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伊斯兰教依黑瓦尼创建与发展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3-24 08:07 4

摘要:依黑瓦尼,是阿拉伯语,意为“弟兄”,又称《哎亥里逊乃”,意为“尊经”,故又称光“尊经派”。但这两个名称在穆斯林群众中流传并不普遍,穆斯林因其产生时间较晚,一般称其新兴教”(与格底目和各门宦相区别),或称“新教”,而很少称“依黑瓦尼”或“哎亥里逊乃”

依黑瓦尼创建于河州(今临夏),风行于西北,流行全国各地,是一个人数较多,而内部缺乏严密组织的新兴教派,现在全国约有百万教徒。

依黑瓦尼,是阿拉伯语,意为“弟兄”,又称《哎亥里逊乃”,意为“尊经”,故又称光“尊经派”。但这两个名称在穆斯林群众中流传并不普遍,穆斯林因其产生时间较晚,一般称其新兴教”(与格底目和各门宦相区别),或称“新教”,而很少称“依黑瓦尼”或“哎亥里逊乃”

。“依黑瓦尼”

是否渊源于阿拉伯“瓦哈比耶”学说。国内基本上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肯定的,另一种持否定态度,为此而论战不休。那么“瓦哈比耶”学说是怎么一回事呢?“瓦哈比耶”学说,是穆罕默德•伊本•阿卜都瓦哈布(伊斯兰教历一 一二〇七年)十八世纪创立的。他是罕伯里教律学的忠实拥护者。

他活了九十六岁,是个高寿老人。他的学说,来源于伊斯兰教历九世纪的艾哈默德•台米耶和他的学生伊本。盖姆。

瓦哈比耶的出现是与当时呵拉伯和伊斯兰国家的政治、经济有密切关联的。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初时,河拉伯国家既受着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的统治,又巡受西方殖民主义国家的欺凌和入侵,政治、经济都受着严重的双重压迫。穆罕默德•伊本•阿卜都瓦哈布及其创立的瓦哈比耶,代表阿拉伯人迫切要求摆脱这种双重压迫的愿望,提出了反对外国侵略,恢复正统宗教信仰的主张,从而登上了阿拉伯世界的政治舞台,后来的大伊斯兰主义运动和民族主义运动,都是与这一派的倡导分不开的。

瓦哈比耶在宗教教义方面,反对在穆罕默德坟前祈祷求助,反对经院哲学和神学,只以《古兰经》和早期编定的“逊奈”力依据。但他用《古兰经》的原意,给安拉在上方确定了一个方位,即端处在天地之上,因此受到了正统派的反对。瓦哈比耶的政治主张,受到了穆罕默德。伊本•沙特的赞助。沙特利用对穆罕默德•伊本。阿卜都瓦哈布的学说,加强了自己的政治势力,而穆罕默德。伊本•阿卜都瓦哈布,则借助沙特的支持,顺利地传播了瓦哈比耶学说。一八一〇年,伊本•阿卜都瓦哈布与沙特成立了“伊赫万•陶西德”,即信奉真主的兄弟会,终于推翻了奥斯曼帝国的统治,取得了阿拉伯半岛的政权。沙特当上了国王,伊本•阿卜都瓦哈布则成为宗教领袖。两人及其后代都获得了高官厚禄。

十八世纪瓦哈比运动,被认为是近代阿拉伯改良主义和伊斯兰复兴运动的始祖。十九世纪术中国马万福创建的“依黑瓦尼”,也被称为中国伊斯兰教的革渐派,但不能认为中国的伊黑瓦尼与网拉伯的瓦哈比有直接联系。中国的依黑瓦尼是与中国伊斯兰教的实际相联系的产物。它主张《凭经行数”“尊经革俗”。他们仅仅在各自国家的伊斯兰教中进行革新运动的这一美好愿望是一致的,而各自的革新内容是不尽相同的,所以只能说在伊斯兰教思潮方面,马万福是受到启发的。

