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走来——回顾历届国际奥委会主席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3-24 04:19 2

摘要:在奥林匹克运动的璀璨星河中,历届国际奥委会主席宛如闪耀的星辰,引领着这一伟大运动不断前行。从 1894 年国际奥委会成立至今,一位位杰出的领导者相继登上历史舞台,他们来自不同的国家,拥有各异的背景与专长,却都怀揣着对奥林匹克理想的炽热追求。每一位主席在其任期内

在奥林匹克运动的璀璨星河中,历届国际奥委会主席宛如闪耀的星辰,引领着这一伟大运动不断前行。从 1894 年国际奥委会成立至今,一位位杰出的领导者相继登上历史舞台,他们来自不同的国家,拥有各异的背景与专长,却都怀揣着对奥林匹克理想的炽热追求。每一位主席在其任期内,都面临着独特的挑战与机遇,以各自的智慧和努力,为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刻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他们或是推动了奥运赛事的创新变革,或是促进了奥林匹克精神在全球的广泛传播,亦或是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坚守奥林匹克的原则与价值。现在,让我们一同走进历届国际奥委会主席的传奇故事,探寻他们为奥林匹克运动铸就辉煌的历程 。

首任主席 德米特留斯﹒维凯拉斯(Demetrius Vikelas)(任期:1894~1896)

首任主席 国际奥委会首任主席德米特留斯·维凯拉斯(Demetrius Vikelas 、1835—1908、希腊)是希腊诗人和教育家,维凯拉斯1835年生于希腊锡拉,作为泛希腊俱乐部会员,代表希腊参加了1894年顾拜旦主持召开的国际奥委会巴黎大会。会上,他积极支持希腊主办首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因此,根据当时的规定,国际奥委会主席应该是奥运会举办国家的人,会后被选为第一任国际奥委会主席,从1894年任职到1896年。

第二任 皮埃尔﹒德﹒顾拜旦(Le baron Pierre De Coubertin)(任期:1896~1925)

第二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皮埃尔·德·顾拜旦(Le baron Pierre De Coubertin、1863—1937、法国)法国著名教育家、国际体育活动家、教育学家和历史学家,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发起人。出生于巴黎的一个非常富有的贵族家庭。1896年至1925年,他曾任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席,并设计了奥运会会徽、奥运会会旗。由于他对奥林匹克不朽的贡献,他被国际上誉为“现代奥林匹克之父”。

1912年斯德哥尔摩奥运会时,发表了著名诗作《体育颂》,另著有《运动心理学试验》(1913)和《竞技运动教育学》(1919)等。1937年于日内瓦过世,应其本人要求,其遗体葬在国际奥委会总部所在地洛桑,而心脏则埋在奥林匹克运动发源地奥林匹亚。

第三任 亨利﹒德﹒巴耶﹒拉图尔(Henri de Baillet-Latour)(任期:1925~1942)

第三任国际奥委会主席亨利·德·巴耶-拉图尔(Henri de Baillet-Latour 、 1876—1942、比利时),巴耶-拉图尔与比利时国王阿尔贝一世从小一起受教育,毕业于比利时路瓦英大学,后从事外交工作。1903年,年方27岁时,巴耶-拉图尔就当选为国际奥委会委员。1905年负责承办在布鲁塞尔举行的奥林匹克会议。1906年,在巴耶-拉图尔积极参与并筹划下,成立了比利时国家奥委会,从而使比利时有机会参加 1906年在雅典举行的届间奥运会和1908年的伦敦奥运会。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针对某些法国激进分子要在里昂举办只允许战胜国参加的奥运会的情况,巴耶-拉图尔在比利时国王阿尔贝一世的支持下,冒着风险承担起只有一年准备时间的1920年奥运会,并且举办得非常成功,从而使奥林匹克运动跨越过战争的创伤继续前进。由于其卓越的领导才能赢得了大家的心,也使其继顾拜旦之后成为国际奥委会的领导人物。

第四任 西格弗里德﹒埃德斯特伦(Sigfried Edstrom)(任期:1942~1952)

国际奥委会第四任主席西格弗里德.埃德斯特伦(Sigfried Edstrom 、1870—1964、瑞典)是一位瑞典体育活动家。曾就读于美国、瑞士,担任过动力工程师。喜爱田径运动,大学时期曾创瑞典国家短跑纪录。

第五任 艾弗里﹒布伦戴奇(Arery Brundage )(任期:1952~1972)

