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地名,是一座城市的记忆密码,承载着历史与文化,诉说着岁月的变迁与人文的积淀。青岛,这座山海相拥的城市,以其独特的地名风貌,勾勒出百年风云与时代风华。从老城区的街巷到海滨的渔村,每一个地名都是一段故事,每一处命名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地名,是一座城市的记忆密码,承载着历史与文化,诉说着岁月的变迁与人文的积淀。青岛,这座山海相拥的城市,以其独特的地名风貌,勾勒出百年风云与时代风华。从老城区的街巷到海滨的渔村,每一个地名都是一段故事,每一处命名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为守护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青岛市民政局发布了第二批青岛市地名保护名录。此次名录收录了43处具有历史价值、文化特色和地理标志的地名,旨在传承城市文脉,延续历史记忆。让我们共同关注、珍惜这些地名,让它们在现代城市发展中焕发新的生机,成为青岛永恒的符号与骄傲。
胶东行政公署旧址
胶东行政公署旧址坐落在莱西市马连庄镇洼子新村河崖自然村,这里素有“胶东延安”之称,被誉为“胶东支前司令部”。马连庄镇地处莱西之北,北接招远,东靠莱阳,地理位置优越,历史上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山东争取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的重要地带。
胶东地区是中国共产党较早开展活动的地区之一。1923年,胶东党团组织成立,经历了由点到面、由分散到统一的发展历程。1925年,宋海艇同志在莱阳县水口村成立了莱阳共产主义小组,并在30多个村建立了农民协会组织,传播共产主义思想。1927年,蒋介石和汪精卫相继发动反革命政变,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同年12月,李伯言、孙耀臣同志建立了莱阳县前保驾山村党支部,被誉为“半岛红旗第一面”,在胶东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1933年,刘曰善同志在招莱边区发展党员,建立党组织,为壮大党的队伍做出了重要贡献。1935年,昆嵛山武装暴动成立胶东红军游击队,成为山东党组织在严酷环境下红旗不倒的重要标志。
胶东行政公署旧址的文化信息丰富多样,既有传统的历史记忆,也有现代的发展规划。胶东地区大事记记录了从建村到抗战的点点滴滴,展现了村民的热血与正义感。1938年,胶东特委在山东文登县天福山举行武装起义,组成“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第一大队”,打响了胶东抗日第一枪。改革开放后,胶东地区紧跟时代步伐,修路建桥、发展经济,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胶东行政公署旧址不仅是胶东抗战史上的重要事件,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渭田阻击战、花园头抗日阻击战、 胶东保卫战等战役的胜利,不仅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也鼓舞了当地人民乃至整个胶东地区的抗日信心与斗志。胶东行政公署旧址的英雄事迹,被载入了光辉的史册,成为后人学习的榜样。在2015年9月3日,中国举行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时刻提醒我们,铭记历史,珍爱和平。胶东行政公署旧址的英雄们,用他们的鲜血和生命,为我们换来了今天的和平与幸福。
来源:青岛民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