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4年,中国品牌人物五百强,华为任正非和余承东分别获得第一强和第四强;雷军获得第二强。同时,法媒将余承东评为2024年年度人物。
余承东与雷军十五大领域PK,国家贡献层面上讲,余承东胜出,就企业及个人成绩,雷军完胜
1、华为高管与中国前首富各有千秋
2024年,中国品牌人物五百强,华为任正非和余承东分别获得第一强和第四强;雷军获得第二强。同时,法媒将余承东评为2024年年度人物。
华为国际地位,遥遥领先小米。
余承东与雷军二人各有千秋。
综合判词:
①国家贡献层面:余承东胜出。华为在通信设备及无线网有线网、5G、智能手机、智能电动汽车等领域的突破对中国科技自主意义重大。
②企业及个人成绩:雷军完胜。其创业成就、商业版图与个人影响力更具开创性。
③总结:两人在不同维度各领风骚,余承东代表“技术攻坚与国家使命”,雷军体现“商业创新与普惠价值”。中国科技产业需要两者并存,共同推动多元竞争与进步。
2、余承东与雷军十五大领域PK
2.1 对国家科技自主贡献,余承东的贡献更显著。
余承东:作为华为核心高管,余承东主导了华为终端业务,推动了中国科技自主化进程。①华为在电信设备、无线网和有线网、5G技术研发,打败爱立信、诺基亚、思科、三星,成为世界第一;②华为智能手机打败苹果,成为世界第二;③华为车BU及鸿蒙智行帮助车企造好车,鸿蒙智行智能电动汽车2025年大概率打败奔驰、宝马、奥迪、特斯拉,成为中国第一豪车品牌。
因此,华为余承东作为华为核心高管,对推动中国科技自立自强、推动中国国产化替代,对中国汽车产业实现转型升级,以及在5G技术研发、鸿蒙操作系统等领域推动了中国科技自主化进程。华为手机曾一度全球市占率领先,技术专利储备对打破国外封锁意义重大。
雷军:小米通过高性价比策略加速了智能手机普及,推动产业链升级,但在芯片、通信、操作系统等核心技术上的突破性贡献相对较弱。
结论:余承东对国家科技自主的贡献更显著。
2.2 个人财富,雷军遥遥领先
雷军千亿身价一度成为中国首富,雷军财富碾压余承东10亿或几十亿元。
结论:①雷军个人创业及财富遥遥领先余承东;②相对于国家贡献,个人财富相对渺小。
2.3 个人研发实力,余承东更强
余承东是华为第一份专利申请者和获得者,是华为第一个六级工程师,是华为第一个七级工程师,余承东是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获奖人。
雷军:雷军1992年加入金山科技,成为第六号员工。WPS是求伯君主导研发,雷军在后期管理中发挥了作用。
结论:个人研发实力,余承东完胜。
2.4 营销水平,营销大师雷军遥遥领先余承东
余承东:遥遥领先、断带式领先、继续领先。国内官媒以第一财经为代表,对余承东遥遥领先给予猛烈批评。
余承东现任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智能终端与智能汽车部件IRB主任。实则是华为终端的品牌代言人和发布人,他发布智能手机,发布鸿蒙智行汽车,是他的职责。
雷军:速度是一种信仰。小米SU7上市以来,车祸事故频发,超常规。国人对雷军过度营销,给予诸多善意批评。
至2025年1月6日,雷军的抖音平台粉丝已达3773.7万。雷军平台影响力超过余承东。
2.5 受到网络攻击及网爆,余承东比雷军更多
余承东:华为是中国高科技及ICT领域的扛把子,余承东作为华为高管,领导华为团队突破美国绞杀,领导华为暨中国高科技崛起,受到网络水军及部分友商粉丝的饱和式攻击及网爆,实属正常。
雷军:作为小米董事长及CEO,自带流量,有大量平台粉丝。大量国人、自媒体博主及自媒体对小米法务部过于“强悍”,有争议,有反感。
2.6 造智能电动汽车,余承东暂时领先
余承东:余承东和张兴海在黑暗中摸索1000天,鸿蒙智行成为中国品牌均价第一。2025年,鸿蒙智行大概率超越奔驰、宝马、奥迪、特斯拉,成为中国第一豪车品牌。
2027-2028年,鸿蒙智行及华为车BU及引望的销量和营收很可能成为中国奔驰+大陆。
雷军:雷军领导小米下场造车,小米SU7销量突破20万辆。大量小米车主超速或其他原因,致使小米汽车事故率超新势力蔚小理及赛力斯。本人文章“小米造车,军总毁誉参半”,善意提醒雷军高度重视汽车质量及性能、安全性能及刹车系统,否则小米造车会受到重大挫折。
小米造车,未来5-6年,也有可能成为中国的本田或保时捷。