国际奥委会第五任主席艾弗里﹒布伦戴奇(Arery Brundage、1887—1975、美国)艾弗里·布伦戴奇,是唯一一位来自欧洲之外的国际奥委会主席,1887年9月28日生于美国底特律。1909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伊利诺伊大学工程系。他早年即热衷田径运动。在大学时(1908年)就已是大学校际全能冠军。1912年参加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第5届奥运会,获五项全能第5名。1914年、1915年和1918年3次夺得美国全能冠军。他曾7次连任美国业余田径联盟主席,担任美国奥委会主席25年(1929年-1953年)。他还曾担任泛美运动组织主席12年。1936年被选为国际奥委会委员,1937年-1972年为执委,1946-1952年任副主席。1952年当选为国际奥委会主席,直到1972年离任。

第六任 迈克尔﹒莫里斯﹒基拉宁(Mihael Morris Killanin)(任期:1972~1980)

国际奥委会第六任主席迈克尔﹒莫里斯﹒基拉宁(Mihael Morris Killanin, 1914—1999、爱尔兰)。国际奥委会第6任主席,爱尔兰剧作家和电影导演。1914年7月30日生于伦敦贵族家庭。先后在伊顿公学、剑桥马格莱纳学院(获文学士学位)和巴黎索邦学院学习。1975年国立爱尔兰大学还授他以法学博士荣誉学位。他大学毕业后入伦敦《每日快报》和《每日邮报》任记者。1937-1938年以战地记者身份到中国和亚洲其他国家采访抗日战争。1938年志愿加入英国皇家陆军,曾任第30装甲旅副旅长。因参加诺曼底登陆作战有功,获英帝国勋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曾任壳牌石油公司、英国石油公司和伦敦巴特银行经理;担任过摩纳哥驻都柏林的领事;从事过文艺创作,写过书,导演过电影。后来投身体育事业。在体育方面,基拉宁喜欢划船、骑马和拳击等活动。1952年,基拉宁当选为国际奥委会委员,1966——1968年任国际奥委会礼宾官,后任新闻和公共关系委员会主席。从1967年起任执委,1968年起任副主席,1972年8月起任主席。1980年7月莫斯科奥运会时退休离任,任国际奥委会终身名誉主席。

第七任 胡安﹒安东尼奥﹒萨马兰奇( Juan Antonio Samaranch)(任期:1980~2001)

国际奥委会第七任主席胡安.安东尼奥.萨马兰奇( Juan Antonio Samaranch 、1920—2010、西班牙),国际奥委会终身名誉主席。他曾担任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席长达21年,任内成功推动奥运会商业化,让国际奥委会脱离财政危机。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他亲手颁发中国在历史上获得的第一枚奥运金牌。他长期关心和支持中国的体育事业,为中国1979年重返国际奥林匹克大家庭以及中国成功申办2008年夏季奥运会作出重大帮助。2010年4月21日,萨马兰奇病逝于西班牙巴塞罗那吉隆医院,享年89岁。

2018年12月1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授予胡安·安东尼奥·萨马兰奇中国改革友谊奖章。

第八任 雅克﹒罗格(Count Jacques Rogge)(任期:2001~2013)

雅克·罗格(Count Jacques Rogge、1942—2021、比利时),男,出生于比利时根特,曾是比利时整形外科医生,从2001年开始担任国际奥委会主席。于2009年在国际奥委会第121次全会上连任,任期延长至2013年。2013年9月10日,罗格正式卸任。

2014年雅克·罗格在伦敦被授勋英国荣誉骑士。年底,雅克·罗格收获了国际奥委会颁发的“终身成就奖”。2021年8月29日,国际奥委会发布公告,国际奥委会前主席雅克·罗格去世,享年79岁。

第九任 托马斯·巴赫(Thomas Bach)(任期:2013~2025)

国际奥委会第九任主席托马斯·巴赫(Thomas Bach),男,1953年12月29日生于德国,经济法学博士,德国前击剑运动员,现任国际奥委会主席 、上海体育大学名誉教授 。

1976年,巴赫在蒙特利尔奥运会上获得男子花剑团体冠军。1977年,他在布宜诺斯艾利斯世锦赛上获得男子花剑项目团体金牌。

1981年,巴赫进入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1982年,进入联邦德国奥委会。1996年,他竞选国际奥委会执委成功,长期主管项目委员会、司法委员会等重要部门,并负责奥运会欧洲地区电视版权销售。2000年,担任国际奥委会副主席,长期负责奥委会法律事务。2006年2月,在都灵冬奥会期间再度当选国际奥委会副主席。2013年9月10日,当选第九任国际奥委会主席,成为历史上首位当选国际奥委会主席的奥运冠军,以及第八位来自欧洲的主席。2021年3月10日,巴赫连任国际奥委会主席,任期至2025年。当地时间2025年3月19日,托马斯·巴赫当选国际奥委会终身名誉主席。北京时间2024年8月11日,国际奥委会宣布:现任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宣布将不再连任。2025年2月27日,国际奥委会(IOC)执行委员会同意接受国际奥委会主席托马斯-巴赫辞去国际奥委会委员一职,该决定将于2025年6月23日生效。

来源:爱跑步的阿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