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一回说到,1929年,是赤润生在新开口镇永生号米面铺打拼的第四个年头,合同到期后,为寻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他提前半年培养新店长。待新店长能独当一面,赤润生婉拒大东家的诚挚挽留,毅然决然地离开了这个他奋斗四年、学会买卖营生的地方。
长篇小说乱云润生第三百回
乱云润生 第四十四章
润生永生号三铺磨砺初就,
渠阳城敢独闯拼搏梦新程
第三百回
上一回说到,1929年,是赤润生在新开口镇永生号米面铺打拼的第四个年头,合同到期后,为寻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他提前半年培养新店长。待新店长能独当一面,赤润生婉拒大东家的诚挚挽留,毅然决然地离开了这个他奋斗四年、学会买卖营生的地方。
此后,赤润生将目标锁定为渠阳县城,决心独自开店闯荡一番事业。可初来乍到,他便深深体会到了人地生疏的艰难。在接下来的半年里,赤润生在巨大的压力与挫折中苦苦挣扎,四年辛苦打拼攒下的20块银元逐渐赔光,口袋里仅剩下一块银元。
好在他及时改变策略,创新推出京渠细糕,以上乘的质量配合半价试吃活动,逐渐吸引了一批回头客。尽管店铺经营状况依旧不佳,利润微薄,但这一丝曙光,给了赤润生继续前行的强大动力。他坚信,只要自己坚持不懈,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终有一天,能够在这片充满挑战的土地上站稳脚跟,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广阔天地 。
赤润生深知,要想让京渠细糕真正在渠阳立足,光靠一时的新奇与半价试吃远远不够,那样不过是累死累活却难有回报。于是,他开始谋划更为长远的策略。首先,在店铺的命名与宣传上下足功夫。他将店铺重新命名为“滋润京渠糕点作坊”,“润”字取自他的本名,容易给人亲切感,“滋”字寓意生长、增利。同时,“京渠”二字明确了这款糕点的独特出处,既融合了京味糕点的传统韵味,又突出了渠阳的地方特色。他在店门口张贴醒目招牌,上写“滋润京渠糕点,独特风味,渠阳专属”,引得过往行人纷纷侧目。
为扩大知名度,赤润生积极借助当地的风俗习惯与节日庆典。渠阳中秋有盛大庆丰收习俗,每到这时,家家户户会拿出最好的食物招待亲朋好友,街头巷尾摆满各种小吃摊。赤润生抓住这个机会,在丰收节上摆一个大大的摊位,专门售卖京渠细糕。他还精心组织了一场趣味比赛,邀请路人品尝京渠细糕后,说出对糕点的感受,能说出最深刻好感三点的人,可得到一小盒京渠细糕作为奖励。这个活动吸引了众多食客参与,一时间,滋润京渠糕坊的名声在渠阳迅速传开。
与此同时,赤润生更没忽视糕坊内部管理。尽管店里只剩下一个小伙计,他依然认真对其进行全方位培训,从糕点的制作细节到如何更好地服务顾客,事无巨细。他还建立了一个简单的顾客反馈机制,让每一位购买糕点的顾客都能留下意见,以便及时改进。
然而,渠阳的商业环境依旧恶劣,同行的竞争压力并未因赤润生做出特色产品而减轻。一些同行眼见京渠细糕生意渐有起色,又开始谋划新的阴谋。他们联手向一些大型粮店施压,要求粮店停止向赤润生的糕坊供应糯米和糖等重要原材料。这一招犹如釜底抽薪,赤润生的糕坊再次面临巨大危机。
但赤润生岂是轻易能被打倒之人。他不辞辛劳,风尘仆仆前往邻县寻找更具特色糯米原料,终于在安廊找到质优价廉新供应商户,确保了糯米源源不断供应。对于糖的问题,他从邻镇一家小糖坊那里获得了支持。这家小糖坊的老板是个善良且富有同情心的人,被赤润生的毅力和创业精神所打动,同意以较为合理的价格,向他供应优质糖料。
经过这一系列艰难排解,赤润生的糕坊终于度过最黑暗的时刻。随着口碑不断积累,滋润京渠糕坊的生意逐渐稳定,订单也越来越多。赤润生开始考虑扩大生产规模,因本钱有限,他仅在店铺后院租了一间小屋,打算日后逐步扩大。他还雇佣了几个当地贫苦人家的孩子做小工,虽工资给得不高,但提供食宿,也算是为当地做了一点善事。