中国依黑瓦尼的创始人是马万福,经名奴海,通称果园哈知。祖籍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果园村,东乡族。生于清道光二十九年(公元一八四九年),殁于民国二十三年(公元一九三四年),终年八十六岁,葬于青海省西宁市郊。马万福原是北庄门宦的教徒。

幼年在东乡重台沿北庄清真寺念经,及长在红崖和瓦里家等清真寺念经,最后在著名经师瓦里家阿的培植下,“穿衣”(大学毕业)成为北庄门宦的一位青年著名阿訇。马果园曾去麦加。朝觐留学,精通阿拉伯文和波斯文,是中国伊斯兰教维新运动倡导者之一,在中、阿宗教界享有一定盛名。

清光绪十四年(公元一八八八年)马果园与东乡瓦里家阿间去麦加觐时,曾一同进入沙特阿拉伯“海里夕巴氏”学堂受教。他在麦加兼收其他学派的主张,决心要改革中国伊斯兰教。

马果园回到东乡后,宣称信仰门宦与“伊斯俩目”教义不相符合,批驳北庄门宦“老人家”把教门引向邪路,并公开宣布退出北庄门官。然后他同北庄门室的一些网訇,如:格如阿訇、散的阿訇、黑庄阿訇、南岭网訇、那勒寺阿訇、奴母若顺阿訇、王大汗例訇和格底目的法德明阿訇以及马会山等十大阿訇①为核心,研究宣传依黑瓦尼的主张。这些可訇大部分是去过麦加的哈知,也是河州当时的一些著名阿訇。

他们在研究马果带回的经典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他们认为中国伊斯兰教“双化”之处颇多,失掉了穆斯林的原有教旨,决定结为“弟兄”,以遵循《古兰经》为唯一宗旨,倡导“凭经行教”、“尊经革俗”,并提出十大纲领,俗称“果园十条”:①不聚众念《古兰经》;只能一人念,众人听;②不高声赞圣;③不多做“都哇”;④不探望拱北;⑤不聚众念讨白;⑥不纪念亡人的日子;⑦不用《古兰经》转“依斯尕退”,⑧不干“拾太卧尔”的“尔曼里”;⑨主张对“豪空”用“省海勒”(手端);10“尔曼里”要自己干,别人代干了不行,《古兰经》自己念,别人代念不行。从此以十大阿为骨干,开始分头在东乡、愉夏、广河、和政、青海等地进行公开传教活动。

依黑瓦尼一开始传播,就受到各门宦的强烈反对和攻击。但由于依黑瓦尼主张只“认圣、顺圣、尊经”,严格力行“玉功”,必须按“主命、当然、圣行、付功”的次序行事,对更高一级的“妥勒格提”、“哈格盖提”不提倡,教义简明,信者日多。

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一八九五年)河州花寺门宦的马永琳、马永瑞等乘清兵东调抗日,甘肃空虚之际,发动河、狄、循教徒起义反清,马果园亦起而响应,积极发动依黑瓦尼派教众参加起义,并和东乡马大汉订立了“决不授降”的盟言,共同参加防守广河三甲集洮河沿一线。但当清延派喀什提督董福祥统带马步三十营进军河州,循化营游击马安良作先锋进行

镇压时,他竟然背弃盟约,暗中和马安良勾结。出卖马大汉,独自投降。马大汉在被出卖后义愤填膺,孤军作战,一直抵抗到底,终被董、马杀害。

河湟起义被镇压后,马安良怕马果园受到牵连,便暗中送信让其潜避。马果园即改名换姓,潜藏在静宁县城关大寺小马阿訇马良俊处当“满拉”(拜师学经的学生)。后来小马阿訇发觉他的言行与一般“满拉”珠异,经盘请,始知真情。小马阿出于仰慕他的学识,未予声张,遂派其往静宁南乡开学。一直到光绪二十三年河湟事变完全平息后,始回到临夏县西川盖子村。由于他在这次事变中变节投降,出卖了马大汉,①群众对他甚为不满,因此,他也不敢公开活动。后来,他被请到漠泥沟何家等地开学和临夏县马国良取得了谅解,便在马国良的支持下,招收学生,开展讲学活动,同时经常集合十大阿訇,积极开展传教活动。

