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传统的海怪地图已经在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了;但是,现代另类的海怪地图,却以其创新的设计和艺术表达,引起人们的注目和喜爱。
(续上期)
目前,传统的海怪地图已经在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了;但是,现代另类的海怪地图,却以其创新的设计和艺术表达,引起人们的注目和喜爱。
传统意义上,地图数字化(map digitizing)是将地图图形或图像的模拟量转换成离散的数字量的过程。换言之就是,纸质地形图转换成计算机能存储,识别和处理的数字地形图,这一过程称为纸质地形图的数字化,简称地图数字化或原图数字化。
通俗一点说,数字化海怪地图就是利用数字技术创作的海怪地图,通过计算机绘图和动画效果,展现了动态的海怪世界。这些地图可能结合了虚拟现实或增强现实技术,为观众带来身临其境的体验。
比如:2017年,大英博物馆将《克兰基地图集》(Klencke Atlas)数字化,让公众有机会近距离地在线欣赏这些地图。
《克兰基地图集》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书”。
《克兰基地图集》图纵1.78米,横1.05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地图集之一,其中包含不少海怪地图。该地图集于1660年首次出版,在当时是独一无二的作品。由于体积庞大且非常的笨重,至少需要六个人才能搬运它。
《克兰基地图集》完成于荷兰,当时荷兰糖商约翰尼斯·克兰基将这套地图送给了英格兰国王查理二世,以纪念他成功复辟。查理二世是一位地图爱好者,他将其视为珍宝收藏起来,放于自己的展柜中。由于这部地图集里的大多数地图都是为了挂在墙上而设计的,但克兰基却将它们装订在一起,以至于形成了这本厚重的大书。而克兰基也通过这一努力,由此在他巴西的种植园取得了贸易特许权,获得了丰厚的利润回报。
克兰基地图集
在过去的三百多年里,《克兰基地图集》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地图集,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里面的41幅铜版画地图,包含了各大洲以及欧洲各国的地图,也囊括了当时的许多地理知识。1828年,国王乔治四世向大英博物馆捐赠了《克兰基地图集》。20世纪50年代,它又被重新装订和修复。1998年以来,它被陈列于地图阅览室的大厅入口处,并于2010年4月首次公开展出。2017年,大英博物馆将《克兰基地图集》数字化,让公众有机会近距离地在线欣赏这些地图。
一些现代艺术家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创作海怪地图,融合了抽象、表现主义或超现实主义等元素。这些地图不仅仅是地理信息的呈现,更是艺术创作的表达。
一些艺术化的海怪地图(局部)
一些艺术化的海怪地图(局部)
一些艺术化的海怪地图(局部)
一些艺术化的海怪地图(局部)
一些艺术化的海怪地图(局部)
一些艺术化的海怪地图(局部)
3、互动化海怪地图采用互动性设计的海怪地图,观众可以通过触摸、点击或其他交互方式与地图进行互动,探索海怪的不同部分或了解更多相关信息。
这些现代海怪地图在艺术、科技和文化的融合中展现了创新和多样性。它们不仅满足了人们对海怪的好奇心,也为我们提供了思考和欣赏海洋神秘世界的新视角。
当然,海怪地图的选择因个人兴趣和偏好而异,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探索更多不同风格和主题的现代海怪地图作品。
曾一度涌现在16世纪海图中的奇异怪兽逐渐走向落末,到17世纪的时候,那些奇幻而壮观的生物早已在航海地图中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现实中真实存在的物种,那些曾经在油灯昏暗光线下浮现于羊皮纸上的海怪们,无论它们来源于制图家们的即兴创作亦或是海员们口耳相传的悠久传说,那些生物终究已经悄无声息地退出了历史舞台。最后,我们也只能在现实中斑驳的旧地图上看到它们的踪影。
不过幸好,幻想和创意在游戏中仍源源不断地发展和延续着,虽然现实或许枯燥或许乏味,但我们还有游戏,以及游戏里构建的那些理想国邦。
以热门电子游戏《歧路旅人》地图中的海怪为例,游戏者会在地图中发现了一些似曾相识但又有所差别的海怪。
弗朗西丝卡·贝勒德绘制的《歧路旅人》地图中的海怪
提及游戏《歧路旅人》的地图,不得不提到原设计者——弗朗西丝卡·贝勒德(Francesca Baerald),据说这个来自意大利的小姐姐专职为各种游戏和书籍设计地图和相关界面,大家耳熟能详的《冰与火之歌》以及《指环王》的地图都有她参与绘制。
《歧路旅人》的海怪地图设计者——弗朗西丝卡·贝勒德(Francesca Baerald)
让我们把视野转回《歧路旅人》的世界地图,看似风平浪静的海平面下其实潜藏着不为人知的海生生物,如果拉近地图,便能轻易发现它们的踪影。
游戏《歧路旅人》中的奥鲁斯特拉大陆地图-游戏截图-主要涵盖奇异海生生物部分
《歧路旅人》原画中推测为北海巨妖的海怪
游戏《英雄无敌》(Ⅲ)中的海怪地图
游戏《英雄无敌》(Ⅲ)中的海怪地图
(本期内容到此结束。作者奇云的科普著作《“地球异客迷踪”》将继续在《奇云空间》连载,争取在2026年元旦前连载结束。)
来源:小李漫剪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