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名医故事 ——医坛巨匠扁鹊三兄弟轶事评论

360影视 2024-12-02 15:57 4

摘要:自人类诞生以来,医疗就相伴相随,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诞生于战国时期,就是将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医术和药物学研究成果系统整理成册,被后世尊为“医家之宗”!

✨✨✨✨

自人类诞生以来,医疗就相伴相随,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诞生于战国时期,就是将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医术和药物学研究成果系统整理成册,被后世尊为“医家之宗”!

《黄帝内经》并不是中医之源,只是将当时的医学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归档,通过《黄帝内经》就可以了解到,早在战国时期甚至之前,就已经达到非常高的医疗水平和医学理论。因此,中医是中华传统文明的一株奇葩,至今散发着灿烂的光芒!

中国古代“杏林”巨匠数不胜数,比如:医圣张仲景、神医华佗、药王孙思邈、药圣李时珍,等等,对中医的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民间传说令人津津乐道。

今天,说一说春秋战国时期名医“脉学之宗”,被尊称为“医祖”——扁鹊的轶事,并由此对比当下世风的看法。如有不妥,敬请指教!

扁鹊家世代从医,到扁鹊这一代,医术水平也是达到新的高度,扁鹊三兄弟都精通医术,而且个顶个的棒!医术精湛声名远播!

有一次,魏文侯召见扁鹊,好奇地问:“大家都说你们家三兄弟医术高超,到底哪一位最好呢?”

扁鹊回答:“大哥最好,二哥次之,我最差。”

魏文侯继续追问:“那为什么你最出名呢?”

扁鹊说:“我大哥治病,擅长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名气无法传出去,只限于我家里人知道;我二哥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刚发作之时,一般人认为他只能治一些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限于本乡人知道;而我治病,是治于病情严重之时,一般人认为我的医术很高明,所以名气传播的最远,响遍全国。”

对于这则故事,对我的启示是:

一、有病要早治,也就是“治未病”。“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大家都知道,有病的时候要趁早,不要等严重了再治,没病的时候要做好预防措施。

二、选医生不要只注重名声,而重点在于医效。不要一有点病症就往大城市大医院跑,浪费钱浪费时间不说,“偏方治大病”也不失为一种选择。

三、在当下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健康理念不断加强,预防工作应该大力提倡,例如:每年做一次系统的健康体检,重点指标重点关注,不要等到有病了才开始重视!

撇开医疗方面,我还想对“名气大”阐述一下我的观点:当下,自媒体大流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自媒体账号,很多人员为了“网红”的身份,不惜大胆出位博人眼球赚取流量,总是以拥有多少多少的粉丝作为自己炫耀的资本。甚至有些“网红”故意颠倒是非、歪曲事实,宁肯接受大家的谩骂批评,只要吸引了大家的关注,引来了流量,就是胜利,把自媒体的氛围搞得乌烟瘴气,一边看一边气,希望每个人树立自身正气,自觉维护互联网的新风清风,成为维护社会正能量的舆论阵地,不要让歪风邪气占据主流,扰乱视听!

大家说,是不是这个道理?对不对?

【科普】扁鹊,原名秦越人,首创“望闻问切”“四诊法”,并提出了相应的脉诊理论,是中国古代医学的奠基者,能治疗各种疑难杂症,就连“死亡半日”的人,也能起死回生。被后世尊称为“医祖”。

年轻时,秦越人师从医学奇人长桑君,长桑君擅长望诊和脉诊,他见秦越人为人谦卑,对医学非常感兴趣,便收他为徒,将平生所学传授于他。秦越人学成之后,周游列国,四处行医。在晋国,他治好了大夫赵简子“五日不醒”的奇症,为了感谢他,赵简子将蓬鹊山的田地赠送于他。由于蓬鹊山的山顶立有翩翩欲飞的喜鹊石像,人们认为,秦越人治病救人,跟象征吉祥的喜鹊一样能给人们带来祥瑞,于是人们称呼他为“扁鹊”,意为“飞翔的喜鹊”。

​​​#​​​​​​​

来源:初秋朗月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