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们,欢迎来到赛场中央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3-26 19:16 3

摘要:对于一位伟大的运动员来说,价值不仅仅在于她的成绩,更在于她为下一代铺平道路的努力。在这个世界上,也许一直有风凉话,但在每位女性运动员的努力下,总会有越来越多的人知道她们的名字,也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女子竞技。

对于一位伟大的运动员来说,价值不仅仅在于她的成绩,更在于她为下一代铺平道路的努力。在这个世界上,也许一直有风凉话,但在每位女性运动员的努力下,总会有越来越多的人知道她们的名字,也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女子竞技。

属于无数个她们走向赛场的故事,都将更饱满地展开。

文|怡林

编辑|金石

「只要你够准,那就放胆投」

女孩,各式各样的篮球女孩。3月,广州已经入夏,她们头发梳起,穿着球衣,从路人身边灵巧地擦身而过,又大步跑向球场,直到场馆内外都挤满了人。

你很少能一次性看到这么多的女孩出现在篮球场,不是作为场外的拉拉队员、观众,她们是真正上场打球的人,是对篮球的纯粹热爱将超过300个女孩聚在了一起。她们高矮胖瘦,年龄各异,很多直接在场边原地坐下,如果仔细聆听,大概就能听出她们不同的口音:北京、上海、四川,甚至是非母语的华裔。很明显,她们之前互不认识,最开始入场时,她们往往是一个人。

相熟的过程却很快,女孩们叽叽喳喳地讨论着。有人讲起自己辞职重新考研进了体育大学,有人笑着展示着最新的伤疤,那是她们曾在球场用力打球的证明。有人还认出了人群中相熟的面孔,在很多次的独自打球中,她们曾偶然碰过面。于是,两个女孩大力拥抱了起来。

平时,女孩们总是淹没在男性主导的球场,在今天,这种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的感觉让她们兴奋。她们相互交换着装备,也说着自己的偶像。其中,有一个名字频频被提起——萨布丽娜·约内斯库(Sabrina Ionescu),也是所有女孩今天来到球场的原因。她们中有人专门做了手幅,还有人直接穿了她在大学球队时的绿色战衣。

也许对于中国观众仍不算熟悉,但这个27岁的年轻女孩在大洋彼岸已经掀起数场女子篮球的旋风。和很多人印象中高大的篮球运动员不同,萨布丽娜身高一米八,身材匀称,在球场中乍看并不出挑。但一旦上场,萨布丽娜就像一只狮子,迅猛、精准,并总是敢于在关键时刻出手。

早在学生时代,萨布丽娜就展现了她的潜力。一场篮球比赛中,球员得分、篮板、助攻、抢断、盖帽中任意3项技术统计达到两位数被称为「三双」,在大学四年比赛期间,萨布丽娜一共拿到过26次「三双」,排名第二的运动员甚至没有她的一半多。打到高年级时,有她在的篮球场边就不乏有大牌球星观看,其中就有传奇人物科比·布莱恩特,2020年,他还在推特上发帖,称萨布丽娜是当时大学联赛中的GOAT,「Greatest of All Time」,史上最佳球员。

「最佳」并非浪得虚名。大学联赛中,就算把男子和女子锦标赛加起来一起算,萨布丽娜也是第一个累计砍下超过2000分的球员。后来,萨布丽娜从大学毕业,转向打职业联赛,还达成过比赛中一场狂砍下37分的佳绩。她也压哨投进过制胜三分球,在整个WNBA(美国女子职业篮球联赛)的比赛中,上次出现这样精彩的场面还是在近10年前。

在女子篮球领域,「萨布丽娜·约内斯库」这个名字早已如雷贯耳,粉丝们津津乐道着她「三分女皇」的称号,也把她的金句「只要你够准,那就放胆投」挂在嘴边。这句话出自一年前的一场三分大战,也是萨布丽娜职业生涯的一场重大转折。

2024 年 2 月 17 日,美国印第安纳州首府明尼阿波利斯,一场史无前例的NBA(美国男子职业篮球联赛)与WNBA的较量正进行着:萨布丽娜·约内斯库对战史蒂芬·库里。他们分别是去年的全明星赛三分王,库里更是NBA里公认的最佳投手,曾在满分40分的情况下投中得到31分,而萨布丽娜在2023年的WNBA三分大赛中得到了惊人的37分。这一次,在70秒的时限里,两人要比的是谁能尽可能多投中三分。

