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伴随着下游机床、电子制造设备、工业机器人等产业的迅速扩张,配套的伺服电机市场规模也快速成长,增量空间较大。2022年我国伺服电机市场规模为181亿元,2018-2022年均复合增长率达9.86%,预计2023年我国伺服电机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95亿元。
伴随着下游机床、电子制造设备、工业机器人等产业的迅速扩张,配套的伺服电机市场规模也快速成长,增量空间较大。2022年我国伺服电机市场规模为181亿元,2018-2022年均复合增长率达9.86%,预计2023年我国伺服电机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95亿元。
目前在我国伺服电机市场中,交流伺服电机市场占据主要市场。数据显示,2022年交流伺服电机市场占比65%,直流伺服电机占比35%。长期以来,由于伺服系统需要的技术水平较高,伺服市场一直为外资品牌主导。近年来,国内厂商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国际先进技术等举措,不断加强伺服系统相关的技术研发和生产能力,国产伺服系统的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并逐渐在国内市场中取得一定的份额。
本文节选自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3年中国伺服电机行业现状及竞争格局分析,需求量将会不断增加,应用领域也将进一步扩大「图」》,如需获取全文内容,可进入华经情报网搜索查看。
欧美系厂商虽然市场总份额低于国产设备,但是顶尖企业数量高于国内厂商。随着我国工业自动化和机器人技术的不断发展,国内伺服电机企业逐渐崛起,国产替代加速。一些国内品牌如汇川技术、埃斯顿等已经在一些领域实现了进口替代。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伺服电机行业市场份额占比最大的是汇川科技,达22%,其次是西门子、松下、安川等知名国际品牌。
汇川技术聚焦工业领域的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专注“信息层、控制层、驱动层、执行层、传感层”核心技术。汇川技术主要为下游行业客户提供SCARA机器人、六关节机器人、视觉系统、高精密丝杠、控制系统等整机及零部件解决方案。2022年汇川技术工业机器人类业务实现营业收入5.6亿元,同比增长54.96%。
华经产业研究院研究团队使用桌面研究与定量调查、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客观的剖析伺服电机行业发展的总体市场容量、产业链、经营特性、盈利能力和商业模式等。科学使用SCP模型、SWOT、PEST、回归分析、SPACE矩阵等研究模型与方法综合分析伺服电机行业市场环境、产业政策、竞争格局、技术革新、市场风险、行业壁垒、机遇以及挑战等相关因素。根据伺服电机行业的发展轨迹及实践经验,精心研究编制《2025-2031年中国伺服电机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投资前景展望报告》,为企业、科研、投资机构等单位投资决策、战略规划、产业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报告目录:
第一章 伺服电机基本情况概述
1.1 伺服电机概念界定
1.1.1 基本概念
1.1.2 工作原理
1.1.3 性能比较
1.1.4 选型比较
1.1.5 调试方法
1.2 伺服电机分类
1.2.1 直流伺服电机
1.2.2 交流伺服电机
第二章 中国伺服电机产业发展环境分析
2.1 国际环境
2.1.1 全球市场需求情况
2.1.2 国外市场竞争格局
2.1.3 美国市场发展规模
2.1.4 日本市场发展规模
2.2 政策环境
2.2.1 中国制造2025
2.2.2 微电机国家标准
2.2.3 机器人政策助推
2.3 经济环境
2.3.1 宏观经济形势
2.3.2 固定资产规模
2.3.3 工业经济发展
2.3.4 经济发展趋势
2.4 社会环境
2.4.1 科技领域投资加大
2.4.1 创新创业氛围增强
2.4.1 智慧城市交通需求
第三章 2020-2024年中国伺服电机产业发展分析
3.1 2020-2024年伺服电机行业发展综况
3.1.1 国际分工地位
3.1.2 产业发展历程
3.1.3 行业的产业链
3.1.4 产品应用情况
3.2 2020-2024年伺服电机市场发展现状
3.2.1 市场容量规模
3.2.2 市场竞争格局
3.2.3 企业发展规模
3.2.4 行业产能情况
3.3 主要伺服控制系统发展情况
3.3.1 开环伺服系统
3.3.2 半闭环伺服系统
3.3.3 全闭环伺服系统
3.4 伺服电机关联配件控制器市场分析
3.4.1 使用场合分析
3.4.2 市场发展规模
3.4.3 市场竞争格局
3.4.4 主要问题分析
3.5 伺服电机行业发展壁垒分析
3.5.1 技术壁垒
3.5.2 资金壁垒
3.5.3 客户服务壁垒
3.6 伺服电机行业发展策略建议
3.6.1 坚持科技创新
3.6.2 实施品牌战略
3.6.3 人才战略规划
第四章 2020-2024年直流伺服电机行业发展分析
4.1 直流伺服电机行业发展概况
4.1.1 基本概念
4.1.2 驱动原理
4.1.3 主要分类
4.1.4 基本特性
4.1.5 常见用途
4.2 直流伺服电机主要细分介绍
4.2.1 无刷直流伺服电动机
4.2.1 直流力矩伺服电动机
4.2.2 传统式直流伺服电动机
4.2.3 低惯量型直流伺服电机
4.3 直流伺服电机典型应用
4.3.1 绕线机
4.3.2 数控机床的控制系统
4.3.3 雷达天线位置控制系统
第五章 2020-2024年交流伺服电机行业发展分析
5.1 交流伺服电机行业发展概况
5.1.1 基本概述
5.1.2 发展历史
5.1.3 产品优势
5.1.4 基本类型
5.1.5 控制情况
5.2 交流伺服电机基本应用分析
5.2.1 物料计量
5.2.2 横封装置
5.2.3 供送物料
5.3 交流伺服电机主要控制模式
5.3.1 位置模式
