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为AI发电丨电厂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3-26 18:22 2

摘要:当阿里巴巴、腾讯等巨头宣布进一步深化AI战略,持续加码AI基础设施建设和场景应用布局时,更多的公司也开始重新审视自身业务的优先级,将与AI相关的业务变成重点——这可能体现在业务的宣传口径上、高管的发言中,也可能通过公司财报的具体表述、乃至财报后的电话会议加以明

记者 何畅

编辑 高宇雷

当阿里巴巴、腾讯等巨头宣布进一步深化AI战略,持续加码AI基础设施建设和场景应用布局时,更多的公司也开始重新审视自身业务的优先级,将与AI相关的业务变成重点——这可能体现在业务的宣传口径上、高管的发言中,也可能通过公司财报的具体表述、乃至财报后的电话会议加以明确。

2025年3月25日,快手发布2024年第四季度及全年业绩报告。在时长接近1小时的电话会议里,快手创始人兼CEO程一笑介绍了AI全面赋能平台现有内容和商业生态的具体情况,特别提到了视频生成工具可灵AI的商业化进展——自商业化以来到2025年2月,累计收入超过1亿元。而分析师们的所有提问都与AI有关,从进展、规划到目标和投入力度,每一项都备受关注。

当下,AI似乎是撑起一个公司未来想象力的有效手段。某种程度上来说,去年以来快手股价的拉升就是一种证明。不过,除了可灵AI这个相对独立的产品之外,AI之于快手其他业务的作用,以及广告、电商、直播等主要收入来源业务的实际表现,同样非常重要。特别是在AI业务发展尚处于投入和“讲故事”阶段时,后者才是故事得以延展的根基。

AI布局,小目标与大规划

对面向C端用户的AI产品来说,用户规模扩大之后,如何变现是一个问题——从免费到付费的阵痛,往往不可避免。可灵AI是一个例外,2024年6月首次上线开放测试,一个月后即上线了会员体系,开始提供付费服务,不同的价格对应不同的视频生成数量。

也就是说,可灵AI的升级,与商业化的进程几乎同步。上线至今,其快速经历了二十余个版本的迭代,商业化变现也在稳步加速。快手在财报中透露,可灵AI在商业化方面已经实现了重要里程碑目标,自商业化以来到2025年2月,半年多的时间内,累计收入超过1亿元。

快手对可灵AI的期待是“力争可灵AI早日成为营收规模全球第一的视频生成AI应用”。程一笑透露,除了C端用户订阅,可灵AI也面向B端商家提供API(应用程序接口)接入等服务。目前,可灵AI已与包括小米、亚马逊云科技、Freepik、蓝色光标等在内的数千家国内外企业客户建立了合作关系。“长期来看,我们希望通过可灵AI的赋能,改造升级现有业务的同时,创造AI视频生成内容的新赛道,保持并升级快手作为短视频生产和消费社区平台的领先地位。”他补充。

2025年初,DeepSeek的出现,让“AI平权”不再是脑海中的假设,也使各行各业的玩家得以通过AI、低门槛实现对自身现有业务的有效助力。快手在3月初内测接入了DeepSeek R1的大模型能力,而依托AI对现有业务进行升级、迅速形成研发投入和收益的正循环,同样是快手选择的方向。

内容场景下,快手基于大模型对短视频、直播、评论和用户兴趣的理解,推荐更为精准的内容,以提升用户时长和活跃度;商业化场景下,AI能力正在被开放给广告主和电商商家,为之创造增量,涉及视频营销素材生成、数字人直播等方面。特别是营销素材生产效率的改善,第四季度快手AIGC营销素材日均消耗超过3000万元。

增量的产生离不开技术的进化,为了保持模型的先进性,需要持续的研发投入。不过,2024年快手研发费用为122亿元,同比减少1%。谈及2025年AI相关的费用支出,快手CFO金秉称,研发人员成本预计出现一定程度的同比增加。至于AI相关的资本支出,较2024年仍然会持续增长,但增长规模相对可控。除了“配合可灵的商业化变现进度,动态地调整和增加在可灵推理算力方面的支出”,也将“通过工程创新和运营优化,提高现有算力和服务器的使用效率,继续最大化存量设备的价值”。