按照规定,男女比赛的三分线距离不同,但萨布丽娜坚持站在男子的三分线上统一进行投球。在开赛前,这种要求却被外界普遍视为「逞强」,人们称赞她挑战的勇气,但也仅仅到此为止。甚至在比赛中途,场外的解说还在调侃,「库里和她不在一个级别。」

可萨布丽娜只是专注地投球。前七球中,她保持了全中,最终,萨布丽娜以3分之差惜败于库里,最终得分26分。但这依旧是一个足以击败NBA顶级射手的成绩,她刚刚来到27岁,职业生涯的第5年,前路依旧漫长,她还有很多成长的空间与时间。

萨布丽娜也深知这一点。在比赛开始前,当被问及是否想要赢时,她就否认了这一说法,「库里就是历史最佳。我今天不是为此而竞争,但如果能给他制造点麻烦,并证明很多人都错了的话,我会这么做的。」

她确实做到了——能够出场、能与男子球员同台竞技,能赢得与男性同等的曝光,已经是女子体育竞技的一大步。曾经在小时候,萨布丽娜还是坐在场边看库里打球的小球迷,而如今,她可以和他一起站立在球场中央,尽情一决高下。现在,任何一个坐在电视机前看过这场比赛的人都知道,如果要选篮球偶像,在库里、科比之外,还可以有萨布丽娜·约内斯库,一个年轻、礼貌、倔强,同时又有巨大潜力的女子球员。她曾走过的路径,也将会指引同样热爱篮球的下一代女孩们前进。

库里与萨布丽娜图源视觉中国

成为那个「萨布丽娜」

如果现在去回顾她的成长之路,萨布丽娜选择走向打球这件事似乎显得很顺理成章。她的父母都是运动员出身,运动似乎天然流淌在血液里。从3岁开始,萨布丽娜就和双胞胎弟弟艾迪一起在家附近的公园玩球,在户外一待就是几个小时。他们也会和其他人打赌赢球,筹码是一杯思乐冰,而这对双胞胎总是能赢下奖品。

但如果仅凭幼时本能的兴趣,萨布丽娜大概率走不到现在的位置。人们总是容易把成功归结为天赋使然,但很少有人能切身想到,一个出生在新旧交接的千禧年前后的小女孩,想要一直打下去,会面对怎样的困难。

事实上,萨布丽娜站在过很多和篮球渐离渐远的交叉路口,有数据统计,在全球范围内,9-14岁的女孩退出体育运动的概率是男孩的两倍,无数显形的障碍都试图把她拒绝在篮球的大门之外。

第一次的交锋在初中就开始了。随着萨布丽娜和艾迪双双升入中学,这个从小和兄弟打惯了球的小姑娘发现,弟弟艾迪可以继续进入学校组织的男子篮球队进行训练,但她却没有选择。学校并没有设立相对应的女子篮球队。她跑去问学校,却得到了这样的回答:「(你)应该去玩娃娃。」但她没有被这句话击退,转身回到班里,自己写了招募告示,成立了属于女孩自己的队伍,而这个颇具领导力的女孩只有12岁。

读高中后,她终于如愿加入了学校的女子篮球队,为了加强肌肉力量,她会主动跟着足球队一起练习,还会在体育馆不停加练,后来,教练直接给了她一把学校体育馆的钥匙,让她能够在那里练习到深夜。甚至校长都出动了,每个在体育馆附近工作的清洁人员都收到了消息:「别管她,让她投篮就好。」

事实证明,只要有土壤,她就会疯狂成长——高中3年里,萨布丽娜率领球队取得了破纪录的119 胜 9 负战绩。但直到高三那年去参加全美麦当劳全明星赛时,还是没有人注意到这个女孩——上场之前,没有任何一家媒体想到要去采访她。但也就是在这次比赛中,萨布丽娜投中了 7 个三分球,拿下共计25分和10个篮板,不仅率队取胜,还拿到了MVP的奖杯。

和很多在全美麦当劳全明星赛前就签约篮球强校的高中球员不同,萨布丽娜在最后一秒才选择了离家800公里的俄勒冈大学。在历史上,这所大学曾出过几位运动名将,运动品牌耐克的创始人菲尔·奈特(Phil Knight)也毕业于此。可惜彼时,俄勒冈大学的篮球战绩却并不显眼。

