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3月28日,受高空槽、切变线和冷空气影响,有中雷雨,局部大到暴雨,并伴有8级左右雷雨大风、局地小冰雹、短时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气温有所下降。
*让我们一起用镜头,定格天河的美好瞬间,投稿,还有机会上官微噢~
3月26日,晴到多云,天气持续干燥,早晚轻雾趋于明显;
3月27日,大部地区多云为主,午后局部有雷阵雨;
3月28日,受高空槽、切变线和冷空气影响,有中雷雨,局部大到暴雨,并伴有8级左右雷雨大风、局地小冰雹、短时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气温有所下降。
这些公共汽车线路计划调整
邀您提意见
📢📢📢
据“广州交通”微信公众号消息,为优化公交线网布局,公共汽车 775、795、356、566、454、夜69、夜118路等线路计划 调整行经路段及站点,公共汽车 18路和37路整合,347路和459路整合,943路暂停营运。
根据《广州市公共汽车电车客运管理条例》相关规定,现将上述线路调整方案进行公示,广大市民可于 2025年4月20日前通过 广州市交通运输局网站—互动交流—领导信箱栏目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红色文化绽放新活力!“英雄花开英雄城”大篷车驶进天河
近日, “英雄花开英雄城”2025广州传承弘扬红色文化大篷车巡展天河区专场活动在十九路军淞沪抗日阵亡将士陵园举办。活动以 “赏英雄花、游英雄城、传英雄志、弘英雄气”为主题,通过 舞台展演、互动市集、AI视频展播等多元形式,为市民呈现了一场融合历史厚重感与时代创新力的红色文化盛宴。
慢病巡诊进社区,车陂居民在家门口就有“医靠”
近日,车陂街道在慧雅社区推出 “高糖患者社区随访”活动,医护人员为居民 免费测血压、血糖、血氧,还提供 生活方式干预、签约家庭医生、高血压糖尿病筛查、专家健康指导等服务。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主任医师亲自问诊,满足居民对慢性疾病的保健、诊疗需求。
完成改造!天河1300余户居民彻底告别“用水难”
近日,天河区昌乐园小区 供水服务到终端改造项目全面完工通水, 彻底解决了小区1300余户居民的缺水缺压问题。居民代表送上锦旗,为广州水投自来水公司“水管家”的细致服务真诚点赞。
重大突破!我国首个!亿吨级→
近日,我国油气勘探领域迎来重大突破,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济阳页岩油新兴油田亿吨级探明储量正式通过自然资源部储量评审备案。这是今年1月自然资源部发布我国首个《页岩层系石油储量估算规范》后,第一批获得认定的页岩层系石油探明地质储量,标志着我国首个亿吨级页岩油油田问世。
广东:打造2-3个世界级旅游景区、度假区!
近日,中共广东省委办公厅、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旅游强省的若干措施》,提到 实施文旅投资100项在建重大项目和100项重点招商项目“双百”计划,力争到2027年,全省年接待游客突破 9.5亿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 1.3万亿元,旅游产品供给更加丰富,新质生产力赋能作用突显,现代旅游业体系基本形成。到2030年,旅游业综合功能全面发挥,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大幅提升, 各项主要指标位居全国前列,建成高水平旅游强省。
哪吒总票房破200亿!
近日,《哪吒之魔童闹海》票房 超152亿,《哪吒之魔童降世》票房 超50亿,饺子导演成中国影史 首位200亿票房导演。
就冲这4点,女性也一定要多吃肉!
生活中,一些女性比较排斥吃肉,认为吃肉会长胖,不利于保持身材。其实,从科学健康角度而言, 适度增加肉类摄入对女性而言更为明智。
1、为什么女性要多吃肉?
女性比男性需要更多的铁:肉类是血红素铁含量较为丰富的食物,在补铁方面吸收率较高。有证据表明,增加畜肉摄入可以降低贫血的发病风险。
不吃肉很容易缺乏维生素B12:人体不能自行合成维生素B12,必须得从食物中获取。在膳食中,维生素B12的主要来源是动物性食物,植物中几乎不含有维生素B12。
吃肉能减少肌肉流失:肉类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而且畜肉蛋白质氨基酸组成与人体需要比较接近。如果不吃肉或者吃不够肉,会直接影响蛋白质的摄入,进而影响肌肉合成。特别是对于减肥中的女性,不吃肉会增加肌肉流失,从而降低身体代谢,影响免疫力。
吃肉可以降低骨折风险:研究结果显示,不吃肉的人发生全骨折风险以及特定部位骨折的风险都比吃肉的人高。更年期的女性更要关注骨折问题,雌激素水平的下降会让骨骼中的钙快速丢失,增加患骨质疏松的风险,也会增加骨折风险。
2、如何健康吃肉?
控量很关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成年人每天需摄入120~200克动物性食物,即平均摄入鱼类40~75克,畜禽肉类40~75克,蛋类40~50克。建议优先吃瘦肉,多选禽肉和鱼虾贝类。
选对烹调方式:在肉类的烹调上,推荐选择少油的烹调方法,比如清蒸、炖煮、少油炒。
少吃加工肉类:少吃烟熏肉、腊肉、培根、火腿等加工肉类。这类食物不仅含有较多的盐,而且油脂过度氧化,存在食品安全问题,常吃会带来健康风险。
素材来源丨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广东新闻联播、广州日报新花城、广州交通、天河区委宣传部、车陂街慧雅社区公共卫生委员会
封面设计丨与亨文化 麦伟胜
文字编辑丨彭焰、孙嘉怿、李舒怡、何淑旖、丁宁远
通讯员丨苏丽君、冼世乐
美编丨柯碧贤
来源:两广大地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