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生殖道并非是一个无菌的环境,而是一个复杂的微生态系统,这里栖息着百余种微生物 ,其中乳酸杆菌占据主导地位,是维持生殖道健康的 “主力军”。通过以下机制维护私密环境健康:
细菌界(Bacteria)
厚壁菌门(Firmicutes)
芽孢杆菌纲(Bacilli)
乳杆菌目(Lactobacillales)
乳杆菌科(Lactobacillaceae)
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
惰性乳杆菌(Lactobacillus iners)
生殖道并非是一个无菌的环境,而是一个复杂的微生态系统,这里栖息着百余种微生物 ,其中乳酸杆菌占据主导地位,是维持生殖道健康的 “主力军”。通过以下机制维护私密环境健康:
酸性环境:分解糖原产生乳酸,维持生殖道pH值在3.8-4.5的弱酸性环境,抑制有害菌繁殖。
生物屏障:通过竞争性粘附占据黏膜表面,阻止病原体定植。
抗菌防御:分泌过氧化氢、细菌素等物质,直接杀灭致病微生物(如白色念珠菌、加德纳菌等)。
免疫调节:激活局部免疫反应,增强黏膜抵抗力。
乳杆菌中的 “叛徒”——惰性乳杆菌
在生殖道这个 “小世界” 里,有一种乳杆菌比较特别,它就是惰性乳杆菌 。它是最晚被发现、基因组最小的一种乳杆菌,也是健康女性生殖道内众多乳杆菌中的一员。虽然同属乳杆菌家族,但惰性乳杆菌却有着自己独特的 “个性”,与其他乳杆菌在特性和作用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这就好比在一个班级里,大家都是同学,但总有个别同学的行为和表现与其他人不太一样。惰性乳杆菌是乳杆菌家族中最晚被发现的成员,也是基因组最小的(仅1.3 Mb),且有许多“反常”表现:
不产过氧化氢:失去关键抗菌武器。
培养困难:需特殊培养基,传统方法难检测。
代谢特殊:依赖糖原和甘油,可能与致病菌“抢资源”。
黏附力强:能牢牢结合阴道黏膜,挤占其他乳杆菌的生存空间。
大量研究发现,惰性乳杆菌主导的阴道环境,更易“招来”健康问题:
1细菌性阴道病
细菌性阴道病(BV)的本质是阴道乳杆菌减少,兼性厌氧菌(如阴道加德纳菌)和厌氧菌(如普雷沃菌、动弯杆菌)过度增殖。惰性乳杆菌在BV中的角色尤为特殊:
“不抵抗”的乳杆菌:惰性乳杆菌不产生过氧化氢(H₂O₂),无法像卷曲乳杆菌等通过H2O2抑制致病菌,导致阴道抗菌屏障削弱。
其代谢产物(如L-乳酸)可能降低阴道pH值的效果较弱,无法有效抑制致病菌生长。
促进致病菌定植:研究发现,惰性乳杆菌能分泌类似**“细胞溶解素”**的物质,破坏阴道上皮细胞,释放糖原和甘油,为加德纳菌等致病菌提供营养来源。
动物实验显示,在惰性乳杆菌主导的环境中,致病菌对阴道黏膜的黏附力增强。
菌群比例失衡的标志:BV患者中,卷曲乳杆菌/惰性乳杆菌的比值常1),提示惰性乳杆菌的相对丰度升高与BV密切相关。
临床意义:检测到惰性乳杆菌占优势时,需警惕BV风险,即使未出现典型症状(如鱼腥味分泌物)。
传统BV治疗(如甲硝唑)可能进一步破坏菌群,需配合益生菌(如卷曲乳杆菌)恢复微生态平衡。
2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
乳酸的“质量差异”:卷曲乳杆菌产生D-乳酸和L-乳酸,能显著降低阴道pH值,抑制假丝酵母菌丝形成。
惰性乳杆菌仅产生L-乳酸,且浓度较低,抑菌效果较弱。
菌群多样性的降低:复发性VVC患者阴道菌群多样性显著下降,常以惰性乳杆菌为单一优势菌,缺乏其他乳杆菌的协同保护。
生物膜形成的促进:惰性乳杆菌可能通过代谢产物改变黏膜表面环境,促进假丝酵母生物膜的形成,增强其耐药性。
临床意义:复发性VVC患者若检测到惰性乳杆菌占优,建议联合使用抗真菌药物和卷曲乳杆菌制剂,以恢复菌群平衡。
避免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防止进一步抑制有益乳杆菌。
3HPV感染与宫颈病变
HPV感染与宫颈癌前病变(如CIN)的发生,与阴道微生态紊乱密切相关:
局部免疫抑制:惰性乳杆菌主导的菌群可能激活TLR信号通路,引发慢性炎症,破坏宫颈上皮屏障,促进HPV病毒入侵。
卷曲乳杆菌可通过分泌抗菌肽(如defensin)增强局部免疫,而惰性乳杆菌缺乏此功能。
菌群失调与HPV持续感染:研究显示,HPV阳性女性的阴道菌群中,惰性乳杆菌丰度显著高于健康人群。
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中,惰性乳杆菌比例随病变程度加重而上升(低级别CIN→高级别CIN)。