马果园的讲学活动,取得了显著效果,不仅学生满乡里,而且在经堂教育上总结出了一些受教徒欢迎的经验,并撰写了《布花黑咱德》经,以扩大自己影响,从此临夏东西川和八坊等地信仰依黑瓦尼者日渐增多,纷纷前往果园家中送礼、探望,听其讲解依黑瓦尼主张,声望越来越高。这时他进一步提出依黑瓦尼只“顺主”、“顺圣”,不承认假“筛海”,假“卧里”。主张“吃了不念,念了不吃”,并公开号召依黑瓦尼教徒“打倒门宦,推翻拱北”。同时,对教徒说:“你们不但要遵从依黑瓦尼,而且要宣传依黑瓦尼”。此后逐渐形成了一派。

光绪三十四年(公元一九〇八年)在马果园等十大阿訇的授意下,利用开斋节的机会,以依黑瓦尼教徒请客为名,在河州西川(现在临夏县城关镇毕家场)一个树滩里聚集百余人讲经。会上马果园心情激动地宣称:“依黑瓦尼要统一各教派和各门宦。”并说:“功教门流血牺牲,是舍希德”。

马果园的这种进攻性的宣传,首先使八坊各门宦和其他教派蠢蠢欲动,群众惶惶不安。继而河州四乡依黑瓦尼和其他教派门宦之间,辩经论道,打架闹事,不断发生。于是,格底目和各门宦中的一些上层,为了自己的利益,遂由喇世俊等出面报告分统马安良(花寺教徒)并要求转报兰州总督,要求以“反叛首领”惩办马果园。不久,兰州总督批示:《马果园系皇上要犯,穆圣异端,犯法漏网,在家忤逆,就地正法”。①又出示布告称:

“马果园、马白崖暗入

八坊传教,依律惩办”。但当时清廷濒于灭亡之际,地方官吏怕惹出事端,于他们不利,故装聋作哑,推故不办。马果园利用时机,出资请求河州乡绅、大拱北头人蒋钦,向河州地方实力派、分统马安良说情。马安良一面暗纵马果园携眷离开甘肃,一面掩人耳目,以各种名义在临夏居集和临夏南关杀害了八个小阿訇,以了此事。于是依黑瓦尼受挫,教派纠纷始停。光绪三十三年(公元一九〇七年),马果园经他的学生联系,先后在陕西安康等地清真寺隐身开学,于一九一一年又回到河州,当时又遭到各门宦的反对,阻力很大,不好立足,遂于民国三年(公元一九一四年)离开河州,前往新疆。马果园到哈密后,仍继续传播依黑瓦尼主张,并波及到维族群众中,于是惹怒了哈密王沙莫胡索特。民国四年(公元一九一五年)哈密王向新疆都督兼省长杨增新告发,要求追究查办。杨增新在清光绪年问曾任何州知州,对河州教派门宦之争,印象很深,光绪二十三年三月,还曾“呈请裁革回教门官”,提出《所有回教各门官,拟请一律取消”的主张。②故对马果园一案很重视,也很反感,遂以“新兴邪教马果园,煸惑民心,蔑视王法,罪大恶极,应依律惩办”的理由,于民国五年(公元一九一六年)将马果园捕押于哈密,拟将“正法”。马果园的教徒闻讯即向当时在杨增新处供职的临夏人马令英求援,经马令英周旋,杨怕 惹出事端,遂征求马安良意见如何处置。马安良也知杨增新了解马果园参加光绪二十一年河湟起义后潜逃一事,故虽不同意正法,但未直接问杨表示。遂密示儿子马延勤和依黑瓦尼头面人物马兴魁等,以大礼贿请甘肃督军张产建电请杨增新将马果园解回甘肃处置。民国七年(公元一九一八年),当马果园被押往兰州路过河西平番时,在凉州镇守使马廷勷的设计下,由青海马麒兄弟出面,以明要暗夺的手法,将马果园接回西宁,使其终于逃脱了杀头之灾。

