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3月25日下午14:30,由鲁迅文化基金会主办的“鲁迅青少年文化展演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中国政协文史馆正式召开。活动以“灯火耀中华”为主题,宣布首届鲁迅青少年文化展演全面启动,旨在通过弘扬鲁迅精神,激发青少年文化创造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自文化界
2025年3月25日下午14:30,由鲁迅文化基金会主办的“鲁迅青少年文化展演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中国政协文史馆正式召开。活动以“灯火耀中华”为主题,宣布首届鲁迅青少年文化展演全面启动,旨在通过弘扬鲁迅精神,激发青少年文化创造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自文化界、教育界的专家及媒体代表百余人共同见证了这一文化盛事。
传承鲁迅精神,赓续文化根脉
发布会现场,鲁迅文化基金会副会长刘兵兵在致辞中表示,鲁迅先生“立人为本”的思想是民族精神的永恒灯塔,基金会成立十二年来始终致力于推动鲁迅精神的现代化诠释与传播。本届展演以戏剧、音乐、舞蹈等为载体,将经典文学作品转化为青少年可感、可触、可演的艺术实践,让《野草》的坚韧、《故乡》的乡愁、《热风》的锐气焕发新时代光彩。“我们期待青少年在传承中创新,让鲁迅精神真正成为浸润心灵的文明基因。”刘兵兵强调。
国家一级演员、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姜昆在发布会上表示,鲁迅先生的作品与中华传统曲艺有着深刻的精神共鸣。他指出,鲁迅笔下《阿Q正传》的幽默讽喻、《故事新编》的民间叙事,始终扎根于人民生活的土壤,这与曲艺“寓教于乐、以艺化人”的社会功能一脉相承。“青少年用相声、快板等传统艺术形式演绎鲁迅经典,既是对文化根脉的守护,也是对时代精神的回应。”姜昆以相声创作为例,强调艺术传承需“守正创新”:“就像相声中的‘包袱’,既要守住传统技艺的‘底’,也要抖出符合当代审美的‘响’。”他特别鼓励青少年大胆探索传统艺术与现代表达的结合:“让《社戏》里的锣鼓点融入Z世代的节奏,让鲁迅笔下的‘民族脊梁’在你们的创作中迸发青春力量。期待孩子们用曲艺之‘声’,讲好属于这个时代的中国故事!”
国家一级演员、中阮演奏家冯满天以艺术家的视角分享了文化传承的感悟。他提到,彝族少年用月琴改编流行乐、中学生以街舞诠释《论语》等创新案例,展现了传统文化与青春活力的交融。“经典从未老去,它等待被青春重新点燃。”冯满天呼吁青少年打破形式束缚,在展演舞台上用艺术重新定义“中国故事”。
三大篇章诠释“灯火耀中华”
展演办公室代表徐思颖详细解读了活动亮点。本届展演围绕“寻光·薪火相传”“新光·觉醒年代”“追光·未来之光”三大篇章展开,鼓励青少年以非遗元素、经典文学和未来想象为创作源泉,展现文化传承的多元可能。
在“寻光·薪火相传”中,青少年可通过非遗技艺与地方文化创作节目,如闽南拍胸舞演绎海丝故事、白族“绕三灵”古调改编阿卡贝拉;“新光·觉醒年代”则聚焦经典文学作品的现代表达,如《狂人日记》的先锋戏剧重构、《将进酒》的摇滚诗朗诵;而“追光·未来之光”倡导以艺术探索未来,鼓励青少年通过科幻寓言、数字艺术等诠释传统文化内核,如《愚公移山》的科幻改编、《千里江山图》的舞蹈剧场创作。
以艺术之光点亮青春
百年之前,鲁迅先生以笔为炬照亮民族前路;百年之后,新时代青少年以艺术为媒赓续文明火种。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不仅是对经典的致敬,更是对文化传承使命的庄严宣告。正如展演主题“灯火耀中华”所期,万千青春之光,必将照亮中华文化的新征程。
来源:环球网海外看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