在大学体育馆训练时,还总有人把相机递给萨布丽娜,他们不是「要合影」,学生们自然而然把一个出现在体育馆的女孩当成了一位球队经理,让她帮忙拍照。

当一个女孩想要打球,困难与看轻总是无处不在。好在萨布丽娜也早已习惯面对,小时候和艾迪打球,磕磕碰碰是常有的事,甚至两人自己打生气了,也要抱成一团,一定要打个高下。某种程度上,这塑造了萨布丽娜的篮球人格,12岁时,她就在一次当众演讲中宣告自己未来要成为WNBA的球星,「从小艾迪就不会轻易给我任何机会,而这正是我现在打球的风格。」

2016年Pac-12新生赛萨布丽娜的精彩表现图源网络 2016年Pac-12新生赛萨布丽娜的精彩表现图源网络

不过,比起追随前人的脚步,萨布丽娜过去十几年来一直更擅长的是走出自己的路,「从零开始,感受每一点的进步,直到最后拿到冠军,这才是打球的乐趣。」

鲁西·赫巴德(Ruthy Hebard)如今也是职业篮球运动员,在大学时,她和萨布丽娜共同加入了篮球校女队。对于萨布丽娜,鲁西的第一印象有点奇怪:一个总是在健身房大喊大叫的姑娘,「为什么总是非要这样?」

但很快,在对抗训练中,鲁西就明白了。萨布丽娜想赢。为了赢得比赛,她会一直在体育馆待到快要关门,再在工作人员的催促下才离开。看到了没练过的技术,她就发狠加练,输了球,她更比任何人还难受。女孩们天然又神奇地被这样的精神感召了,她们一个个向萨布丽娜围去,鲁西和她热火朝天地讨论战术,在后来的训练中,萨布丽娜一度拿不到球——其他女孩同样野心勃勃,都想上来抢断。

野心也可以在女孩身上找到共鸣。俄勒冈的女孩们正前所未有地拧成一股绳,发誓要把大学联赛总冠军拿到手。她们一路越打越好:先是在锦标赛中爆冷淘汰排名第二的强校,后来对战国家队,也毫不示弱,最后竟然拿下了比赛。到女孩们上了大三,学校主场体育馆的上座率拉高了3倍,公众更是为了萨布丽娜欢呼,有她上场的比赛场场爆满,一票难求。

此时,萨布丽娜不再仅是一名球员,她同时构成了一种文化现象,以至于耐克特意推出她标志性的20号亮绿色校队女子球衣时,两小时之内就被抢购一空。她是破局者,更是引领者,俄勒冈大学校队教练凯利·格雷夫斯(Kelly Graves)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大学女子篮球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球员像她一样受到如此多的关注。」

随后,在WNBA选秀中,萨布丽娜成功当选当年的状元,纽约自由人队签下了她,接下来,她要去纽约。她的老家加州和纽约是美国东西海岸各自的经济重心,旗鼓相当,往来两地生活和工作的人都可以很快适应,但也许只有萨布丽娜自己清楚,从家门口和兄弟拍篮球开始算起,曾经那个小小的女孩到底走了多远的路,才最终站到了世界的中心。

萨布丽娜手持标志性20号女子队衣与粉丝合影

属于她们自己的比赛

尽管已经站在了女子篮球运动的世界中心,但悬在萨布丽娜头顶的,依然是一块一直存在的玻璃天花板——在很多领域,女性运动员的发展都大幅落后于男性,即便是各个领域的顶尖女性运动员,也面临着曝光、薪资等一系列巨大的结构化差异。更普遍的一个问题是,「女子网球世界前三打不过男子排名200名开外」、「女子电竞就是噱头」这样的言论直到今天都屡见不鲜。作为女性运动员,她们总是要一遍遍被质问:你到底强在何处?

历史上,曾有无数的女性前辈试图打破这种桎梏。早在1973年,网坛传奇比莉·简·金以一场轰动世界的"性别之战"击败男选手鲍比·里格斯,次年便推动美网成为首个实现同工同酬的大满贯。然而,这场胜利仅仅是漫长抗争的开始——美国女足直到2024年才真正赢得与男足平等的薪酬协议,拉锯战整整持续了20年。

在篮球领域,不平等依旧存在。NBA自1946年起蓬勃发展,而WNBA直到1997年才诞生。如今,NBA巨星年薪逼近5000万美元时,WNBA顶级球员的收入仅为其零头:平均20万美元,最高者则是25万美元。