马麒弟兄解救马果园是有他们自己的打算的。马麒、马麟是河州马海宴的儿子。马海宴和马占鳖同是同治年河州回民反清起义首领之一。后在马安良部任旗官,一九〇O年参加抵抗八国联军之役后,病故在宣化。他逝世后,其子马麒补为旗官,后升任花翎副将衔,任循化营参将。辛亥革命后甘肃都督赵维熙于民国元年《公元一九一二年)九月任命马麒为西宁镇总兵。统领马步十三营,他的三个儿子(马步青,马步芳、马步瀛)和胞弟马麟分任各营营官。民国四年(公元一九一五年),改任宁海镇守使兼蒙番宣慰使,脱离西军,建立了宁海军,并组织了“智囊团”,为长期统治青海积极创造条件。他们为了强化其统治地位,想把伊斯兰教作为统治青海地区的精神工具。但伊斯兰教激派门宦繁多,互相排斥,难以驾驭,因此他们经过糖心策划,早想通过马果园推行依黑瓦尼派,削除各派和各门宦,使伊斯兰教统统化为清一色的依黑瓦尼派,从而听从他们的指使,成方他们统治青海各族人民群众的驯服工具。马果园就 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不仅幸免杀身之祸,而且成为马麒兄弟的上宾。

马果园得到封建军阀的救护和大力支持后,非常感激,把马麒兄弟当作救命恩人,到处吹捧宁海二马说“他们在伊斯俩目的道路上,品位很高,今世有光荣,阿海勒提(后世)能得脱离。”并在马膜六十寿辰时,他在贺帐上用阿文写了“奴路力随尼”(意为中国的一道光)。从此马果园支配西宁东关清真大寺,成为推行依黑瓦尼派的总指挥。

马麒兄弟,于一九二二年成立了宁海回教促进会(在此以前,在马邻翼的倡导下兰州成立了回教促进会,这时,宁夏、青海尚属甘肃省),会址设在西宁东关大寺内,并改该寺为“海乙”寺,成为青海各清真寺的总寺。马果园一面通过“海乙”寺积极培养继承人,一面以宁海回教促进会的名义,向各清真寺派开学阿訇,强制推行依黑瓦尼派。他培养的主要继承人有河州的马祥臣(马康武之弟,又称尕阿訇)、马顺天、马云、尕张八、马大师傅、大八哥、尕循化、尕白庄、老阿林(郁奴斯)、青海的马禄(尕訇)等,这些人,后来又成为马步芳统治青海时期的“新十大阿訇”。他们在马步芳兄弟的支持下,为了显示威风,有些受宠网訇如马云等,出进消真寺都有待从执卫。他们强派开学网訇的结果,发生了街子工血笨。

民国十二年(公元一九二三年)马果园派尕阿訇任循化街子工总寺(老教寺)教长,强迫群众改信依黑瓦尼。但少数人依从,多数人反对,于是逼起教争,激起械斗,死伤不少群众。当反对者以死抗拒时,马麒遂派军队驻到循化,并给依黑瓦尼的教徒发了枪。反对依黑瓦尼的各派各门宦(主要是花寺门宦),不服,便派韩主麻等人求救于甘肃临夏大河家的军阀马国良(马安良之弟)。在马麒和马国良的各自支持一派的情况下,双方械斗达三月之久,死伤群众六十余人,其中死亡二十八人,烧毁房屋数十间。于是反对依黑瓦尼派的其他各派各门宦群众,选派代表告到兰州。

甘肃省府当局派委员二人,协同马麒、马国良去解决。马麒在省府委员未到之前,即派马海渊、马伏良进兵街子工,以“平乱”为名,将花寺的韩哈的木,托果果和依黑瓦尼的韩五十三、陕伯智、杜力松等五人予以处决,并向省府委员说:“祸首已处决,乱已平息,再无须去解决”。从此马麒治服了以撒拉族为首的花寺等门宦的反抗,依黑瓦尼也就势如破竹地发展到青海全省。

