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896年,王复生出生于云南祥云一个书香之家。1917年,他考入北京大学文科预科班,在五四运动的浪潮中觉醒。李大钊的教诲、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让他从“知识救国”的学子蜕变为革命斗士。1920年,他与邓中夏等19人发起中国首个马克思主义研究团体,翻译马列著作,为工
“此生不为一己,当为天下人谋新生。”——王复生
1896年,王复生出生于云南祥云一个书香之家。1917年,他考入北京大学文科预科班,在五四运动的浪潮中觉醒。李大钊的教诲、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让他从“知识救国”的学子蜕变为革命斗士。1920年,他与邓中夏等19人发起中国首个马克思主义研究团体,翻译马列著作,为工人夜校奔走。李大钊赞他“思想深邃,行动果敢”,而他却在日记中写道:“此生不为一己,当为天下人谋新生。”
1921年秋,王复生成为云南籍首位共产党员。他如疾风般穿梭于陕西、广州、云南,以笔为枪,以课堂为阵地。在陕西华县咸林中学,他与魏野畴并肩,将马克思主义的火种播撒进学生心田;在云南,他主持建立国民党左派党部,推动工农运动,却因“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身陷囹圄。铁窗中,他写下“牺牲一切做国民革命”的绝笔,出狱后仍无畏高呼:“头颅可断,信仰不可摧!”
1931年,“九一八”的炮火撕裂山河,王复生受命奔赴东北。在齐齐哈尔,他化名“王甄海”,以《民报》主笔身份揭露日寇暴行,为抗日义勇军筹措粮弹。1936年6月,日军“大检举”的屠刀落下,两个特务闯入家门。他从容销毁机密,对妻子留下最后嘱托:“告诉孩子们,父亲的路是对的。”狱中63天,18次酷刑,胸骨、肋骨尽断,他却始终紧咬牙关。8月15日,齐齐哈尔北门外江坝响起枪声,他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血染黑土,年仅40岁。
王复生牺牲时,三个幼子尚在襁褓。他未能看到胜利曙光,却以生命托起民族的希望。弟弟王德三继承遗志,成为云南地下党领导人,最终亦慷慨就义;三弟王馨廷投身革命,早逝于征途。一家三杰,满门忠烈,正如他寄回家乡的《新青年》刊物,字字皆是赤子心。
今日,祥云县“红色传承”教育基地里,他的日记依旧墨迹淋漓;齐齐哈尔江坝旁,春风拂过,仿佛回荡着他最后的呐喊。王复生用生命诠释了何为“宁为玉碎,不瓦全”,他的精神早已融入山河,化作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
先烈回眸应笑慰,擎旗自有后来人。这盛世,如您所愿;这薪火,永世长燃!
来源:时空摆渡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