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人民幸福生活的基础。坚持“生命至上”“健康第一”理念,回归教育本质,实施生命教育,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生命教育。2016年,“珍爱生命”被列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2021年,教育部办公厅发布
作者:姚弋霞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人民幸福生活的基础。坚持“生命至上”“健康第一”理念,回归教育本质,实施生命教育,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生命教育。2016年,“珍爱生命”被列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2021年,教育部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学校要“注重安排形式多样的生命教育、挫折教育等”“切实培养学生珍视生命、热爱生活的心理品质,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红十字生命教育是助力健康中国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红十字会助力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我省红十字会深入学校、社区、农村、企业和社会团体,开展生命教育,将生命健康安全体验教室、应急救护培训中心打造成红十字生命教育基地。面向全省10多所高校,每年组织上百场培训,向大学生传播“人道、博爱、奉献”的正能量。在农村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在小学进行“让爱成长,从心开始”心理拓展活动;在高校举办“大中小学生心理减压”活动,红十字生命教育取得了一定成效。推进新时代红十字生命教育体系建设,要在完善制度体系、提高公众认知度、强化阵地建设上着力。
完善推进红十字生命教育的制度体系。一方面,要制定详细的红十字生命教育发展规划,构建学校-社区-基层社会组织之间的深度协作机制,有序推进生命教育。明确政府、教育部门、医疗卫生机构及红十字会的职责分工,以及教育目标、内容、方法及评估标准,形成多部门协同的工作机制,确保红十字生命教育在健康江西行动中得到有效推进。另一方面,要建立激励与约束并重的管理制度,坚持成果、贡献、业绩导向,充分调动教职工生命教育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落实生命教育场地和经费投入,为生命教育与咨询提供必要的场所与设备。加强教育设施建设,建立生命安全教育体验馆、急救培训基地等,加大对县(市、区)生命教育体验馆以及中小学校体验教室建设的支持力度,配备必要的教学设备和器材,为师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实践条件,提升教育实践活动的互动性和实效性。与此同时,积极争取公益基金资助,按照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原则,对全省生命教育体验馆、主题公园、社区广场、服务站等予以资助,有效优化生命教育设施布局,提升生命教育的服务水平和影响力。
提高公众对红十字生命教育的认知度。依托政府、社会组织、媒体等多方力量,开展“红十字生命教育月”“急救知识进万家”等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探索财政支持、社会资助、公益众筹等多种方式,构建全民参与公益的社会氛围。围绕生命教育主题,利用清明节、世界红十字日、人道公益日、世界献血者日、世界骨髓捐献者日、世界急救日、世界艾滋病日等重要时间节点,精心策划相关活动,加强主题报道,创新传播方式。深挖生命教育典型人物故事,制作公益广告和视频。开展“最美救护员”评选等活动,表彰优秀,发挥榜样作用,扩大社会影响力。加强与高校、社区和企业的合作,通过公益广告、微电影、体育赛事等形式,创新宣传方式,使红十字生命教育深入人心,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促进应急救护培训和生命教育有机融合,普及自救互救知识,增强公众应急救护能力。推动应急救护培训覆盖社区、农村、学校等,开发应急救护高级课程,建设资源库。举办救护大赛等活动,激励公众学习急救,科学施救。
强化红十字生命教育阵地建设。阵地建设是红十字生命教育深入人心的关键。要以学校作为主要阵地,将红十字生命教育课程纳入日常教学计划,定期开展急救知识讲座、灾害逃生演练、心理健康辅导等活动。以示范学校创建为抓手,按照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标准建设一批生命健康安全体验教室,为青少年提供全方位多体系的生命健康安全教育基地,提高中小学应急救护知识与技能普及率。加强社区、医院、企事业单位等场所的教育阵地建设,支持江西省科技馆增设生命健康安全教育功能,在南昌、赣州等重点城市社区打造生命教育社区广场。设立一批红十字生命健康服务站,并将其纳入全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功能布局。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平台建立红十字生命教育在线学习资源库,提供灵活多样的学习资源,满足不同人群的学习需求。加强与国际红十字会等国际组织的交流合作,引进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提升我省红十字生命教育的国际化水平。
培养高质量的生命教育师资队伍。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是红十字生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建立完善的师资培训体系,要通过引进、培养和聘任相结合,组建专兼职相结合的生命教育师资队伍。一方面,要加强红十字生命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和管理,定期组织专业培训、学术研讨、国际交流等活动,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建立合理的师资选拔、任用、考核和评价机制,鼓励校内对生命教育感兴趣的思想政治课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辅导员等通过培训考核合格后转岗为生命教育专职教师。建立教师激励机制,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生命教育事业,对在红十字生命教育中表现突出的教师给予职务晋升、职称评定等方面的优先考虑。另一方面,培育一支具备宣传传播能力、懂得生命教育且擅长讲述生命教育故事的师资队伍。从构建生命认知的总体观、传授生命保护的知识和技能两方面入手,通过学校、社区、家庭等多渠道进行积极有效的传播。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