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文学作家冰心的饮食人生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3-25 19:58 3

摘要:冰心,原名谢婉莹,1900年10月5日出生于福建长乐。她不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还是儿童文学的先驱、翻译家以及社会活动家。“冰心”这个笔名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恰如其分地展现出她纯洁坚韧的品格。她的代表作《繁星》《春水》开创了“小诗体”,《寄小读者》

冰心,原名谢婉莹,1900年10月5日出生于福建长乐。她不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还是儿童文学的先驱、翻译家以及社会活动家。“冰心”这个笔名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恰如其分地展现出她纯洁坚韧的品格。她的代表作《繁星》《春水》开创了“小诗体”,《寄小读者》更是奠定了中国儿童文学的基石,晚年的她被尊称为“世纪老人”,在文学领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903年,年仅3岁的冰心跟随担任海军训练营营长并筹办海军学校的父亲谢葆璋迁居烟台。在烟台的日子里,山海成为她童年最好的玩伴。家中的年夜饭,福建糟肉总是主角。母亲将肉块用红糟仔细腌制,塞进陶罐,冰心和小伙伴们眼巴巴地围着,馋得口水直流,却又不敢偷食,这道饱含着家的味道的糟肉,自此成为她一生都割舍不下的乡愁。

福建槽肉

平日里,她的饮食多以海鲜和粗粮为主。早餐是鲜美的虾油拌面,搭配着海边渔民赠送的咸鱼干,那是大海馈赠的独特美味;母亲亲手腌制的萝卜干,咸香下饭,就着米饭,让她百吃不腻。

虾油拌面

童年时期的冰心对书籍格外痴迷。7岁时,她一边啃着烤地瓜,一边读《三国演义》,读到赵云的英勇事迹时,感动得泪水直流,结果地瓜渣不小心沾到了书页上,被父亲发现后挨了一顿训;10岁时,她读狄更斯的《块肉余生述》,为了体会书中大卫的饥饿,竟把母亲给的小面包捏碎,在美食与阅读中,她懵懂地感受到了文学的力量,也悄然踏上了文学创作的启蒙之路。

烤地瓜

1918年,冰心入读协和女子大学理科,后来受“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毅然转攻文学系。当时在燕京大学求学的她,为了挤出更多时间写作,常常以窝头夹咸菜果腹。偶尔,她会和同学凑钱买糖炒栗子,在栗子的香甜中,大家热烈地分享着文学见解,畅想着未来。那时她每月仅有5银元的学生津贴,其中70%都花在了购买《新青年》等进步书刊上,饮食方面的支出只占15%,在她心中,精神食粮远比物质食物重要得多。

糖炒栗子

1923年,冰心远渡重洋,前往美国波士顿的威尔斯利学院攻读英国文学。在宿舍里,她用电炉煮白菜豆腐汤,就着面包,她说简单的饮食能让自己更专注于《寄小读者》的创作。每当思念家乡时,她就泡上一杯茉莉花茶,再加上一勺蜂蜜,自制“东方下午茶”,在茶香与甜蜜中缓解思乡之愁。有一次,为了招待来访的吴文藻,她还别出心裁地将美式烤鸡涂满福建虾油,笑称这是“中美文化融合菜”,在趣味中驱散了心中的乡愁。

蜂蜜茉莉花茶

中年时期的冰心,始终秉持着“有节有度素为主”的饮食哲学。早餐一杯咖啡、一个鸡蛋,开启活力满满的一天;晚餐则少不了红烧肉,她觉得肥肉能让人充满元气。在东京大学任教时,她用稿费请学生吃寿司,在品尝异国美食的同时,分享着中国故事,传播着中国文化。20世纪30年代,她月薪约200银元,却拿出30%资助贫困学生,自己用于饮食的费用仅有50银元,即便生活不算富裕,她也始终心怀他人。

日本寿司

到了晚年,冰心养成了每日晨起喝一杯蜂蜜水的习惯,用来滋润喉咙;含服西洋参片提神,保持充沛的精力。下午茶时,小桔灯状的绿豆糕是她的心头好,看着这小巧的绿豆糕,仿佛能重温《小桔灯》创作时的灵感。

绿豆糕

90岁住院时,她还偷偷把护士给的果冻藏起来,送给前来探病的儿童,她说甜食能留住童心,即便岁月流逝,她的内心依旧纯真。

1999年2月28日,冰心在北京与世长辞 ,临终前她希望将骨灰撒入大海中,回到烟台童年的浪花中,那是她灵魂的归处。她的一生,文学与美食紧密相连。从童年时家乡味道的眷恋,到求学时的清简饮食与乡愁排解,再到中年的生活感悟与文化交流,以及晚年的养生智慧与纯真坚守,美食贯穿了她的人生,也融入了她的文学创作。她用一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学财富,也让我们从美食的独特视角,走进了她丰富而精彩的文学人生,正如她所说:“舌尖记住的滋味,终会酿成笔尖的温度。”

来源:刹那高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