作为最新世代的球员,萨布丽娜也没能避免遭受这些。2020年疫情期间,NBA和WNBA都建立了隔离赛区,球员们称其为「泡泡」。在NBA的「泡泡」里,球员们享有最顶级的设施,豪门球队甚至包下酒店整层楼改造成训练馆,确保球员在隔离期间也能保持最佳状态。而WNBA的「泡泡」里,球员们却只能在自己的房间里训练,唯一的器械是两个放在角落的哑铃。直到2024年,WNBA的球员们也才终于拥有了自己的包机,在此之前,她们需要在漫长的等待和转机中浪费宝贵的赛中休息时间,而NBA球员却早已习惯了专机接送的待遇。

比起这些现实的差距,更重要的是,公众习惯于期待一个镜头前时刻完美的女性,即使在职业体育的世界里也不例外。相比男性运动员被允许经历的成长曲线,女性运动员似乎总被期待以更完善的姿态出现。当表现出现波动时,舆论对她们的耐心往往消逝得更快——一次伤病后的状态下滑,或是一段时间的调整期,都可能招致更严苛的评判。

2020年,萨布丽娜带着所有人的期待来到了纽约自由人。对于很多自由人队的球迷来说,她是一支强心针,和她最初加入俄勒冈大学时一样,此时的自由人队正处于长期的低迷之中,连续两年都未能晋级季后赛。

但仅仅出战了3场比赛,萨布丽娜就因为脚踝三级扭伤而意外退赛 ,碎骨散落在她的脚后跟腱,必须要进行手术取出。这次意外的伤病让公众的期待落空了,在社交媒体上,自由人的粉丝几乎都在哀嚎,「纽约怎么总是这么倒霉!」除此之外,看热闹的也大有人在,「她是谁?但也无所谓了,反正没人在意WNBA。」

那一年,自由人止步东部联盟第六,依旧没有晋级季后赛。2021年,近一年的休整之后,尽管没有百分之百恢复,但萨布丽娜急切想要回到球场,「我不再想让人们失望」。她试图再一次证明自己,但腿还是「像木头一样」。为了正常上场打比赛,她必须在开始前打上一针止疼针。在总决赛的关键时刻,萨布丽娜拼尽全力,但最终纽约自由人队还是遗憾落败。比赛结束后,她因身体透支和疼痛,直接吐在了场边。

2024赛季萨布丽娜率领纽约自由人队夺冠图源视觉中国

如今回顾这段过于急躁的经历,萨布丽娜觉得,也许自己可以不用那么关注外界的看法,也不必过于着急。按照原本的医嘱,她应该在充分休息两年后再返回联赛。战胜黑暗的前提是勇于直面黑暗,她也希望通过自己的经历提醒更多人,成长和恢复需要时间,不必为了满足外界的期待而牺牲自己的健康。

「你要比的,永远只是自己的比赛。」这是萨布丽娜从伤痛中学到的最重要的一课。拥有成为伟大运动员的意志,能够在职业道路上健康、长久地打下去,也许与拥有天赋和强健的体质同样重要。但这是萨布丽娜在很后期才意识到的事情。在她独自加练的那些年里,没有人主动告诉她这些。

因此,萨布丽娜决心为女孩们做更多。从高中起,耐克就开始赞助她所在的球队,到了拥有浓厚耐克文化的俄勒冈大学,她又意识到女子篮球在资源和关注度上的不足。她公开在社交媒体上呼吁,促进了耐克为女子球队定制和售卖球衣,让女性运动员也能拥有属于自己的标志性商品。进入职业联赛后,她与队友们一起争取更高的酬劳和更好的待遇,为女性运动员争取应有的尊重和权益。

幸运的是,作为耐克的长期签约运动员,萨布丽娜有充足的机会去实现自己的愿景。她的签名款球鞋Sabrina 1一经推出就风靡球场。在设计之初,萨布丽娜就希望这是「一双适合所有人的球鞋」, 在2023-2024赛季,NBA总共有177名球星穿着她的鞋上场比赛。2024年,耐克又推出了全新的第二代Sabrina 2,截止到年底,Sabrina 2 占据NBA球员上脚时长排行榜第二位,迅速成为了联盟最受欢迎的签名鞋之一。

穿着Sabrina2的萨布丽娜

此外,她还创办了以自己名字首字母命名的SI基金会,旨在为下一代的孩子,特别是女孩们,提供更多的运动机会和资源,不仅是器材、场地和设备,更是一整个围绕女性运动员的支持系统。