在生意逐渐好转时,赤润生也没忘记回馈渠阳这片土地。当地有一所小学,教学条件十分简陋,孩子们的学习用品也极度匮乏。赤润生得知情况后,主动联系学校校长,表示愿意捐赠一部分糕点的收益,用于改善学校教学环境。他还亲自到学校给孩子们讲述自己的创业故事,鼓励孩子们努力学习,茁壮成长,长大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
随着时间推移,赤润生的名字在渠阳越来越响亮,不仅因为他的京渠细糕,更因为他的人格魅力和对当地社会的贡献。
而赤润生也深知,自己的闯荡之路还很长,未来还有更多挑战在等待,但他充满信心,相信只要有梦想并坚持不懈地追求,就没有什么能阻挡自己前进的步伐。
1930年,赤润生在渠阳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他的糕坊已成为当地标志性店铺。此时,他有了新想法,希望将糕点生意拓展到周边县城,让京渠细糕被更多人知晓,于是开始精心筹备下一步发展。
在此过程中,赤润生遇到了愿意投资入伙的赵亥。赵亥是当地商会会长的侄子,被赤润生日益兴隆的生意吸引,主动找到他希望合作。赤润生正发愁扩大经营的资金与场地,赵亥表示他统统具备,赵亥提出自己出资出场地负责生产,占股份百分之五十一,赤润生出技术与经营,占股份百分之四十九。
赤润生在犹豫中,考虑到当下买卖正蒸蒸日上,一心想着一鼓作气,干大干强,脑子一热,没细想其中潜藏的巨大风险,便签了这份合同。之后,赵亥利用自己家族关系,让赤润生去打通周边邻县市镇的销售渠道,赤润生不辞辛苦,马不停蹄地将京渠细糕传播销售至四邻八方更多地方。
可唯利是图、阴险狡诈的赵亥,在作坊内部培养六个亲信小伙计,学会制作京渠细糕秘方后,彻底撕下伪装面具。先是仗着自己家族权势,以各种无理借口克扣工人工资。工人每日辛苦劳作,却连应得报酬都难以拿到,心中满是愤懑,可一想到赵亥背后商会会长的强大势力,只能将不满咽下,敢怒不敢言。紧接着,为谋取更多私利,赵亥又将黑手伸向原材料采购环节。他全然不顾京渠细糕的品质要求,一味追求低成本,采购了大量质量低劣的糯米和糖。
赤润生发现糕点品质大幅下降后,顿时火冒三丈,立刻怒气冲冲地去找赵亥理论。他双眼圆睁,怒目而视,大声质问道:“赵亥,你究竟在搞什么名堂?你看看现在这糕的质量,一落千丈!咱们耗费了多少心血才积攒起来的口碑,就要被你这么毁了!”
赵亥却一脸不屑,嘴角挂着一抹冷笑,不以为然地回应道:“赤润生,你就是个傻瓜蛋。不这么干,怎么能赚大钱?你呀,闯荡根本还没入门,不懂生意场上的门道。”
“赚这种黑心钱,晚上能睡得着觉吗?以后谁还会信任我们,买咱们店的糕点!净等着赔本关门啦!”赤润生又气又急,双手紧紧握拳,身体因为愤怒而微微颤抖 。
我就这样,钱是我出的,场地是我家的,你掏什么啦!不行,你离开这儿呀!赵亥对赤润生没理搅三分,对他的指责置若罔闻,依旧我行我素。不仅如此,他还变本加厉,利用家族在渠阳编织那庞大关系网,对赤润生进行全方位排挤打压。先是暗中指使亲信在店铺里制造混乱,把赤润生招来的骨干伙计一个个找茬陆续辞退,使得店铺日常经营陷入一片混乱。同时,又四处散布谣言,诋毁赤润生声誉,说他经营不善、品行不端,是赤润生撂挑子,造成京渠细糕失去信任。
面对这一系列突如其来变故,赤润生四处奔走,据理力争,试图挽回局面。不要被赵亥的虚假说辞蒙蔽;他去拜访曾经的老主顾,可赵亥势力早已渗透各处,食客都忌惮赵亥背后的商会会长,不敢再与赤润生有过多往来。劝赤润生早早离开这个是非之地。
赤润生气不过,想通过当地商会调解,可赵亥的叔叔身为商会会长,处处刁难。赤润生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此时他才彻底明白,生意场上处处是风险,步步有陷阱。
至1930年十二月,合股经营的作坊,赵亥掌控的帳面声称亏损三十块银元,买卖干不下去了!若想明年继续经营,让赤润生投资金14银元,赵亥说他再出钱16 银元。这是明目张胆的敲诈!赤润生退股愤然离店。
一周后,赵亥改头换面的此店重新开张,辞马迎羊春节前夕:京渠正宗细糕,充斥渠阳,仅仅半年,赤润生无端被耍被玩了!
在渠阳,赤润生已无立足之地,无奈之下,1931年元旦前夕,他满怀愤怒、懊悔与不甘,收拾行囊返回家乡。短暂休整,长考后决定,前往沽海开启新的创业打拼之路,心中暗暗发誓,这一次,绝不再重蹈覆辙 。
待续
来源:小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