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正恩的上位之路:打造现代版“金日成”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3-25 00:40 4

摘要:这个名字在全球政治圈里绝对是个绕不开的话题。作为朝鲜第三代领导人,金正恩的上位之路跟他的祖父金日成和父亲金正日比起来,既有传承,也有自己的特色。

这个名字在全球政治圈里绝对是个绕不开的话题。作为朝鲜第三代领导人,金正恩的上位之路跟他的祖父金日成和父亲金正日比起来,既有传承,也有自己的特色。

金正恩不是那种天生就注定接班的人,他的权力之路充满了意外、斗争和果断的抉择。从一个几乎没啥存在感的小儿子,到坐稳朝鲜最高领导人的宝座,他是怎么做到的?

金正恩1984年出生在平壤,具体生日有点争议,官方说是1月8日,但外界有些资料说是1月6日甚至更早。

他是金正日和第三任妻子高英姬生的第三个孩子,上面还有个大哥金正男和二哥金正哲。小时候的金正恩挺低调的,跟金正男那种从小被关注的“长子光环”完全不一样。

他在朝鲜的童年没太多公开记录,但有一段经历特别引人注目——他去过瑞士留学。

大概是1990年代末到2000年初,金正恩用化名在瑞士伯尔尼的国际学校读过书。那时候他才十多岁,学的有英语、德语和法语,还挺喜欢篮球和电子游戏。

想象一下,一个朝鲜小孩在欧洲生活,接触的全是西方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跟朝鲜那种封闭的环境完全是两个世界。

这段经历对他后来的领导风格可能有影响,比如他比金正日更愿意在某些方面对外开放,哪怕只是表面上的。

回到朝鲜后,金正恩开始被“重点培养”。他上了金日成综合大学,学的是军事科学之类的内容。这段时间他基本没啥曝光度,但显然金正日已经在为接班人选做打算了。

不过,当时金正恩并不是唯一的候选人,他的两个哥哥也都在观察范围内。

金正日晚年身体不行了,尤其是2008年中风之后,接班问题就成了朝鲜政坛的头等大事。金正日的三个儿子里,最开始被看好的其实是金正男。

毕竟他是长子,年轻时也跟着父亲到处跑,算是见过世面。但2001年,金正男拿着伪造护照想去日本迪士尼乐园玩,结果被抓了个正着。

这事儿让金正日丢尽了脸,从那以后,金正男基本被踢出了接班名单,后来一直在国外晃荡。

接下来是金正哲,二儿子。2004年他被任命为劳动党组织部副部长,算是正式进了权力圈子。当时金正哲才20多岁,低调得很,性格也不强势。

有人说他更喜欢音乐和文化,对政治斗争没啥兴趣。金正日观察了一段时间,觉得这个儿子太软,不适合当最高领导人,慢慢就把目光转向了金正恩。

金正恩的“崛起”是从2006年左右开始的。那年以后,金正哲的名字在官方报道里越来越少,而金正恩逐渐被推到台前。

为了让他顺利上位,金正日搞了个秘密团队,叫“烽火组”。这帮人都是些年轻精英,很多是军方和高官的后代,脑子好使又忠诚。

他们负责帮金正恩扫清障碍,收集情报,分析局势。金正哲虽然没当上接班人,但也没完全退出,他在烽火组里干了不少幕后工作,比如盯着那些可能对金正恩不服的老家伙。

2010年9月,金正恩正式亮相,被任命为中央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这是个信号,说明金正日已经拍板了。2011年12月17日,金正日去世,金正恩第二天就被推上最高领导人的位置,当时他才27岁。

27岁啊,搁哪儿都算是个毛头小子,更别说领导一个国家了。当时朝鲜内部肯定不平静,那么多老资格的军头和党官,谁会服一个没啥资历的年轻人?金正恩面临的挑战可想而知。

金正恩上台后,没时间慢慢磨合,他得赶紧站稳脚跟。2012年年初,朝鲜军方和党内就掀起了一波清洗浪潮。那些对金正恩不服气或者忠诚度存疑的家伙,一个个被拿下。

官方没公布具体人数,但外界估计至少有几十个高级官员在这段时间被撤职或者更惨。

最重磅的事件是2013年12月,金正恩干掉了自己的舅舅张成泽。张成泽是金正日的妹夫,算是朝鲜的“二号人物”,在金正日时代就很有影响力。

金正恩上台后,张成泽一度被认为是“摄政王”那种角色,帮着年轻的侄子管事。但金正恩显然不甘心当傀儡。张成泽被指控腐败、搞派系,甚至还想推翻政府,最后被处决。

这事儿在朝鲜国内和国际上都炸了锅,官方电视台还专门播了个长篇报道,列了张成泽一大堆罪名。处决张成泽不光是除掉一个威胁,也是给其他潜在对手一个警告:别跟我对着干。

除了张成泽,2017年金正男在马来西亚机场被暗杀,也是金正恩巩固权力的一部分。金正男虽然早就失宠,但毕竟是金家血脉,又在国外跟一些人保持联系,可能会成为外部势力利用的棋子。

