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前种菜6大禁忌!老农用血泪教训换来的保命指南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3-25 19:19 2

摘要:“你以为抢早种菜能赚钱?可我见过很多人把棺材本都赔了进去。”站在地头,老周蹲下身子,挖了一把泥土,絮絮叨叨地聊着:“老祖宗传下的种菜口诀不能忘呐!”他说得满是感慨,种了40年地的他,对清明节前种菜的危险,看得透透的。这时候种菜遇上个倒春寒,轻则减产,重则绝收,

“你以为抢早种菜能赚钱?可我见过很多人把棺材本都赔了进去。”站在地头,老周蹲下身子,挖了一把泥土,絮絮叨叨地聊着:“老祖宗传下的种菜口诀不能忘呐!”他说得满是感慨,种了40年地的他,对清明节前种菜的危险,看得透透的。这时候种菜遇上个倒春寒,轻则减产,重则绝收,后悔都来不及。

去年,张庄有三户农户抢在清明前种了番茄,想着趁早上市能卖个好价钱。可4月初的一场冷雨,硬是把他们满心的指望打了个粉碎,番茄苗全烂根了,几亩地赔进去近2.5万元。“地温没起来,根本长不好!”老周摇摇头:“根部温度低于15℃,根系根本动不起来;空气温度低于8℃,叶子直接给冻残。”抢早种这种事儿,终究不是光凭侥幸。

那是不是不能早种呢?倒也不是,只是得有办法。首先,听老周说,“柳树发芽的时候,地温才算差不多,那时移栽茄果类才稳妥。”其次,想办法给地温保温,比如铺上一层双色地膜,既保温又能防草;加上遇冷时用临时棚膜一扣,菜苗才算能保命。倘若这些都没做到,清明前的番茄苗那叫一个“病殃殃”。看着精神,其实弱得很,经不住摧折。

有些人喜欢到早市上买苗,说是现成的,省心省事。结果一买就出事。“早市上的苗,大多是温室催的,跟野外种植完全两回事!”老周提到隔壁村的李哥,有一次图省事,买了一些看着壮实的黄瓜苗直接露天栽种。10天后全都萎蔫在地里——“根部温度不达12℃,别提长新根了;昼夜温差超15℃,苗子直接僵住。”黄瓜苗虽小,看着也精神,但是真正的“早产儿”,放地里根本吃不住劲儿。

“想要黄瓜苗壮,种子处理也不能含糊。”催芽要得来技术,老周推荐一个小窍门:像老一辈人那样,“槐花开的时候,把种子用湿布包着放在身上,利用体温催芽。见了白尖再播种。”而年轻人讲究便利和科技,说路由器的发热功能可以派上用场。把种盒往路由器上一放,35℃恒温,正适合催芽。有这样的准备工夫,苗子下地的成活率自然也高。

至于叶菜,比如空心菜和苋菜,这时候栽种更是不现实。温度低,种下去简直不长个子,拔起来看根,好像冻过的面条似的,黏腻又无生气。想种的话,不妨化点心思,用泡沫箱加垫秸秆制作移动菜床,白天追着太阳跑,晚上用外卖保温袋或者暖气管御寒,这招对阳台种菜一族特别管用。

说起种菜,许多农民都有一段惨痛经历。吴叔家的南瓜就是个例子,年初种得一地苗子,6月就烂了一片藤蔓。原因无外乎三大病害“白粉病、霜霉病、炭疽病”接连发作,损失了上万元。老周指点道:“南瓜这玩意儿要等杨树飞絮的时候再种,不但躲得开倒春寒,还避开了梅雨季节。”种南瓜最好架高藤蔓,搭个1.5米的高架,再留一点80厘米宽的通风间距,多挂几个硫磺皂防霉,比农药效果还好。

老周强调了数次:“种菜这行当,盲目抢早没用,得看天时、识苗性子。”自然信号就是诀窍之一,柳树发芽可以种茄果类;槐花开了再泡种催芽;榆钱成熟时种豆科作物;而杨絮飞舞的日子,晚熟的南瓜才能下地。老天爷的安排,往往要比天气预报具体得多,用这些线索,搭配地膜、稻草保温,外加养成好习惯,科学种地,自然稳产不亏。

“温度不到位,再牛的种子你也种不活。”老周的这句提醒,言犹在耳。无论是老法子还是新科技,关键始终在于敬畏自然。袁隆平曾说过:“农业要尊重规律。”真要下种的时候,摸准节奏,耐心等时机,才不会白忙一场,辛苦一年还捞不到好收成。

来源:农民鑫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