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苑热土|槐花香飘忆童年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3-26 20:00 3

摘要:那是20世纪70年代初期,我在农村老家上小学的日子。当时的生活条件艰苦,每年春夏之交,家里的粮食常常接济不上,荠菜、扫帚苗、洋槐花等就成了餐桌上的常客。

“槐林五月漾琼花,郁郁芬芳醉万家。”每到槐花盛开的季节,那洁白的花瓣和沁人心脾的清香,总会勾起我对童年时光的无尽回忆。

那是20世纪70年代初期,我在农村老家上小学的日子。当时的生活条件艰苦,每年春夏之交,家里的粮食常常接济不上,荠菜、扫帚苗、洋槐花等就成了餐桌上的常客。

村东头的西支河畔、左邻右舍的房前屋后,到处都长满了洋槐树,有的高大挺拔,有的纤细柔美。暮春时节,经过几场春雨的滋润和暖风的轻拂,槐花悄悄地发芽、开花、飘香。远远望去,那洁白的花瓣中点缀着点点青绿,一朵朵、一丛丛、一簇簇,密密匝匝地挂满枝头,仿佛给大地披上了一层洁白的轻纱。低处的槐花伸手可及,高处的则需要借助工具才能摘到。

我的父亲在大屯煤电公司姚桥煤矿上班,他嗜茶。每年槐花盛开的季节,他都要回家探亲,采下盛开的槐花晾干,带回矿上与茶叶一起泡水喝。父亲每次回来,会顺道接我放学,带上我一起去摘槐花。河堤上,洋槐树上的槐花像一串串白色的风铃垂下来,细碎的花朵散发着淡淡的清香。父亲把我架在肩头,粗壮的双臂紧紧抓住我的双腿,身子往前一探,我便能轻松地捋下一把低处的槐花,放进随身携带的书包里。有时,我忍不住贪嘴,会把槐花放进嘴里嚼着吃,那清甜的汁水在味蕾上炸开,清新爽口的感觉现在想来记忆犹新。尽管那时的生活清苦,但与父亲一起采摘槐花的情景,让我至今感怀幸福原来可以如此简单。

曾经有位大家说过,人们愉快的回忆大多与美食有关,而我们对美食的记忆往往始于童年。在我的记忆里,槐花不仅是青黄不接时的救命粮,更是母亲巧手烹饪出的一道道美味佳肴。春天里,我们吃得最多的就是母亲做的槐花玉米面饼子和窝窝头。母亲先把新鲜的槐花用清水洗净,放入玉米面中,再加入少许食用盐、葱花和水搅拌均匀,做出来的饼子和窝窝头松软可口。搭配上一碗自家熬的黑豆芽菜汤,唇齿间满是清香,那份微妙的小满足从未改变。

蒸槐花也是我最爱的美食之一。母亲在锅里添上水,铺上篦帘儿,把洗好的洋槐花铺在上面,撒上少许玉米面,再放上葱姜盐和辣椒,用急火猛烧。等到锅烧开了,一股清香的洋槐花味儿溢满了厨房。母亲拿出自家种的大蒜,剥好砸成蒜泥,倒进蒸好的洋槐花里,再滴上几滴香油,一道清爽绵软、鲜香可口的蒸槐花就做好了。每次端上桌,我总是顾不得烫,狼吞虎咽地吃起来,母亲看着我,眼中满是慈爱的光芒。

新鲜的槐花最美味的做法,当属槐花炒鸡蛋。母亲先把洗净的槐花沥干水分,加入打散的鸡蛋液中,再加入适量食盐搅拌均匀,然后倒入烧热的油锅中,炒至焦黄即可出锅。有时,她也会先把槐花炒至半熟或在开水中焯烫片刻,再放入鸡蛋液中拌匀烹炒,虽然味道稍有差异,但依然鲜香四溢。黄绿相间、蛋中抱花、花中蕴香,外焦里嫩的槐花炒鸡蛋,是童年记忆里无与伦比的美味。

除了这些,槐花还可以蒸、炒、炖、煎、炸,做成馅料或汤,母亲总是变着法儿为我们做出各式美食,给予我们兄妹四人口腔与肠胃最熨帖的抚慰。

时光荏苒,一晃四十多年过去了,我早已离开了家乡,父母也已不在人世。然而,每到槐花盛开的季节,我总会去菜市场买上一些槐花,做槐花饼、包饺子尝鲜,只为重温儿时的味道。虽然如今的生活条件早已不同往昔,也缺少了当年盼着季节、亲力亲为去采摘槐花的乐趣,但那些与槐花相伴的童年时光,却如同那飘香的槐花,永远铭刻在我的心底,成为我一生中最珍贵的记忆。

END

王广超,现供职于中煤集团大屯电热公司人力资源部,系中国煤矿作家协会会员,徐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有散文、诗歌、小小说、曲艺作品散见于《中国煤炭报》《中国电力报》《国家电网报》《新民晚报》《劳动午报》《检察日报》等报刊,多篇作品被《微型小说选刊》《喜剧世界》《青年文摘》等转载。

征稿启事

《云南政协报》是云南省唯一一份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省级大报,“文苑热土”是由云南政协报创办的文学副刊品牌栏目。作为传承文化、启迪思想的重要阵地,“文苑热土”始终秉持开放、包容、创新的理念,致力于挖掘和展示具有时代精神与地方特色的文学作品。为进一步丰富文化生态,促进文学交流,现面向全国文学爱好者及作家,发起“文苑热土”新媒体文学作品征集活动。

征稿要求

内容原创:投稿作品必须为未公开发表过的原创作品,不得抄袭、套改或一稿多投。我们尊重每一位作者的创作成果,也期待您用独特的视角和笔触,为我们带来新鲜的文学体验。


题材广泛:鼓励多样化的题材和风格。您可以深入挖掘各地的地域文化,讲述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也可以关注当代社会现象,用文学的方式探讨人生哲理;更可以描绘各地的自然美景,让读者在文字中感受祖国大美河山的美丽与神奇。


语言精炼:注重文字的美感与表达力。我们期待您的作品语言生动、情节引人入胜,能够迅速抓住读者的眼球,让他们在阅读中感受到文学的魅力。


字数限制: 散文、小说类作品一般不超过3000字,以保证作品的精炼和易读性;诗歌不超过50行; 报告文学不超过8000字。


新媒体适应性:作品将在《云南政协报》微信公众号“文苑热土”栏目推送。鼓励作者考虑新媒体平台的传播特点,创作出适合网络阅读的文学作品。如采用短小的段落、生动的对话、引人入胜的情节等,让作品更加贴近读者,易于传播。

投稿方式

投稿邮箱:请将作品发送至 3822183642@qq.com。


投稿格式:作品以Word文档附件形式发送,正文使用宋体小四号字,1.5倍行距。


联系方式:请在邮件正文中注明作者姓名、联系电话及通讯地址,以便后续联系。

注意事项

投稿作品一经采用,即视为作者同意《云南政协报》拥有该作品的发表权、汇编权及信息网络传播权。


投稿者应保证作品的原创性,若因抄袭、侵权等行为引发的法律责任由投稿者自行承担。

我们期待您的佳作!

编辑:何健美

二审:欧阳文军

终审:张居正

来源:云南政协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