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熬饭办丧事:少了人情负担多了文明气息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3-26 15:00 3

摘要:在西宁市湟源县申中乡,一碗平平无奇的“熬饭”,正于无声处发力,展现出令人惊叹的影响力。它绝非普通的食物那般简单,而是宛如一把熠熠生辉的“金钥匙”,稳稳开启了乡风文明的大门,为百姓卸下沉重的经济负担,有力推动当地丧葬习俗朝着全新方向变革。

在西宁市湟源县申中乡,一碗平平无奇的“熬饭”,正于无声处发力,展现出令人惊叹的影响力。它绝非普通的食物那般简单,而是宛如一把熠熠生辉的“金钥匙”,稳稳开启了乡风文明的大门,为百姓卸下沉重的经济负担,有力推动当地丧葬习俗朝着全新方向变革。

近年来,西宁市湟源县申中乡以“推进移风易俗 培育文明乡风”行动为切入点,充分发挥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的作用,积极探索丧葬改革新模式。过去,申中乡办丧事普遍为7天,这期间杀猪宰羊、大摆酒席,还要给丧官、帮厨支付“红花礼祀”,一场丧事下来,花费高达五六万元,沉重的经济负担让群众苦不堪言,改变这一陋习的呼声日益高涨。

为找到整治陋习的“金钥匙”,申中乡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对就餐、响班、吊唁、棺木等30多个殡丧仪式环节进行梳理,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最终,决定以“一碗‘熬饭’办丧事”作为突破口,推动丧事简办。这一举措倡导除直系亲属穿孝服外,其余亲朋戴白花节俭吊唁;缩减报丧范围,不通知非直系亲属和三代以外旁系亲属;取消杀猪宰羊、摆席设宴,用一碗由羊肉、土豆、粉条烩制的“熬饭”招待前来吊唁的村民和亲朋好友,切实杜绝铺张浪费,践行厚养薄葬的文明新风。

为确保新举措落实到位,申中乡打出了一套狠抓落实的“组合拳”。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通过“小院讲堂”“板凳会”等形式,围绕厚养薄葬、丧事简办等内容,与群众面对面宣传宣讲,以事说理,引发共鸣。同时,编排文艺节目,借助“花儿”演唱、流动宣传车、“大喇叭”广播等渠道,大力宣传殡俗改革,营造浓厚的丧事简办氛围。通俗易懂的宣传标语如“一人一碗饭,能为事主省一半”,在全乡村庄主干道、广场周边随处可见。此外,将丧事简办内容纳入村规民约,邀请有威望、熟民情、党性强、善调解的老党员、老教师等乡贤能人加入红白理事会,参与监督和矛盾纠纷调解,并推行“婚丧喜庆事宜”事前、事后报备,由乡政府和村两委逐级审核批准。

一系列举措取得了显著成效,申中乡各地治丧时间普遍从7天缩短至3天,特殊情况不超过5天,治丧费用也控制在每起2万元以内,大大减轻了群众的经济负担。

一碗“熬饭”,不仅是一道简单的食物,更成为开启乡风文明和百姓减负的“金钥匙”。申中乡的做法,是湟源县移风易俗工作的一个生动缩影。近年来,湟源县通过多种方式大力推进殡葬改革,越来越多的群众积极响应号召,简办红白事,丧事简办、喜事新办的文明新风尚正在逐步形成,既减轻了群众负担,又培育了文明乡风、良好家风和淳朴民风。

来源:青海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