民国十七年青海建省,民国十八年一月一日孙连仲任省主席。民国十八年十一月(一九二九年)马麒继任省主席。民国十九年八月五日(一九三〇年)马麒患中风症死亡,马麟遂继任了青海主席。一九三六年马步芳用权谋挤掉叔父马麟而统治青海后,进一步利用依黑瓦尼派为其反动统治服务。他把青海作为自己的独立王国,把依黑瓦尼作为青海信仰伊斯兰教民族的国教,压制其他教派、门宦,令其改遵依黑瓦尼。他不仅在青海强制推行依黑瓦尼派,而且在河州地区也同样强行推广。河州地区在其胞兄、骑五军军长马步青积极支持和强权推行下,虽然得到了大发展,但与其他教派和门宦的斗争更趋尖锐。民国二十九年(公元一扎四〇年)马步青以“在抗战时期,团结一致,不应有新老之别”和“新老纠纷有碍地方治安” 名,强制其他各派、各门宦清真寺,一律改遵依黑瓦尼。先从城市入手,继而推广各乡。当时,马步青命令在东乡汪百户集上修建一个依黑瓦尼总寺(海

乙寺),并令将汪百户“胡门门宦”修建的清真寺拆

搏,木料用以修建依黑瓦尼总寺,同时拨款二千元,作为拆迁重建胡门寺的费用。命令下达后,派城防旅长敏德魁监拆。敏德魁自知拆东乡胡门的寺会酿成事端,就以防务重要,信故不去。马步青改派临夏专员数保安司令马维良去监诉。马维良,字園山,号 《池斯拉五”,原在马安良部任哨官,后在马麒的宁海军任旅长,曾随西北军高树勋镇压一九二九年河湟暴动。他认内自己是东乡族人,又是依黑瓦尼教徒,同时为了取得马步芳弟兄的欢心,不致被排挤出官场和军界,故对监拆老庄寺一事,满口承诺,遂于一九四

〇年率领其侄马白克(疯汗团长)、中队长马述融等以巡视各县军务为名准备先到太子寺、宁河,再到东乡汪百户,勒令群众拆寺。胡门教众听到后非常气愤。当时汪百户胡门的腊八阿訇,向胡门门宦负责人马国礼报告了拆寺情况,请求解决办法。马国礼自知马步青之命难违,即以煽动的口气说:“胡门太爷的门宦全凭汪百户人的支持,你们如果是儿子娃(即男子汉大丈夫)的话,应该管一下。”腊八阿訇经此鼓动,决意刺杀马维良。当马维良到南三县巡防时,腊八阿訇伙同亲信密谋策划,并派他的侄子马义明,利用和中队长马述融的友好关系。了解马维良率领的人数,枪支和行动规律等情况。同年六月二十八日马维良来到汪百户,二十九日“邦达”时分(五更时节),马维良偕同其堂弟马福良和侄马白克(疯汗团长)、马大哈知去汪百户小寺礼拜,腊八呵訇按照预定计划,先监视其随从人员,然后在马维良等身旁各配刺寄四人,一同进入礼拜大殿。当马维良等进入礼拜大殿后,先将随从枪文缴获,然后乘马维良、马白克、马大哈知礼拜叩头之时,同时动手,用刀刺死。同去的哈拉团长(原是胡门教徒,后改信依黑瓦尼)和侍从中队长马述融等持枪自卫,得以脱逃。

拆寺只是刺杀马维良的一个重要的导火线。其重要原因,是一九三九年马维良奉甘肃主席兼八战区司令长官朱绍良之命,破获汪集人抢劫苏联援助中国抗日物资案时,非刑逼供,株连多人,致使汪百户群众,对他恨之入骨。

