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第二流动沙漠“锁边”,死亡之海变生命绿洲,我国如何创造奇迹

摘要:在新疆深处,塔克拉玛干沙漠的狂风卷积着黄沙,每年都以惊人的速度向外推进。

把沙漠关进笼子里?

在新疆深处,塔克拉玛干沙漠的狂风卷积着黄沙,每年都以惊人的速度向外推进。

恶劣的环境和极端的气候,让这里成为生命禁区,甚至被人们称为“死亡之海”。

但是,中国治沙人非但没有退缩,反而开启了长达40年的治沙工程。

2024年11月28日,随着沙漠锁边工程最后一公里宣告完成,中国又完成了一个工程奇迹。

信息来源于央视新闻2024年11月28日发布

中国如何将流动的沙漠锁起来?把沙漠变为绿洲,中国又付出了多大的努力?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作为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环绕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一圈的长度,是3046公里。

它不仅大,还具有极端恶劣的环境,以及流动的沙丘。

在它的边缘地区,风沙活动极为强烈,这导致沙丘每年都在以一定的速度向外扩展。

如果任由它扩张,周边的绿洲会被不断侵蚀,环境愈发恶劣。

一些原本靠近沙漠边缘的农田和村庄,也会逐渐被流沙吞噬。

锁边工程最后285公里

而沙漠的扩张不仅仅威胁着绿洲,还会对周边的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造成严重破坏。

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塔克拉玛干沙漠周边的人们便已敏锐地察觉到家园面临的严峻威胁,毅然决然地踏上了与沙漠艰难抗争的征程。

然而,受到技术与资金的双重枷锁束缚,他们只能小规模地种植绿色作物,收效甚微。

到了20世纪80年代,随着对生态环境重视程度的提高以及相关技术的发展,大规模的治沙探索开始了。

种植绿色作物

信息来源于央视新闻2024年11月28日发布

起初,治沙人只是简单摸索何种植物能在这严苛沙地存活。

经过反复试种,红柳、梭梭、四翅滨藜这些适应沙地环境的“先锋绿植”进入他们的视野。

治沙人动用人力、借助简单机械,费力地将起伏沙丘推平,小心翼翼播撒下种子。

随着时间推移,这些植物的扎根特性优势尽显。

它们的根系十分发达,能够深深扎根于沙土之中,形成庞大的根系网络。

沙漠种植

而这些根系像无数只“绿色的手”紧紧抓住土壤,能够固定住流沙,阻止沙丘的移动。

并且,在这些植物根基稳固后,还可以在其下接种肉苁蓉等具有经济价值的药材。

肉苁蓉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市场需求较大。

种植肉苁蓉不仅实现了生态效益,还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为当地居民增加了收入渠道,让治沙与致富之路并轨同行。

绿色屏障

经过40年的不断努力,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治沙成果斐然。

2023年年底,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周边已经形成了长达2761公里的绿色阻沙防护带。

