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兰县张亮村蔬菜基地春菜播种正酣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3-26 18:21 3

摘要:春日的贺兰山东麓,晨霜还未散去,常信乡张亮村的蔬菜基地已是一片繁忙。随着太阳升起,村民们纷纷下地,弯腰覆膜、移栽菜苗,吵嚷声打破了清晨的寂静。今年春分前后气温偏低,为了确保蔬菜能够按时上市,基地的工人们比往年更加忙碌,抢抓农时成为这个春天最重要的任务。

春日的贺兰山东麓,晨霜还未散去,常信乡张亮村的蔬菜基地已是一片繁忙。随着太阳升起,村民们纷纷下地,弯腰覆膜、移栽菜苗,吵嚷声打破了清晨的寂静。今年春分前后气温偏低,为了确保蔬菜能够按时上市,基地的工人们比往年更加忙碌,抢抓农时成为这个春天最重要的任务。

走进基地,成片的地膜在阳光下闪闪发亮,像是给大地铺上了一层保护衣。种植户李学明向我们介绍道:“今年春天气温低,地温上不来,所以全部采用了覆膜种植,地膜能提高地温3-5℃,还能保持土壤湿度,抑制杂草生长,让蔬菜生长期缩短10天左右。”除此之外,这块地还创新采用了"甘蓝+玉米"套种模式,这种模式李学明已经研究了好几年,先播种蔬菜甘蓝,在中间留够足够的行距,待土壤温度稳定在10-12℃左右,便可播种玉米。这种模式不仅不会阻碍两种植物生长,还能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一地双收”。

李学明种植蔬菜已有20年之久,2020年他看准张亮村土地连片、空闲劳动力多的优势,承包400亩种植蔬菜,主要种植甘蓝、西红柿、螺丝菜等品种,每年两茬,种植的蔬菜主要发往西安销售。4月到10月是用工旺季,能够稳定带动张亮村周边20-30名劳动力在基地务工。村民杨秀梅正带着几个妇女铺覆地膜,她们动作娴熟,不一会儿工夫半块地的滴灌带和地膜便铺覆完成。杨秀梅擦了擦额头的汗笑着对我们说:“虽然累了点,但是看着这些菜苗顺利移栽,心里特别踏实,等这批菜上市了,又能有个好收成,每天140元的工资我们特别满意。”

“在这点干了3年了,家也照顾了,钱也挣了。”在另一边的供港蔬菜基地,数百个长约30米、宽1.5米的小拱棚整齐排列。工人们穿着水鞋,将薄膜铺覆至小拱棚上,每个棚内,嫩绿的菜心和芥蓝幼苗已经栽植完成。基地负责人陈益胜介绍,今年春天气候较寒冷,基地采用加大土壤水分和搭建小拱棚的方式提高棚内温度,比露天栽培能够提前上市,价格也更加可观。60天后,这些蔬菜将搭上冷链车,率先到达广东市民的餐桌。

近些年,张亮村通过精准施策和创新发展,利用一方水土的独特资源,吸引各地企业进驻,采用“核心企业+产业联合体+合作社+农户”模式,种植菜心、芥蓝等叶菜品种,不仅拓宽了村民的增收渠道,更让传统产业焕发出勃勃生机,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在寒意未消的春天里,张亮村的薄膜下正孕育着炙热的希望,一棵棵蔬菜串联起土地、人与市场,乡村振兴的答卷在这片土地上悄然书写。

来源:贺兰广播电视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