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每次遇到困难,县上、镇上、村上的领导,还有指挥部和技术指导员都会及时出面帮我解决问题,我也从刚开始就知道一个劲放水的山汉,变成了现在多少懂点啥叫精耕细作、啥叫科学管理的半个子现代化农民。你越种越发现需要学习的东西越多,为啥有的棚一茬人参果就能卖五六万,有的就
“每次遇到困难,县上、镇上、村上的领导,还有指挥部和技术指导员都会及时出面帮我解决问题,我也从刚开始就知道一个劲放水的山汉,变成了现在多少懂点啥叫精耕细作、啥叫科学管理的半个子现代化农民。你越种越发现需要学习的东西越多,为啥有的棚一茬人参果就能卖五六万,有的就只能卖个一两万。要想挣钱、要想过上好日子,你就得学习管理,就得学习技术,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成为一个靠知识和技术勤劳致富的现代化农民。”
3月25日,宁夏吴忠市同心县举办了“硒砂孕就黄金果 同心共筑富民路”特色农产品人参果宣传推介活动,村民刘学强正是当地人参果种植的受益者。
人参果因其糖分低、水分高、富含维生素C的特点,被誉为“长寿果”,近年来愈发受到人们喜爱。同心县下马关镇位于北纬37°黄金农业带,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并且具有独特的硒砂土壤,这样的地理条件和气候环境,能够产出高品质的人参果。这里的人参果皮薄肉厚、清甜多汁,富含硒元素和多种微量元素。
2023年,在同心县政府、县委的大力支持下,把发展设施农业作为强镇兴村富民的主导产业,推动人参果种植规模化、品牌化。目前,全县人参果种植717亩,239棚,预计2025年产值1100多万元,带动当地950余名村民就业增收和13个村集体经济发展,人参果成为名副其实的“黄金果”。
据了解,下马关镇在大棚项目实施过程中,建立形成了“三种模式”。建立联农带农富农模式,按照每户1座大棚的标准,发动1124户脱贫户和监测户自主经营种植大棚,签订种植意向协议书,所得收益全部归种植户所有,剩余大棚由村集体运营管理,所得收益的一部分用于购买公益性岗位,解决脱贫户和监测户中的弱劳动力的低收入问题。
同时,下马关镇建立统种统管统收模式。借助宁夏农林科学院、甘肃农科院、吴忠林场等资源优势,聘请专业技术人员,采取“1+5+1+1+N”(1名班子成员、5名镇干部、1名村干部、1名技术人员、若干脱贫户)管理模式,组织种植户按照种植要求、技术规程、水肥管理等要求,统种统管统收,解决了农业发展“散、弱、小”问题,全面带动脱贫群众节本增收。
此外,下马关镇建立农投托底收购模式。坚持“市场拓展+农投托底”,一方面与宁夏全季现代温室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产品供不应求,另一方面由农投公司积极自主拓宽市场渠道,探索建立农特产品与市场需求有效对接长效机制,让农产品产得出、卖得好、有销路。
下马关镇的镇村干部和妇女群众手持人参果针织品,戴着人参果元素的帽子、耳饰、项链等,带着人参果元素的披肩,挎着人参果元素的背包出场,有奖问答环节吸引群众踊跃参与,现场还展示了人参果元素的同心摄影、农民画等精美作品。
15家电商企业、网络达人通过直播带货实时推介。同时,同心县邮政分公司设立临时收寄点,提供“采摘—包装—运输”一站式服务,确保48小时内鲜果直达全国。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们立足资源禀赋,抢抓政策机遇,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将人参果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金色引擎’。今天,我们以果为媒,就是要让这颗‘黄金果’走出田间、迈向全国,为农民增收铺就一条更宽广的‘富民路’。”同心县委常委、同心县政府副县长祁春辉在致辞中说到。
在18座人参果大棚里,举行了气氛热烈的采摘比赛,村民们你追我赶,手脚麻利地采摘成熟的人参果。
“我参加比赛也不是为了争个第一第二的,主要是想通过这次活动,能够参与到对人参果的宣传活动中。这些人参果苗都是只有一丁点大的时候,我们就开始自己精心照料长到现在这么大的,看到收获的人参果我们很高兴。”下马关镇村民杨艳说道。
“‘同心人参果,甜自下马关’。我们深知,品牌是产业的生命力。同心人参果不仅打造了自己的独特品牌,更以‘硒砂黄金果’为特色标签。未来,我们将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借助直播带货、‘订单农业’等新业态,让这颗黄金果走进千家万户,成为全国消费者餐桌上的健康首选。”同心县下马关镇党委书记杨明说。
来源:中国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