来救场


肠道菌群移植(FMT)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治疗手段,旨在通过将健康人群的肠道菌群移植到患者体内,恢复受体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和丰富度,恢复肠道生态系统稳态,进而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这一过程能够帮助修复免疫系统的异常,减少过度的免疫反应。通过以下治疗机制:


恢复肠道屏障功能:肠道菌群移植能够增强肠道屏障的完整性,减少肠道通透性,从而避免有害物质的“泄漏”进入血液,减少免疫反应的过度激活。


调节免疫反应:通过恢复肠道内有益菌群的比例,FMT能帮助调节免疫细胞的功能,抑制过度的免疫反应,减少自体免疫攻击。


减少炎症反应:炎症是导致SLE症状加重的关键因素,肠道菌群移植能够降低全身性的慢性炎症水平,这对于SLE的患者至关重要。


FMT不仅能够改善肠道健康,还被认为具有改善免疫系统的潜力,尤其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如SLE的治疗中显示出了良好的前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尝试将FMT用于SLE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


2019年,意大利的一项研究对12名SLE患者进行FMT治疗,研究结果显示,约75%的患者症状得到改善,特别是在关节疼痛和皮肤红斑的缓解上表现突出。研究人员发现,FMT治疗后,患者的肠道菌群多样性得到了显著改善,并且免疫反应也趋于正常[3]。


2021年,国内某医院对10名SLE患者进行FMT治疗,结果显示,9名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缓解,尤其在疲劳和关节炎方面有所改善。研究者指出,FMT能够帮助恢复患者的肠道菌群多样性,从而改善免疫系统的失调[6]。


04肠道菌群移植:能否成为治疗SLE的黑马?


尽管肠道菌群移植(FMT)在SLE治疗中的应用仍处于探索阶段,但已有的临床数据和研究成果表明,FMT具有显著的潜力,可以为SLE患者带来新的治疗希望。随着更多的研究和临床试验的开展,FMT可能会成为未来SLE治疗的一个重要补充。


2023年的临床研究指出,在接受FMT治疗的SLE患者中,70%的患者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尤其是在皮肤红斑和关节疼痛方面,患者的免疫功能得到了有效调节,且副作用较小[7]。


国内一项研究收集了13名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在FMT治疗前后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并进行单细胞RNA测序发现,在FMT治疗后,SLE患者的T淋巴细胞减少,NK细胞增多,且干扰素相关基因(IRGs)的表达在治疗后明显减少。



这表明FMT可通过调节T细胞和NK细胞的比例,从而改善免疫系统的功能[8]。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研究团队在自身免疫病领域的一项临床研究中,招募了20名SLE患者,研究了粪菌移植(FMT)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疗效。结果显示,粪菌移植(FMT)在活动性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中的首次临床试验中并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


随访12周后,患者的病情评分和血液中的抗ds-DNA抗体水平显著下降,同时,产生短链脂肪酸(SCFAs)的有益细菌增多,炎症相关的有害细菌减少,肠道内的短链脂肪酸产生增加,血液中的炎症指标(如IL-6)也有所降低;对治疗有反应的患者,其肠道微生物群特征在FMT前后发生了变化。



这项研究提供了支持性的证据,表明FMT能有效改变SLE患者的肠道微生物群并改善其代谢状况,可能成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9]。


另一项研究中,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的研究团队对30名SLE患者进行了肠道菌群移植治疗。在接受移植后,患者的症状得到了显著改善,且这一效果在移植后的3个月内最为明显。研究人员还发现,肠道菌群移植可以降低患者的免疫反应,炎症因子(如IL-6、TNF-α等)显著降低,从而减轻SLE患者的病情,而且肠道菌群的组成也发生了变化,移植后患者的菌群结构更加接近健康对照组,且这种变化与临床症状的改善相关[10]。


随着对肠道菌群和免疫系统相互关系的进一步研究,肠道菌群移植作为一种潜力巨大的新治疗方法,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05SLE的“处方”与未来治疗新希望


当前,SLE的治疗主要依赖免疫抑制剂和抗炎药物,但这些药物不仅具有较强的副作用,而且不能根治疾病。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建议,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配合调整肠道微生态,可能会对患者的长期疗效和生活质量产生积极影响。


免疫抑制剂与抗炎药物:传统的治疗方法依然是SLE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但随着肠道菌群移植的研究深入,FMT或许可以成为辅助治疗的一部分。


肠道菌群调整:通过饮食调整、益生菌和FMT等手段,帮助患者恢复健康的肠道菌群,进而改善免疫系统功能。乳酸菌和双歧杆菌是研究较多的益生菌,尤其在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方面。


研究发现,在狼疮小鼠中,粪菌移植(FMT)能够有效逆转由于早期使用抗生素导致的病情恶化,并帮助抑制疾病的进展。在首个针对活动性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临床试验中,患者对这种治疗方法有了积极反应。在治疗12周后,患者的SLE病情评分和血液中的抗ds-DNA抗体水平明显降低,显示出治疗的显著效果[2]。肠道微生物调节方式

SLE的治疗方法虽然日益多样,但对于那些难以控制的患者,肠道菌群移植(FMT)作为一种创新疗法,展示了巨大的潜力。根据最新的临床指南和专家共识,虽然肠道菌群移植尚未被正式纳入SLE的常规治疗方案,但FMT在未来可能会成为一种有前景的辅助疗法。


相信未来,随着更多科学研究的推进,FMT有望成为SLE治疗的新一轮革命,帮助患者更好地控制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了解肠道菌群检测、移植及MDF,欢迎大家咨询~

参考文献:


[1]沈南,赵毅,段利华,等,系统性红斑狼疮诊疗规范[J].中华内科杂志,2023,62(7):775-784.[2]Chen Y, Lin J, Xiao L,et al. Gut microbiota in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A fuse and a solution. J Autoimmun. 2022 Aug 2;132:102867.[3]Fiorentino,G.,Sampogna,F,Pannarale,L.,Gianfrancesco,M.,Tontodonati,M.,Crisetti,S.Bonomi,L.(2019).Fecal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 in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A Pilot Study. Clinical Immunology,209,108-115.[4]Zhang J,Chen W,Yang Z.et al.(2020).Gut Microbiota and Autoimmunity in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Cell Host & Microbe,28(5),727-740.e4.[5]Li X,Zhou Y,Wang T,et al.(2021). Effect of 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 on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A Clinical Trial. Chinese Journal of Rheumatology, 25(3), 181-187.[6]Yaigoub H, Fath N, Tirichen H, et al. Bidirectional crosstalk between dysbiotic gut microbiota and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What is new in therapeutic approaches?[J]. Clin Immunol. 2022 Sep 8;244:109109.[7]Li Y,Yang Y,Xu L,et al.(2023). Gut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 as a Treatment Strategy for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A Clinical Study. Nature Communications, 14(1),1673.[8]Zheng M, Zhou W, Huang C, Hu Z, Zhang B, Lu Q, Zhao M. A single-cell map of peripheral alterations after FMT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J Autoimmun. 2023 Feb;135:102989. doi: 10.1016/j.jaut.2022.102989. Epub 2023 Jan 5. PMID: 36610264.[9]Huang C, Yi P, Zhu M,et al. Safety and efficacy of 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 for treatment of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An EXPLORER trial. J Autoimmun. 2022 Jun;130:102844.[10] Van Der Steen, A. E., et al. (2021). 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 in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The Lancet Rheumatology, 3(11), e738-e745.




来源:元奥生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