结论:造智能电动汽车,余承东暂时领先。未来几年,谁将胜出,拭目以待。
2.7 企业领导力,雷军完胜余承东
余承东:作为职业经理人,其成就依托华为体系,成功将终端业务从边缘做到核心支柱。2024年,问界M9成为50万元以上冠军,此款车颠覆了BBA的霸主地位;2025年享界S9以31万元及科技配置颠覆传统豪华车市场,继续向56E市场发动进攻。
雷军:作为小米创始人,从零打造全球化科技企业,2025年小米SU7纯电车型销量仅次于五菱宏光MINI,生态链覆盖智能家居、汽车等领域,商业模式更灵活。
结论:雷军的创业能力及领导力更胜一筹。
2.7 技术创新能力,余承东更强
余承东:主导华为手机影像技术、鸿蒙系统、高阶智驾(ADS 3.3)等研发。华为Mate XT获得美媒技术发明大奖;Mate 70 Pro、Mate XT及华为手表在世界通信大会上,获得了Yanko Design、Gear Culture、Gear Diary、The Gadgeteer四家全球知名媒体的“Best of MWC”等若干大奖项。
鸿蒙智行开创了软件定义新豪华,开创了4-150公里全向主动安全AEB技术先河。
享界S9增程版标配4颗激光雷达,技术下沉至30万元级车型,重新定义行业标准。
雷军:小米在智能家居生态、IoT设备互联上领先,但核心技术多依赖供应链整合,自研澎湃系列芯片及系统,尚未形成竞争力。
结论:余承东在硬核技术创新上更具优势。
2.8 国际化布局及国际影响力,余承东已雷军半斤八两
余承东:余承东领导华为通信设备,成功打下欧洲市场,华为高端智能手机在欧洲与苹果三星“三人转”。
雷军:小米手机在印度、东南亚市场份额领先,全球化布局更均衡。 雷军更受到高通CEO、三星会长的青睐。
结论:余承东与雷军半斤八两。
2.8 市场策略,余承东与雷军不相上下
余承东:以华为乾崑ADS 3.2和即将发布的乾崑ADS 4.0暨L3级冗余架构,全向主动安全技术“降维打击”抢占高端市场,直接对标BBA T。 老子打的就是精锐!
雷军:擅长“性价比+互联网营销”,通过粉丝经济与快速迭代占领大众市场,小米SU7定价精准卡位25万-35万元区间。
结论:策略差异显著,雷军更擅长大众化市场扩张;余承东更擅长硬核技术挑战西方精锐。
2.9 研发及原创技术,余承东领先雷军
华为Mate 70 Pro和Pura X,是全栈式自研及智能手机全产业链。
小米从芯片到系统依靠“七国八制”技术进行整合。
结论:①研发及原创技术,余承东遥遥领先雷军。②整合供应链系统,雷军更胜一筹;③雷军领导小米将进军大模型、芯片等领域,未来值得期待。
2.10 个人成就,雷军遥遥领先余承东
余承东:从基层晋升至华为董事,被誉为“超级经理人”,但始终未脱离华为体系。
雷军:推动金山上市,创立小米,投资蔚小理,投资大量商业媒体,构建“雷军系”商业帝国,个人财富与影响力更独立。
结论:雷军的个人成就更具多元性与开创性。
2.11 行业颠覆性,余承东遥遥领先;互联网模式,雷军遥遥领先
余承东:鸿蒙智行以智能驾驶和豪华配置挑战BBA,直接冲击传统豪华车定价体系;华为三折叠、两折叠手机具有里程碑意义,高端市场把苹果和三星打下神坛。
雷军:小米以互联网模式颠覆手机行业,SU7通过生态联动(米家+车机)探索新赛道。
结论:余承东对传统行业颠覆更激进,遥遥领先;雷军互联网模式,遥遥领先。
2.12 抗压能力,余承东更胜一筹
余承东:在华为被制裁背景下,带领终端业务转型求生,汽车业务成新增长点。
雷军:小米早期遭遇供应链危机,后通过生态链分散风险,2025年SU7上市即热销。
结论:余承东在极端环境下的抗压表现更突出。
2.13 品牌影响力,余承东代表高端品牌,雷军主打性价比及贴近大众需求
余承东:华为品牌溢价高,代表“技术高端”,但受地缘政治影响大。
雷军:小米品牌以“年轻化+性价比”深入人心,用户粘性强,但高端化进程缓慢。
结论:华为品牌更具国际认可度,但小米更贴近大众需求。
2.14 个人捐款,雷军遥遥领先余承东。
2.15 未来潜力,各有千秋
余承东:押注智能汽车与鸿蒙生态,华为已经突破芯片封锁,华为终端或重回巅峰。
雷军:小米汽车与AIoT生态协同性强,SU7成功或开启“人车家全生态”新阶段。
结论:两者均具爆发潜力,但余承东的技术壁垒更高。
来源:遥遥领先的M9和M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