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春分刚过,梅州大地万物萌发。走进广袤的田野,一幅科技与农时交织的春耕图景徐徐展开:无人机在低空盘旋播种,插秧机在田间划出笔直的绿线,农民们抢抓农时,忙着给稻田灌水、翻地、育秧、抛秧,奏响乡村振兴的奋进乐章。
(2025梅州春耕,时长共44秒)
春分刚过,梅州大地万物萌发。走进广袤的田野,一幅科技与农时交织的春耕图景徐徐展开:无人机在低空盘旋播种,插秧机在田间划出笔直的绿线,农民们抢抓农时,忙着给稻田灌水、翻地、育秧、抛秧,奏响乡村振兴的奋进乐章。
走进梅州广袤的田野,一幅科技与农时交织的春耕图景徐徐展开。
农民们抢抓农时,忙着育秧。
插秧机的普及为春耕带来了显著的变化。在蕉岭县蕉城镇龙安村,自动插秧机正在田间来回穿梭,一排排整齐的秧苗被迅速植入泥土中。机械化种植让农民们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大大提高了插秧的速度和质量,为水稻的生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机械化种植有效提升了耕种效率。
春耕好光景,早稻抛秧忙。
插秧机在田间来回穿梭,划出笔直的绿线。
梅州的春耕场景是传统与现代的融合。技术成了“新农具”,数据成了“新肥料”,“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耕作场景正被重新定义。在梅州不少地方,无人机已成为春耕的新宠。它们轻盈地飞过田野,以精准的航线播撒稻种,不仅提高了播种效率,还保证了种子的分布均匀度。与传统的人工播种相比,无人机播种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时间,还能够适应不同地形的农田,实现了春耕的智能化和精准化。
无人机成为梅州春耕的新宠。
无人机以精准的航线在田野里播撒稻种。
据梅州市农业农村局统计,2024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超276万亩,总产量逾114万吨,实现粮食播种面积、单产、总产“三增”,粮食总产首次迈上114万吨新台阶,超额完成省下达梅州的全年粮食生产任务,得到省农业农村厅的通报表扬,被授予“粮食生产先进市”称号。
春耕春播在梅州全面展开。
今年,广东省下达梅州逾275万亩、超113万吨的粮食生产目标任务。目前,梅州各地春耕生产热潮涌动。梅州加力推进农机购置和应用补贴、农机报废更新补贴政策落地实施,推动农机装备更新迭代,着力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并突出做好农资供应,准确掌握种子种苗、肥料、农药、地膜等农资需求,强化春耕农资等物资调运、储备,确保农资供应充足、价格稳定,为做好粮食安全和春季农业生产工作打下基础,也为全年农业生产开好头、起好步。
机械化种植大大提高了插秧的速度和质量。
行走在梅州春耕现场,智能农机与传统农具合奏动人乐章,这里既有无人机组网作业的“未来感”,也有赤脚踩泥的“接地气”。当科技创新与传统智慧碰撞出火花,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蓝图,正在这片客韵绵长的土地上化为生动现实。
来源 南方日报 南方+
文字记者 马吉池
摄影记者 何森垚
【作者】 马吉池;何森垚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来源: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