但治沙征程并未就此停歇,2023年11月,针对最后285公里缺口的阻击战正式打响。

缺口位处于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最南部,新疆的和田地区。

和田地区所处的区域是沙漠南部风沙危害最深、条件最恶劣的地方。

新闻截图

在前期的治理中,由于技术、资金、人力等条件限制,无法同时开展大规模治理。

所以,于田县地区被留到最后集中攻坚。

由于地处边缘,交通不便,物资运输成本非常高。

不仅大型机械设备很难进入,施工人员的生活和工作条件也变得更加恶劣。

但治沙人毫不退缩,以无畏的勇气与坚定的信念,与风沙继续“搏斗”。

绿色屏障

在最后的锁边工程中,治沙人倾尽所有智慧与力量,多种治沙手段紧密结合、协同作战。

在和田地区且末县,治沙人将芦苇秆等材料扎成草方格,然后铺设在沙丘表面,形成一个个紧密相连的方格。

这些草方格可以降低风速,使风沙在经过时受阻,从而阻挡流沙的移动,起到固沙的效果。

同时,草方格还可以截留水分,提高沙地的含水量,为植物生长创造更好的条件。

草方格

因为和田地区民丰县的沙丘较高,所以治沙人制作了高立式沙障。

高立式沙障通常由木板、金属网等材料制成,高度一般在1-2米左右。

这种工程措施成本较低,且能够在短期内见到明显的效果。

虽然其防护高度有限,但却能为后续的植被生长创造相对稳定的环境。

高立式沙障

而在和田地区于田县,治沙人探索出了“沙漠梯田”的方法。

治沙人将高大的沙丘分割成梯田形状,在坡面铺设草方格,在推平的沙土上种植红柳、梭梭等植物以及果树。

这样既固定住了沙丘,又兼顾了经济效益,还能降低平整土地的成本,一举多效。

另一个一举多效的方法是光伏治沙,通常用在水资源极度匮乏的沙漠地区。

光伏板

首先,在沙漠建设光伏电站,可以利用光伏板吸收太阳能进行发电。

同时,光伏板具有很强的遮阳效果,能够降低地面温度,调节近地面的热力平衡,可以减少风沙活动的动力。

而在光伏板下还可以种植耐旱植物或经济作物,例如苜蓿、沙棘等。

土地资源被充分利用,治沙、发电、农业增收协同共赢,治沙人开辟出了一条沙漠治理与可持续发展的崭新路径。

防护栏

经过1年的努力,11月28日上午,塔克拉玛干沙漠开始进行最后一公里的锁边。

治沙人在于田县的万花园防沙治沙区,齐心协力,共同栽种梭梭、红柳等树苗。

随着最后一株树苗稳稳扎根,塔克拉玛干沙漠锁边工程顺利“合龙”,3046公里生态屏障成功“会师”。

这场旷日持久的沙漠锁边之战,终于取得了全面胜利。

种植植物

锁边工程的实施,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周边人民生活环境的显著改善。

过去,风沙天气频繁,空气中沙尘弥漫,周边的房屋经常被风沙掩埋,人们的财产也遭受损失。

但随着锁边工程的推进,风沙天气明显减少。

空气中的沙尘含量大幅降低,空气质量得到了极大改善,居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舒适和健康。

他们不再需要频繁地清理沙尘,房屋和基础设施的使用寿命也得到了延长,生活的幸福感和安全感大大提升。

光伏板下的种植

对于当地的农业生产来说,锁边工程无疑是一场“及时雨”。

它有效地保障了农田和果园免受风沙的侵蚀,使得农作物和林果能够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中生长,产量和品质都得到了大幅提高。

农民们不再担心风沙会摧毁他们的庄稼和果树,农业生产的稳定性得到了增强,收入也相应增加。

扎护栏

除了居住环境和农业活动的改善以外,锁边工程也为周边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

在锁边工程建设和维护过程中,当地居民通过参与劳务工作,获得了稳定的工资收入。

同时,沙产业的发展也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创业途径。

许多居民通过参与肉苁蓉的种植、采摘和加工,或者从事光伏电站的运维工作,收入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光伏治沙

此外,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一些居民还利用当地的自然风光和民俗文化,发展起了生态旅游等新兴产业,进一步拓宽了增收渠道,改善家庭经济状况。

在参与锁边工程的过程中,周边人民的生态保护意识也发生了深刻的转变。

他们亲眼目睹了生态环境的变化,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生态环境对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

过去,他们的治沙手段表现为“与沙争地”,而如今已经变成“护沙养绿”。

方格种植

人们开始自觉地参与到生态保护行动中,积极支持和配合相关的环保政策和措施,共同为建设美丽家园贡献力量。

虽然锁边功成,但这并非终点,而是新征程的起点。

为了确保锁边工程的长期稳定效果,治沙人组建了专业的养护队伍,对已种植的植被进行精细养护。

他们根据不同植物的生长节律,制定了科学合理的养护方案。

为了确保植物能够健康生长,充分发挥其防风固沙的作用,稳固防护根基,精准灌溉、科学施肥、严控病虫害等手段并行。

同时,他们还加强了与科研院校的紧密合作,不断革新治沙技术。

科研人员与前线治沙人一起对草方格工艺进行了改进,提高其稳定性和耐用性;讨论研发更加长效的沙障材料和结构,延长防护设施的使用寿命。

方格种植

中科院研究人员表示,他们将在在现有锁边工程的基础上,有计划地逐年拓宽防护带宽,采取“步步为营”的策略,逐步扩大生态保护范围。

要通过播绿扩绿,增加植被覆盖面积,拓展风沙的“缓冲带”,强化防护“壁垒”,更好地抵御风沙的侵袭,实现沙漠边缘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

治沙

塔克拉玛干沙漠锁边工程是一项伟大的生态工程,它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在沙漠治理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通过锁边工程,我们不仅成功地阻挡了沙漠的扩张,保护了绿洲生态系统和基础设施,还为周边人民带来了诸多福祉,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为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沙漠治理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为全球生态环境的改善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新闻截图

【参考文献】

央视新闻-2024-11-28——《1分钟回顾塔克拉玛干沙漠“锁边”攻坚历程→》

央视新闻-2024-11-28——《“合龙”倒计时!如何用绿色屏障将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封锁其间?》

来源:夜下话文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