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姑丽给那·西尔扎提, 上海大学第26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目前服务于定西市安定区思源实验学校。怀揣着对奉献的热忱与对未来的憧憬,她坚毅的踏上了前往西部的征程。从初来乍到的陌生到融入当地风俗人情,她用汗水浇灌希望,用爱心传播美好。让我们一同走近她的故事,感受西部计
在广袤西部的大地上
有这样一群人
他们告别熟悉的家乡
奔赴远方
用实际行动书写了
“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
行动是青年最有效的磨砺”
唱响了“到西部去、到基层去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青春主旋律
导读
姑丽给那·西尔扎提, 上海大学第26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目前服务于定西市安定区思源实验学校。怀揣着对奉献的热忱与对未来的憧憬,她坚毅的踏上了前往西部的征程。从初来乍到的陌生到融入当地风俗人情,她用汗水浇灌希望,用爱心传播美好。让我们一同走近她的故事,感受西部计划志愿者青春担当与奉献精神,看新时代青年在西部这片热土上书写不平凡的炽热青春。
八月的定西,阳光炽热而直接,仿佛能穿透一切阻碍,直射人心。作为一名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带着满腔的热情与一丝忐忑,踏上了这片古老而又充满希望的土地。我来到美丽的思源,成为二年级孩子们的英语老师。回望这几个月的支教生活,每一幕都如同黄土高原上沟壑纵横的地貌,深深镌刻在我的记忆中。
二年级的孩子们,如同春天里刚刚破土而出的嫩芽,对世界充满了好奇与探索欲。英语,这门对他们来说既新鲜又陌生的语言,成了我们共同探索的宝藏。我在有经验教师的带领下,探索着这门独特的学科,努力为孩子们提供一个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在听、唱、读、玩中,了解英语,爱上英语。记得第一次走进教室,面对着一双双清澈的眼睛,我有些紧张,担心自己的教学方法能否被接受,更怕无法激发他们对英语的兴趣。于是,我决定从基础做起,游戏化教学,让英语学习变得生动有趣。
通过角色扮演、歌曲教唱、英语小故事等形式,我努力让课堂活跃起来。每当看到孩子们因为学会了一个新单词或一句话而兴奋得小脸通红时,我的内心便充满了成就感。更让我感动的是,这些孩子对待学习的态度异常认真。每次课后,总有几个孩子留下来,用稚嫩的声音一遍遍练习发音,那份坚持与努力,让我看到了未来无限的可能。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小朋友一句“我喜欢英语!”在每个单元的最后一课时,我会给孩子们一节课手工或游戏时间,通过有趣的活动,对这一单元进行总结和巩固。在一次手工游戏中,我要求孩子们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一件手工作品,并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这个时候,一个很淘气的小男孩对着我说:“我喜欢英语!”对我来说,这是一种心灵的冲击,这句话让我觉得我做到了!
然而,支教之路并非一帆风顺。面对孩子们参差不齐的英语基础,如何做到因材施教成为了一大挑战。我开始尝试分层教学,为不同水平的孩子设计不同的学习任务,同时,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个别辅导,鼓励他们勇敢表达,不怕犯错。渐渐地,孩子们在英语学习中找到了自信,课堂氛围也变得更加积极向上。
除了教学,我还积极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从任课老师到副班主任,从运动会到演讲比赛,都能看到我的身影。通过这些活动,我不仅加深了与孩子们的友谊,也让他们感受到了教育的乐趣不仅仅局限于书本,更在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每一次和孩子们一起演出,每一次为了一个活动一起排练,都是一种温暖和鼓励。
回望这段时光,我从一个初来乍到的新手,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面的教师。孩子们从最初的羞涩与不安,到如今能够自信地站在舞台上用英语展示自己,在学校舞台上尽情舞蹈,这样的变化,是对我们共同努力的最好证明。我知道,我的故事还将继续。支教,教会了我坚持、创新与爱,更让我明白了教育的真谛——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点燃希望,照亮未来。
在定西安定的这片土地上,我和孩子们共同编织了一个关于英语、关于梦想、关于成长的故事。支教不仅是对孩子们的帮助,更是一场自我成长的旅程,它教会了我坚持与奉献,也让我学会了在简单中寻找幸福。这段经历将成为我人生旅程中一颗璀璨的星辰,照亮我前行的道路,提醒我永远不忘初心,继续传递爱与希望的火种。那份对知识的渴望、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将如同高原上的格桑花,无论风雨,永远绽放。而我,也将带着这份珍贵的记忆,继续在人生的道路上前行,用心书写属于自己的支教篇章。
来源:大东北生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