基于以上资本开支和费用支出,快手预计2025年在AI方面的投入对经调整净利润率的影响在1%-2%左右水平。

节流不如开源,“三驾马车”还需快跑

用户数据维度,第四季度快手日活跃用户数量为4.01亿,环比回落;月活跃用户数量为7.36亿,环比继续增长2200万。获客层面效果明显,但用户粘性出现下滑。从全年来看,快手日活跃用户数量稳定在4亿上下,月活跃用户数量保持在突破7亿水平。

用户增长触及天花板是内容类平台的共同处境,如何更好地挖掘已积累用户的价值,为现有业务的进击创造条件,才是后续努力的焦点。

在快手,这样的业务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线上营销服务(广告)、直播(打赏分成),以及包括电商在内的其他服务(技术服务费等)。虽然电话会议留给它们的篇幅不多,但AI布局的投入还是要靠这些相对成熟的业务来贡献。

2024年第四季度,快手线上营销服务收入为206亿元,同比增长13.3%,与第三季度近20%的增速相比,放缓明显。比起电商内循环广告,外循环广告是更为主要的增长驱动因素。其中,虽然不足以呈现“带飞式”效果,来自短剧、小游戏等业务的带动确实是新鲜的增量。2024年全年,快手线上营销服务收入增长超20%,与腾讯的广告收入增速基本一致。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微信视频号是腾讯在广告市场的“新武器”,在加载量较低的情况下,未来空间巨大——在切蛋糕的逻辑之下,这意味着竞争。

由于监管收紧和平台调整的双重作用,直播平台的收入都在收缩。值得一提的是,第四季度快手直播收入为98亿元,收入同比降幅为2%,与上一季度相比进一步收窄,有所回暖。在大舞台、多人语音、团播等优势品类的影响之外,主播生态建设的助力不可忽视。第四季度末,快手签约公会机构数量同比提升超30%,签约公会主播数量同比增长超60%。此外,“直播+”模式的快聘业务日均投递简历用户数量同比增长超100%,房产类理想家业务日均线索规模同比增加超260%。

入局电商领域以来,快手一直在探寻适合自己的方向。第四季度,快手其他服务收入为49亿元,同比增长14.1%。电商商品交易总额(GMV)增速为14.4%,与上一季度相比增速减慢。增长与电商拉新密不可分。快手在财报中提到,对南方市场用户进行针对性拉新促活,并利用营销节点精细化补贴策略。2024年双11大促期间快手电商新增用户超700万人,第四季度快手电商的月活跃用户渗透率达19.5%。

同时,第四季度快手电商泛货架GMV所占比例达30%,商城场域日均动销商家同比增长超50%,日均买家同比增长近40%。过去一年,电商直播大主播的“翻车”案例颇多,平台需要主播的粉丝号召力来拉动GMV,但也不得不考虑到由此带来的潜在风险。发力店播与货架场域算是一种应对,也是一种必然——流量不是无穷无尽的,必须拓展更为长期和可持续的场景。

在财报中,快手对本地生活与海外业务着墨不多,共性是一些同比增长数据和运营效率提高的表述。毕竟,它们都属于更为“年轻”的业务。海外业务的发力点在巴西,商业模式得到初步验证,但减亏仍然在进程之中。至于本地生活这池总是被搅动的水,快手始终强调的“新线”市场,或许代表了流量层面的差异化优势,目前属于锦上添花,还谈不上大放异彩。


2024年,快手的行政开支和研发开支分别同比下滑17%和1%,但销售与营销开支同比增长12.6%。考虑到几条新业务线的成长和获客,有些钱很难不花。对快手而言,与其节流,不如开源——理想的状态是,将每一分钱花出效率,再借此赚到更多的钱。

来源:小帆科技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