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众宠物,在学术上又被称为“异宠”,也就是除猫和狗以外宠物的统称。养这些小众宠物虽然比较有趣,但是有健康和法律风险。这些小众宠物,原本是野生动物,所以是可以传播某些疾病的。比如蜥蜴可以通过粪便传播沙门氏菌,水豚可能传播钩端螺旋体,仓鼠可能携带隐孢子虫和鼠咬热细
国家卫生健康委于3月19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时令节气与健康(春分)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近年来,不少小众宠物走红,比如蜥蜴、水豚、仓鼠甚至土拨鼠等“异宠”,请问这些动物带来传染病的风险大不大?要如何预防?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防治首席专家 周晓农
小众宠物,在学术上又被称为“异宠”,也就是除猫和狗以外宠物的统称。养这些小众宠物虽然比较有趣,但是有健康和法律风险。这些小众宠物,原本是野生动物,所以是可以传播某些疾病的。比如蜥蜴可以通过粪便传播沙门氏菌,水豚可能传播钩端螺旋体,仓鼠可能携带隐孢子虫和鼠咬热细菌,土拨鼠可能携带鼠疫杆菌甚至狂犬病毒,这些病原体对人体健康危害是非常大的,甚至可以致命。
预防这些疾病,主要是做三件事情:一是合法、二是检疫、三是管理。
合法就是从有正规人工繁育许可证的商家进行购买。
检疫就是把宠物带回家以后要注意观察宠物有没有病症,有条件的话请兽医来检查一下,最好保证没有病再饲养。
管理就是注意卫生。接触宠物以后要洗手,笼子要定期打扫,粪便要进行清理,人体不要接触宠物的分泌物或者排泄物。特别是对于孕妇、5岁以下儿童以及免疫力差的人来说,要注意避免接触这些宠物,尤其是一些爬行类动物以及啮齿类动物,包括仓鼠、土拨鼠。宠物如果出现了一些症状,比如腹泻、消瘦以及皮肤问题,要赶紧看兽医,以确保不传播给人。要避免与这些有病症的宠物密切接触。
家养宠物可能传播的疾病有哪几类?主要措施预防有哪些?
家养宠物传播疾病主要是四大类,一是细菌感染类,比如沙门氏菌病、猫抓病、布鲁氏菌病等。二是病毒感染类,比如大众常听说的狂犬病,在这里提醒一下,狂犬病不仅仅是犬可以传播,还有猫、猴、狼等动物也能传播。三是寄生虫类,包括弓形虫病、蛔虫病、钩虫病,还有疥螨病等。四是真菌感染类,比如皮肤癣。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疾病,比如钩端螺旋体病。
预防人畜共患病要记住一个原则,“预防宠物生病就是保护自己”,也就是“人病畜防”。具体的措施有四个方面:
一是定期给宠物体检和打疫苗,还要定期驱虫,去除体内的蛔虫、钩虫以及体外的跳蚤、蜱虫,避免让宠物吃生肉,或者是没有经过处理的动物产品。
二是保持卫生,特别是接触了宠物的粪便以后一定要彻底洗手,同时对宠物的用具、生活区域进行清理。
三是避免直接接触病原体,比如不要让宠物舔脸或者伤口,孕妇、小孩、老人以及免疫力低下人群要特别小心,尽量不要接触宠物和宠物用具。孕妇要特别注意避免接触猫的粪便,以防弓形虫病的发生。
四是正确处理伤口,如果被咬伤或抓伤,先用肥皂和水清洗伤口,并且及时看医生,来决定是否需要打疫苗。
最后,建议家中有婴幼儿、孕妇、高龄老人的慎养或者不养宠物。
来源:主流日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