马维良被刺后,汪百户胡门纠集数百人,树旗鸣枪,示威反抗。马维良的家属又要求驻军旅长敏德魁惩办凶手。敏怕扩大事态,与己不利,即以“未奉命,不敢擅动”为由,不愿出兵查捕。于是朱绍良派甘肃省政府保安处长李学谟到临夏处理。李抵临夏后,首先将马维良等尸首交其家属埋葬,并发给埋葬费一千元,以示抚恤。这时马国礼向汪百户胡门说:“去三个人投案抵命,会了此案。”但苏海老三不同意。后来马万良、赵他回阿訇、马忠福和马有成等人自动投案,被拘拥兰州。苏海老三亦被捕拼。并于同年士三月六目,将马万良、赵他回、马忠福以及马有成,苏海老三等人判处死刑,予以处决。腊八阿訇潜逃外地,后亦被捕处决。在此次事件中,依黑瓦尼派的上层人物感到刹了他们的威风,遂在马步青的支持下,由马维良家属出面,要求省府惩办胡门门宦负责人,但甘肃省政府怕惹出事端,即以拆寺系宗 教内部间题,只能就事言事,不便株连扩大理由。予以拒绝。这样国民党政府既达到了为马维良申冤的目的,又达到了脱开教派纠纷的深渊。

马维良原系马步芳的亲信,是马步芳一手培植的一员“猛将”,后来马维良的一些作为,引起马步芳的注意而不被重用,遂离开青海。当马维良任河州警备司令时,因破苏联援中国运货车辆被抢案,而受到朱绍良的宠信,从此,投靠朱绍良。马维良亡后,朱绍良马维良申了冤。马步芳得知马维良因支持拆胡门寺被刺杀后,也很震怒,即派兵一营,驻汪百户镇慑。当该营包围狂百户,拘捕群众时,全村男女群众持枪械占据山头,喊杀之声不绝,结果营长被群众打死,马军相率逃窜。因此,更激怒了马步芳,于是接连多次增兵,大肆屠杀汪百户群众。在此次事件中,马步芳先后派兵驻扎汪百户达三年之久,屠杀达数十次之多,遇难群众约一百五十余人,但汪百户群众始终没有屈服,消真寺也没有被拆掉,马步芳、马步背在注百户以武力推行依黑瓦尼的计划,终以失败而告终。从此汪首户群众的声誉传遍甘青两省穆斯林群众中,都称赞汪百户人是硬骨头。

马步芳、马步青用强权支持推行依黑瓦尼,在河州一度达到了高峰。他们多次挑起新老讲经,有意制造不和。民国二十二年(一九三三年)农历四月下旬,祁家庄马英雄之妻,触雷电致死,本庄新教阿訇不以伊斯兰教仪式送葬,亡人家属请老教呵訇祁明德举行了葬礼。军阀马步青、专员马维良借机挑起新、老讲经,制造事端。一天马维良派团长喇维清、阿訇王光在城角寺通知祁明德阿訇到时出席讲经,地点西川加河滩。

讲经之事传出后,城内外汉、回群众惶惶不安。

当时汉族知名人士张质生、回族知名人士张乐山,惋言恳求当局不要令其讲经,但他们坚持不变。旧历五月五日,祁明德等人先念了“讨白”,大约在午后一时许,抬着三个“经楼”,念着“白提”,边哭边行,经小西关、埋杂滩,出花寺街,向讲经地慢步前进,观者很多。

这时,新派阿訇,已在西川加河滩扎下帐房数十座,呵满拉数百人,并准备了丰富的食品和茶水,严待论战。由于礼拜时晨已到。一部分人由伯克呵创率领往罗家堡作胸礼,一都分人由哎里率领到帐签礼晌礼。正在此时,黑云突起,瞬间一声露货,哎里智触雷电亡故,又重伤六人(当晚逝世三人)。