抱着这样的想法,萨布丽娜开启了她这次的亚洲之行。在菲律宾、中国,每一站,无论刮风下雨,她都坚持与当地的女孩们见面、击掌,也分享自己的故事。中国行的另一项主要任务是揭幕女生友好的篮球场,在「妳的主场」,她邀请女孩们投篮,教她们如何运球、传球,甚至如何面对失败。这在女孩们的成长道路相同重要。

为了她们共同的未来

在被问及对女子竞技的看法时,萨布丽娜是这么回答的:「女子运动不在未来,而在当下。」在耐克的广告片《不争辩,只争胜》中,萨布丽娜与多位女性运动员共同出镜,她在球场上奔跑,投篮,击掌,每一个动作都充满力量。女孩们不需要去证明什么,她们本身就是强者。

在每一位女性运动员的努力之下,改变确实越来越多地在联盟里发生。WNBA正在逐渐打破传统的束缚,展现出女性运动的多样性和独特性:女孩们可以在上场前穿着时髦,跳着舞上场,展现自己的个性与自信;也可以在赢球后大声呐喊,尽情释放自己的激情与力量,破音也无所谓;有的球员当了妈妈,在日常训练中,她们就把孩子们带到场边,下一代的小孩就会天然认可女性运动员的表现与贡献,他们将会在一种全新的视角中成长起来。

球场之外,改变也发生在更加广阔的世界各个角落。根据数据统计,全球范围内,女孩参与体育运动的活跃度仍然低于男孩,而影响她们继续前进的,不只是身体上的挑战,还有社会期待、资源分配以及对女性运动员的刻板印象。为此,耐克发起了「撒开脚丫」(Boundless Girls)项目,希望帮助更多女孩坚持下去,让运动成为她们成长经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微小的改变一点点汇聚起来,正酝酿着一股重塑的力量。

最后,让我们的目光再回到萨布丽娜·约内斯库身上吧。这位在变局中起到重要作用的女孩同样年轻,去年年底,她刚刚过完自己的27岁生日。她最近刚刚做了一场小手术,也度过了自己人生中第一个结婚纪念日。谈及自己的丈夫,她像每一个普通的女孩一样抱怨着新鲜感的丧失,「我们似乎已经在一起生活了10年。」

萨布丽娜从不否认自己身上的普通性。在美国,她的家庭是第一代移民,和很多移民家庭一样,直到今天,她和父母在家里依旧会讲罗马尼亚语。她也记得高中毕业那个暑假,她坐在爸爸车上的后座,艾迪留在了加州上学,父女俩人一路北上,穿过沙漠,也路过海边,最后抵达了一个完全陌生的城市。她在大学第一年非常地想家,后来比赛日程紧凑,她没有钱,只能坐着廉价航空的红眼航班回到家中。

她永远记得家门口的那个小公园。那是萨布丽娜童年最幸福的画面之一,她和艾迪两个小不点,就那么拍着球,直到黄昏最后一道光线落下到树影里,他们才会向家的方向走去。有时,他们还会忘记了时间,直到错过了晚饭,这时就要快点跑步回家,不然就会挨骂。

萨布丽娜就是如此成长了起来。她从不是人群中最高的,也不是最强壮的,但就是这样的她,一路走了过来,成为了今天这个时代「最伟大」的球员之一。

2025年3月,广州,黄昏,同样在球馆里,一位11岁的小女孩举手,问萨布丽娜关于篮球,关于坚持的问题。她好喜欢打球,但最近,在家门口的场地中,有一个孩子骑着车撞到了她,爸爸妈妈因为担心安全,不再让她继续自由地打下去。

「我也是在和你差不多的年纪开始打球。」萨布丽娜笑了。她讲起如何组建球队,如何在大学赛场上拼搏,如何站上世界最高的舞台。这些目标,在她 12 岁时就敢大声说出口,至于能不能做到,是之后的事。她知道,不是每个女孩都能成为职业球员,但她们可以选择相信自己,并在自己热爱的领域不断前进。

「看见和你一样的我出现在球场上,看见和你一样的我如何打球、如何做着这些所有事,也看见更多年轻女孩的可能性,这就是我如今站在这里的意义。」她说。

而萨布丽娜和耐克能做的,就是更多地出场、更多地进球,更健康、长久地打下去,也创造更多女孩们的运动空间。一个正在迅猛成长的女子竞技世界,终会离一代又一代的女孩们越来越近。

来源:是个人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