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做保险经纪人,卖新能源车、瘦身产品,开店、开工作室,甚至做代驾、送快递……总之,跟地产是八竿子打不着。
01
前些年,转行的地产人数不胜数。
做保险经纪人,卖新能源车、瘦身产品,开店、开工作室,甚至做代驾、送快递……总之,跟地产是八竿子打不着。
不是不想回,而是回不来。好不容易找到个类似的,不是薪资砍半,就是工作加量。
裁员潮每年都在延续。不过,今年明显不同的是,那些主动或被动离开原岗位的地产人们,没有选择新赛道,大多还是围着地产行业打转。
比如,有的房地产策划,转去二手市场上做豪宅经纪人;有的房产销售,加盟了中介门店,自己当老板;还有的做自媒体,拍视频、写文案。
就连设计院被优化的设计师、结构师们,也不再求职无门。相反,这边刚拿完赔偿,那边就入职了更大的设计院,几乎无缝衔接。
不仅转行的人少了,前些年离开的老地产人,好些也选择回归。
做甲方,或是乙方,总之还是围着房地产打转。
02
地产行业“欣欣向荣”,说到底,还是得益于房地产行业的复苏。
所谓“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地产人的日子是好过还是难过,背后全看行业好差。
今年房地产市场有多火?看看土地市场就知道了。
开年以来,杭州历经5次集中供地,结果无一例外全火了。尤其是昨天水电新村的“天王山之战”,地价拍到了7万7,直接将杭州楼市热度推向又一个高潮。
拿地,是各大房企投拓部们的活儿。先前苦于限价,在杭州拿地拼得不是实力、钱脉,而是运气,投拓部的功能可有可无。现在,土地频繁出让,且不乏核心区宝地,但凡有雄心的房企都是跃跃欲试。
地价上限值能拼到多少,需要投拓部给出专业分析报告。如此一来,被裁撤的投拓部重新回归。
重要性同样提升的,还有各大房企的设计部、设计院。
双限时代,一招“Ctrl C+Ctrl V”走遍天下,设计师功能被弱化。如今,高价拿得地想要卖出高价,设计上首先就得出彩。
据悉,得益于土地市场的繁荣,杭州某知名设计院,订单已经排到了年中。
随着业务量暴涨,团队也进行扩招。遥想前两年,各大设计院最头疼的,还是如何优化员工。
去年还在为怀孕担心失业的吴婷,现下焦虑感明显减轻。先前为了不被优化,整个孕期都不敢过多请假,一边挺着个肚子,一边熬夜画着图。
现下,虽然加班依然很多,但起码不用担心被裁员了。再不济,就换一家设计院,同样的工作今年明显比前两年找起来要容易些。
03
这几年,被裁撤最多的,还有身处一线的房地产销售跟策划。
就像网上总结的:杭州这种市场,根本不需要营销,其他岗位都可以兼着。
与其继续内卷,前几年他们更愿意去其他赛道重新开始,毕竟都是做销售、品牌,哪一行都能做。但今年,好些人选择继续做地产。
对他们来说,与其去新赛道重新开始,不如试着做豪宅经纪人,或是房产自媒体,既契合专业、门槛还不高。这几年严重内卷下,他们已经练就了拍短视频、写文案,甚至做主播等职业新技能。
自媒体不用说,现在这大环境,开个号就能做博主。
涌入最多的,还是豪宅经纪人这个圈子。豪宅经纪人隶属房产中介的一个分支,主营房源是这几年新交付的核心板块的次新房,面向的客户群体,经济实力更强。
而这些总价千万级的次新房,不少人从拿地后便一直跟进,直到项目售罄,对小区概括、户型、楼幢、业主等信息了如指掌。
现成的信息源,手头还不乏多年积累的潜在客户,一旦成交,佣金不菲。
豪宅经纪人不是单枪匹马的战斗,谁负责房源维护,谁负责拍视频推广,谁负责对接客户,几乎各有分工。
以前一说起中介,好些人打内心里是看不上的。事实上,这一行年头做得越久越吃香,客源越积越多,经验越积越深,要不然浙大硕士也不会转行卖房子。
04
当然,不愿转行背后的另一重因素是:转行过后大家发现,还是房地产性价比更高。
首先,转行意味着从头开始。
对刚毕业的年轻人来说,转就转了,人生刚开始,有的是试错时间。可对35岁+以上的老地产人来说,世俗观念、个人能力都是挑战。
不仅薪资上会大幅锐减,其他一切还得从头学起,出不完的差、加不完的班,从身体到心理,都是挑战。
其次,相比大多数行业,房地产的投入产出比更高。
《明源地产研究院》公众号去年底做过一项行业调查,其发现,房地产行业的基层技术岗,如主管、专员、助理等,薪资普遍在0.5-1.2万;中层技术岗,如专业经理、高级经理等,薪资普遍在1.5-2.5万;高层管理岗,如部门总、项目总等,薪资普遍在3-5万。
跟地产的黄金时代虽然没法比,但整体薪资处于全行业的中上游水平,明显要高于制造业、零售业、服务员等传统行业。
房地产是典型的“周期性行情”,楼市越火,从业人员的收入更高。
只不过,房地产从业人员的行业回春,现下还只是杭州、或北上深等头部城市。放眼全国,整个行业依然还是谷底爬升阶段。
毕竟,杭州的独立行情放眼全国都是独一份。
杭州楼市火了,在杭州的地产从业人员,日子才更好过。日子好过了,转行的人自然就少了。
来源: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