5.3.2 速度模式
5.3.3 扭矩模式
5.4 步进电机与交流伺服电机的性能差异
5.4.1 控制精度差异
5.4.2 低频特性差异
5.4.3 过载能力差异
5.4.4 运行控制差异
5.4.5 响应效率差异
5.4.6 矩频水平差异
第六章 2020-2024年伺服电机产业链上游行业发展分析
6.1 2020-2024年稀土行业发展分析
6.1.1 稀土储量全球分布
6.1.1 市场竞争格局形势
6.1.2 稀土永磁伺服电机
6.1.3 产品关键技术分析
6.1.4 稀土行业发展前景
6.2 2020-2024年硅钢行业发展分析
6.2.1 取向硅钢市场形势
6.2.2 硅钢产量水平情况
6.2.1 技术发展现状分析
6.2.1 伺服电机重要组成
6.2.2 未来发展前景展望
6.3 2020-2024年传感器行业发展分析
6.3.1 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6.3.2 关键技术研发进展
6.3.1 在伺服电机的应用
6.3.2 全球技术发展趋势
6.3.1 产业发展态势展望
6.4 2020-2024年集成电路行业发展分析
6.4.1 市场发展规模分析
6.4.2 关键技术研发进展
6.4.1 在伺服电机的应用
6.4.2 产业发展前景展望
第七章 2020-2024年伺服电机产业链下游应用领域分析
7.1 2020-2024年工业机器人行业发展分析
7.1.1 全球市场发展
7.1.2 中国市场发展
7.1.3 伺服电机应用
7.1.4 对伺服电机要求
7.1.5 行业发展问题
7.1.6 未来发展前景
7.2 2020-2024年数控机床行业发展分析
7.2.1 行业态势分析
7.2.2 市场发展现状
7.2.3 应用特点及优势
7.2.4 伺服系统应用
7.2.5 系统运作故障
7.2.6 伺服技术创新
7.2.7 未来发展前景
7.3 2020-2024年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分析
7.3.1 市场发展现状
7.3.2 市场竞争格局
7.3.3 伺服电机应用
7.3.4 电机市场需求
7.3.5 未来发展前景
7.4 2020-2024年风电设备行业发展分析
7.4.1 市场发展规模
7.4.2 重点生产企业
7.4.3 伺服电机应用
7.4.4 未来发展前景
第八章伺服电机行业国外重点企业发展分析
8.1 西门子
8.1.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8.1.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8.1.3企业经营优劣势分析
8.2 科尔摩根
8.2.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8.2.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8.2.3企业经营优劣势分析
8.3 松下
8.3.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8.3.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8.3.3企业经营优劣势分析
8.4 安川
8.4.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8.4.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8.4.3企业经营优劣势分析
8.5 力士乐
8.5.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8.5.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8.5.3企业经营优劣势分析
第九章伺服电机行业国内重点企业发展分析
9.1 方正电机
9.1.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9.1.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9.1.3企业经营优劣势分析
9.2 拓邦股份
9.2.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9.2.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9.2.3企业经营优劣势分析
9.3 卧龙电气
9.3.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9.3.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9.3.3企业经营优劣势分析
9.4 华中数控
9.4.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9.4.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9.4.3企业经营优劣势分析
9.5 埃斯顿
9.5.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9.5.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9.5.3企业经营优劣势分析
9.6 其他伺服电机企业
9.6.1 广州数控
9.6.1 上海先川
9.6.1 时光科技
9.6.2 和利时电机
第十章 中国伺服电机行业发展趋势及前景
10.1 伺服电机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10.1.1 智能化
10.1.2 高效率化
10.1.3 直接驱动
10.1.4 一体化和集成化
10.1.5 预测性维护趋势
10.1.6 小型化和大型化
10.2 中国伺服电机行业前景展望
10.2.1 未来发展形势
10.2.2 行业发展前景
10.2.3 控制技术展望
来源:华经情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