代谢产物影响:惰性乳杆菌代谢产生的某些分子(如短链脂肪酸)可能干扰宿主细胞的DNA修复机制,增加HPV致癌风险。
临床意义:HPV感染者应定期检测阴道菌群,若惰性乳杆菌占优,需积极干预(如补充卷曲乳杆菌)以降低病变进展风险。
宫颈癌筛查(TCT、HPV检测)需结合微生态评估,制定个性化防控策略。
4HIV与其他性传播感染(STI)
惰性乳杆菌主导的阴道环境可能通过以下途径增加HIV等性传播感染风险:
黏膜屏障破坏:惰性乳杆菌分泌的溶解素可损伤上皮细胞,暴露基底层的免疫细胞(如CD4+ T细胞),使HIV更易感染宿主。
炎症微环境:惰性乳杆菌激活的慢性炎症反应,释放大量炎性因子(如IL-6、TNF-α),促进HIV病毒复制。
黏液层变薄:与卷曲乳杆菌相比,惰性乳杆菌无法促进宫颈黏液的增厚,导致HIV病毒更易穿透黏液层,接触靶细胞。
沙眼衣原体感染风险:研究显示,惰性乳杆菌占优的女性,沙眼衣原体感染率显著升高,可能与黏膜防御功能下降有关。
临床意义:高风险女性(如多性伴侣、性工作者)应定期检测阴道菌群,必要时通过益生菌调节菌群,降低STI感染概率。HIV暴露前预防(PrEP)用药时,需结合菌群状态评估疗效。
5妊娠并发生与不良妊娠结局
孕期阴道菌群失衡与早产、胎膜早破等不良妊娠结局相关,惰性乳杆菌可能通过以下机制参与:
上行性感染风险:惰性乳杆菌主导的菌群更易合并BV,导致致病菌上行感染宫腔,引发绒毛膜羊膜炎。
炎症因子风暴:惰性乳杆菌诱导的局部炎症反应,可能触发子宫收缩相关因子(如前列腺素)的释放,增加早产风险。
妊娠期糖尿病(GDM)关联:研究发现,GDM孕妇的惰性乳杆菌丰度显著高于正常孕妇,可能与代谢紊乱导致的菌群失调有关。
临床意义:孕妇需在孕早、中、晚期进行阴道微生态检测,若发现惰性乳杆菌占优,应及时干预以降低并发症风险。妊娠期益生菌使用需选择安全性高的菌株(如卷曲乳杆菌LCR01)。
生殖道优势菌群在维持生殖道健康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同的优势菌群主导下,生殖道环境会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女性群体中阴道微生物群可大致分为 5 种主要菌群类型 (community state type, CST), 4种分别以卷曲乳杆菌(CSTⅠ)、格氏乳杆菌(CSTⅡ)、惰性乳杆菌(CSTⅢ)和詹氏乳杆菌(CSTⅤ)为主,而 CST Ⅳ的乳杆菌比例较低、严格厌氧微生物的比例较高。
传统的白带常规检查是利用显微镜对分泌物进行湿片检查,通过观察清洁度和特殊病原体等,来判断分泌物是否正常。元奥生殖道微生态检测通过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结合大数据和生物信息学分析,能够更精准的检测女性生殖道细菌、真菌、支原体、衣原体等微生物,并率先引入国际前沿的CST分型,能够更好的指导女性进行健康管理,指导精准治疗等。
私密健康与我们的生活质量息息相关,它不仅关系到日常的舒适与自信,更对生殖健康有着深远的影响。了解了乳杆菌中的 “叛徒” 惰性乳杆菌,以及生殖道优势菌群的奥秘后,希望大家能够重视起来,定期进行生殖道菌群检测,及时了解自己生殖道微生态的状况。
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呵护生殖道菌群,让我们的生殖道 “小世界” 始终保持和谐稳定。记住,关爱自己,从关注私密微生态健康开始,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守护好自己的健康。
参考文献:
[1]肖卓然,白会会,刘朝晖. 惰性乳杆菌对女性生殖道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J].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22,11:1348-1351+1355.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文献
免责声明:平台旨在分享肠道微生态相关知识,我们尊重原创、注重分享,版权原作者以及原出处所有,文章内容旨在科普,如涉及作品内容、图片、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本文仅供学习、交流,请勿用作商业用途。
来源:元奥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