他被两个女子用VX神经剂干掉,这事儿手法狠辣,国际社会普遍认为背后是金正恩授意。这两次行动,一个对内一个对外,把金正恩的狠劲展现得淋漓尽致。

除了清洗,金正恩还提拔了一批忠于自己的年轻人,尤其是军队里的将领。他把一些老派军官换掉,换上跟他年纪差不多、愿意听话的人。

2012年7月,他被授予元帅军衔,年纪轻轻就站到了军方的顶点。这步棋很聪明,既稳住了军队,也让自己多了一层权威。

金正恩上台后,推出了个“并进路线”的政策,意思是经济和核武器一起搞。这跟金正日的时代有点不一样,金正日更偏重军事,金正恩则想在经济上也弄出点动静来。

核武器这块,金正恩一点没含糊。他上台后,朝鲜接连搞了好几次核试验和导弹试射。2013年2月,第三次核试验成功,震动国际社会。

2016年,又试射了远程弹道导弹,官方还宣称已经能造小型化核弹头。2017年更是高潮,朝鲜试射了洲际弹道导弹,声称能打到美国本土。

这些动作让金正恩在国内的地位更稳了,毕竟核武器是朝鲜对抗外部威胁的王牌。

经济方面,他试着搞了点改革。比如设了几个经济特区,像罗先和开城,想吸引外资进来。他还默许了一些私人市场活动,普通人能摆摊卖东西,或者干点小生意。

这在金正日时代是想都不敢想的。但这些改革效果有限,一来国际制裁卡得太死,二来金正恩也不敢放得太开。

2014年,他又收紧政策,把一些私人市场关了,想把控制权收回到政府手里,结果经济反而更糟。

并进路线听起来挺好,但实际操作起来矛盾一大堆。核试验招来更严厉的制裁,经济特区没人敢投资,粮食问题也没解决。

平壤倒是盖了几个高楼,看着挺气派,可农村里不少人还吃不上饭。这政策到底是成功还是失败,外界看法不一,但对金正恩来说,至少在短期内保住了他的统治。

金正恩的外交路子挺有意思,一会儿硬得跟铁板似的,一会儿又愿意坐下来谈。他上台头几年,基本延续了朝鲜的老套路——用核试验和导弹试射跟世界叫板。

2017年那会儿,朝鲜跟美国的关系紧张到顶点,特朗普在推特上喊着要“火与怒”,金正恩这边也不示弱,搞了好几次高调试射。

但2018年,风向变了。金正恩突然开始搞“微笑外交”。4月,他跟韩国总统文在寅在板门店见面,俩人握手、签协议,说要推动半岛和平。

6月,他又飞到新加坡,跟特朗普来了场历史性会晤。这是朝鲜领导人第一次跟美国总统面对面谈,俩人签了个声明,说要努力实现无核化。当时全世界都盯着这场会谈,觉得可能真有转机。

可惜,好景不长。2019年2月,第二次“金特会”在越南河内崩了。特朗普想要朝鲜彻底弃核,金正恩则要求先解除制裁,双方谈不拢,直接散场。

之后朝鲜又开始试射导弹,外交大门关得死死的。

跟中国的关系也挺复杂。金正恩上台头几年,跟中国有点疏远,可能是觉得中国对张成泽的事有意见。但2018年之后,他跑了好几次北京,跟领导人见面,明显是想拉近关系。

2023年,朝鲜还跟俄罗斯走得近了点,传出消息说在给俄乌战争提供武器换粮食。这几年的外交路子,基本就是靠核武器撑腰,找机会跟大国周旋,尽量给自己争取点空间。

金正恩很懂得用宣传给自己加分。他跟金正日不一样,金正日不太爱露面,金正恩却经常出现在公众视野里。他上台后,朝鲜媒体开始大肆报道他视察工厂、农村、部队的事儿,拍出来的照片里他总是笑眯眯的,看着挺接地气。

他还常带着老婆李雪主一起亮相,这在朝鲜领导人里挺少见,显得他有点“现代感”。

宣传上,金正恩特别强调自己跟金日成的相似之处。金日成是朝鲜的“国父”,在老百姓心里地位很高。金正恩就故意模仿爷爷,比如穿类似的衣服,走路姿势也学着点,官方还说他继承了金日成的“革命精神”。

这招很管用,至少在国内帮他拉拢了不少民心。

当然,宣传再好也掩盖不了现实问题。朝鲜的电视上天天播金正恩的丰功伟绩,可普通人还是吃不饱饭。不过对金正恩来说,宣传的目的不是解决问题,而是让大家相信他能解决问题。

结语

到了2023年,金正恩的权力看着还是挺稳的。

军队听话,党内也没啥大动静,宣传机器运转得也不错。但问题也不少。

经济一直起不来,制裁压得喘不过气,疫情之后粮食短缺更严重了。2022年,朝鲜封了边境,连中国都没法正常贸易,饿死人的传闻时不时冒出来。

金正恩的健康也是个隐患。

他体重超标,抽烟喝酒都不忌口,外界老传他有心脏病或者糖尿病。2020年那会儿,他好几周没露面,谣言满天飞,说他死了或者病重了。

虽然他后来又出来辟谣,但这事儿让大家开始琢磨:万一他真撑不住了,谁接班?

接班人选里,金正恩的妹妹金与正呼声最高。她这几年曝光度挺高,管着宣传工作,性格也够狠。但她能不能服众还不好说,毕竟朝鲜是个重男轻女的地方。

金正恩自己的孩子太小,暂时没法指望。未来几年,他的健康和经济能不能撑住,可能是决定朝鲜命运的关键。

金正恩从一个不起眼的小儿子,走到朝鲜最高领导人的位置,靠的是果断、狠辣和一点运气。

金家三代的故事还在继续,金正恩能把这个王朝带到哪儿去?

来源:看电影看到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