不幸事故发生后,祁明德河訇等乘机率众回家,

讲经之事也就此罢论。

雷电触人本系自然界常事,但此次却给人们一种不科学的判定和议论,又成为各教派歪曲新派的话柄。其实罪魁祸首是军阀官係,受害者为新老教穆斯林,这个血的教训应当记取。

“依黑瓦尼”在马果园时期,因受马麒和马步芳父子的强权支持,得到了很大发展。马果园逝世后,他的学生承其衣钵,继续宣传推广,不仅甘、青两省有众多的教徒,就是在全国各地,也有不少他的信士。以号称中国“麦加”的河州八坊来说,至一九四九年,十六个较大的清真寺中,就有十二个是属于依黑瓦尼的势力范围。

甘肃陇南地区的张家川、徽、成、天水和盐官以及陇东地区的平凉,泾源等地为回族比较多的地区。据一九五二年调查,平凉、泾源等县以格底目为主,有二百九十九座清真寺,张家川、微、成、天水和盐官等县以哲赫忍耶为主,有清真寺三百四十三座,依黑瓦尼散布在上述备地,为数也不少。据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一九五三年调查,共有回族十五万多人,其中哲赫忍耶门宣的教徒居多数,约占百分之六十五以上。共有清真寺一百六十三座:格底目次之,约占百分之三十,共有清真寺八十三座;依黑瓦尼较少,约占百分之十五,共有清真寺五十三座。这个县的依黑瓦尼,大都是原哲赫忍耶门宦的教徒,原格底目的教徒较少。

依黑瓦尼最初是由河州传来的。大约在民国十八年(公元一九二九年)以后,这个地区的一些青年满拉去河州八坊攻读阿文。当时河州依黑瓦尼很盛行,势力也较大。他们在学习期间接受了依黑瓦尼教旨,回家后暗中宣传依黑瓦尼的教义,首先在一些阿訇、满拉中发展了一批教徒,但没有依黑瓦尼的清真寺,直到一九四三年张家川的依黑瓦尼在南门彼家院设立了一个临时清真寺,推选李畏山为开学阿訇,但为时仅三日,就被哲赫忍耶门宦于深夜暗杀了。从此,两派水火不容。后来由于依黑瓦尼教徒日渐增多,国内政治形势向有利于人民大众方向发展。暫派才放松了排挤,依黑瓦尼始于一九四七年在张家川镇修建了清真寺,才公开传播依黑瓦尼派。解放后依黑瓦尼藉宗教信你自由政策,积极开展传教活动,又得到进一步发展。

宁夏地区的依黑瓦尼,是民国初年由吴忠郭士高传骚的。郭士高是马果园的学生。曾跟随马果园在西守念经、后来受马果园旨意到宁夏传 教。在传教初期,由于受到格底目和各门宦的强烈反对,依黑瓦尼没有获得较大发展。后来同心的虎嵩山和汪乃比(东乡唐汪人)等人在吴忠、同心、固原等地宣传依黑瓦尼。由于他们在教学和宣传中主张既学阿文,又学中文,并提倡用汉文解释和宣传伊斯兰教教义。同时,尽量避免与其他各派各门宦发生冲突。于是依黑瓦尼才得到较大发展,虎嵩山也就成了宁夏依黑瓦尼派的中心人物。

民国三年(公元一九一四年)马福祥充任宁夏镇总兵,从此开始了马氏父子叔侄对宁夏的长期统治。

依黑瓦尼也得到他们的信任与扶持。民国十四年(公元一九二五年)马鸿逵统治宁夏后,效法青海马麒、马步芳父子的作法,以“中国回教协会宁夏分会”为基地,大力发展依黑瓦尼教派。同时筹集大量教育基金,除扶持经堂教育外,还先后举办了二十多所高、初级中阿学校,培养了一大批中青年阿文知识分子。

同时,邀集一些知名阿訇撰写和翻印了大量有关伊斯兰教教义,教律的著作,并选派依黑瓦尼知名關创充任各大清真寺教长和回协组织的负责人。这些措施对发展依黑瓦尼和改革宗教仪式起了较大作用。但它的人数直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还不及格底目和哲赫忍耶多,仅居第三位。约有十余万人。

来源:马铃薯是白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