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盼望,我在世间走了这么一遭,有机会跟大家说这些话,使大家心里激动一点,本来平静无波的心里可以起个涟漪。小波浪可以造成大潮流,推动大家不断地、一天比一天进步。
本文选编自《从历史看管理》(套装5册),许倬云 著,广东人民出版社,2025年1月
我盼望,我在世间走了这么一遭,有机会跟大家说这些话,使大家心里激动一点,本来平静无波的心里可以起个涟漪。小波浪可以造成大潮流,推动大家不断地、一天比一天进步。
——许倬云
▍管理篇-
1.优秀的领导者,不能以强力压人,却须以宽仁可信服人;也不能以权谋利,而须以有高瞻远瞩的视野,赢得同侪的佩服;更须有良好的沟通能力,说服同侪,认可其指示的方向。
2. 管理类似治国,而不是治国;经营类似作战,而又不是作战。管理,乃编组团队,俾得有效之经营;经营,乃驾驭形势、运用资源,获取最大之利润或实现其他目标 。
3.一个公司或一个政权过去的成功常常是后来失败伏下的原因。老化的过程无可避免,最好是经常能更新,自动更新它的机制。
4.《韩非子》的内容,基本上涵盖了今天政治学、管理学的主要观点和主要论证方法。这本书非常深邃,在我看来,它的地位比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重要得多。
5. 中国古代商帮不乏长袖善舞之商人,经营范围跨越不同行业,形成一大批著名商号、票号。中国式的儒商精神,其实比韦伯所谓的“新教伦理”并不逊色,反而更多一些人情味。这种儒商精神并不立足于对上帝的敬畏,而是建立在人对自己良心负责之上。
6.如果把整个中国比做一个大公司,皇帝就好比是所有者 (董事长),宰相好比是职业经理人 (CEO)。中国曾经一度实行“双首长制”,君权和相权分开。历史上的选拔、培训和考核人才机制,体现在政府建立的文官制度上。
7.管理的成本来自怎么样建立安定的秩序,怎样减少开支、提高效率,也就是增加利润。一个文官系统(也就是管理系统),如果运作得当,则这个国家的效率提升,管理的成本也相对减少许多,累积的利润就相对增高。
8. 近代日本既吸纳欧美企业文化,又坚守中国儒家传统,其中不乏大获成功者。闻名全球的松下系统,其管理精神、管理模式实以儒家阳明学与佛家禅宗为底色。
9.曾国藩总是不忘时刻培养接班人。他曾说过,要做大事情,第一个要想到的就是找替手,等到自己不能做事情的时候,这人能接替自己做下去。
10.那些伟大的历史人物,推动社会向前发展,我们对他们永远充满感激和佩服,他们也成为我们今天可以学习和效法的模范。我盼望我们今天不仅在政府里有这样的人物,在民间、在企业里也能有更多这样的人物,一批又一批,一代传一代。
▍历史篇-
1.历史不只是外在知识的整合,历史是大群知识丛之中最贴近人的部分。
2. 变化之中可能是机会,变化之中可能也是危机。所以我们要警惕,要小心。
3. 知识越丰富,我们其实应该越谦卑。对历史的判断,我们要存一份原谅之心。
4.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尽心尽力做好一件事,这是“忠道”;做事的时候自己能够时时反省,对他人能够体谅、包容,能够做到将心比心、利人利己,这叫“恕道”。
5.我要从世界看中国,再从中国看世界。
6. 我的历史观,个人的地位最小,最短的是人,比人稍微长一点的是政治,比政治稍微长一点的是经济,比经济稍微长一点的是社会,时段最长的是文化,更长的是自然。
7. 无时无刻,我不在读人、读社会、读世界。
8.历史要活学活用,不是找例子,也不是保存东西,而是全世界人类曾经走过的路,都算我走过的路。
9.我们为什么读书?读书不是为了学位,读书是为了获得一种判断世界的能力。判断的第一步就是看见环境,懂得环境。第二步,懂得分析哪些常识是暂时的,哪些是人不可避免的一些错误。
10.我真正的归属,是历史上的、永远不停的中国。
▍人生篇-
1. 这一辈子,“完整的人”这四个字是你的责任。保持你的完整,不屈服、不腐化、不猥琐。你是顶天立地的人,世界因你的存在而改变,因你的不在而缺憾。
2. 无论是悲是喜,我们都要把天下揽入怀中。
3.在心里,自己建构一个理想世界,然后先修己,再安人。先安你附近的人,再安远一点的众人,再安百姓。要安世界,必须先“修己”。
4.打造好自己的内心,不再追求短暂的高兴的“快”,不再追求短暂的虚荣的“乐”,也不会为了一己得失而喜悲,我们的行为、情感就能通达天地与灵魂。
5. 保持一份清明,保持良心的独立性,保持慈悲和平的心和自重自敬的心。
6. 个人是有自尊的,个人应该有一定的自由度。但个人属于群体,我们不能不将“群体”当普适价值。
7. 安顿自己更要紧的是,在欲望达不到的时候,你必须知道:人不可能所有欲望都达到,每个人都有抓不到的云,都有做不到的梦。
8. 每个人内心的思想和情感,要不断提升到一定的高度,像磨刀一样,把自己的内心磨得更光亮、更干净。
9.你也不要说自己明天怎么样、后天怎么样,把眼前的事情做好就不错了。理想就是尽我的能力,做我可以做的事情。
10.梦魂之中,常常万里关山, 千重山,千重浪,最后,都会进入太湖……我还可以以某种方式回去。
来源:近现代史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