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太震撼了!”站在特定位置上,就能听到孙中山先生100年前的演讲原声,与李济深、何香凝等民革前辈穿越时空对话……这种沉浸式的体验让参观者忍不住发出感叹。
2024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革中央主席郑建邦(前排右)参观广东民革数字党员之家。
“太震撼了!”站在特定位置上,就能听到孙中山先生100年前的演讲原声,与李济深、何香凝等民革前辈穿越时空对话……这种沉浸式的体验让参观者忍不住发出感叹。
这里是位于广东广州越秀山下、毗邻中山纪念堂的广东民革数字党员之家,它宛如一座跨越时空的“数字桥梁”,让历史与现实相连,让初心与使命共鸣,为民革党员们提供了鲜活的精神滋养,在新时代焕发出全新的活力与光彩。
初见惊艳:
数字技术与民革元素有效融合
这是在广东民革数字党员之家,广东民革各项工作的展示情况。
广东民革数字党员之家入口左右两边展示民革重大的历史事件,以及历届领导人的名言名句。
在广东民革数字党员之家里,可与民革前辈进行穿越时空的对话。
在“家”里,民革党员们可通过云听客户端音频收听民革故事。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走进广东民革数字党员之家,展厅充满岭南特色的设计、声光电互动装置,科技感与历史感的交融扑面而来。这里不仅有传统的展示板和历史文献,更有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前沿技术的深度应用。入口左右两边展现了民革重大的历史事件,以及历届领导人的名言名句,一张张历史图片和影像资料在透明显示屏上滚动播放,厘清了民革的发展脉络,述说着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携手并进、大道同行的世纪篇章。
2024年12月1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革中央主席郑建邦为广东民革数字党员之家揭牌并参观党员之家展陈。郑建邦一行沉浸式体验了党员之家先进的数字化展陈设备,听取了广东民革党员之家数字化建设的成果汇报,充分肯定其在强化思想政治引领、提升参政履职成效中起到的示范效应。
建成不到3个月,广东民革数字党员之家的参观者络绎不绝,全国各地的民革组织及党员纷纷前来调研参观。2月18日,民革四川省委会推进“四位一体”建设专题调研在民革中央副主席、民革四川省委会主委欧阳泽华的带领下走进广东民革数字党员之家。同日到访的,还有民革中央宣传部的“数字赋能助力民革党史工作”调研组。
“令人耳目一新。”时空廊道、场景重现、互动体验,民革党史变得生动起来,让参观者身临其境了解民革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贡献和成就,在民革前辈的故事中感悟精神内涵。“以前我们学习党史大多是看文字、听讲解,现在通过VR和互动屏幕让历史变得鲜活起来,对民革的历史和使命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民革党员岳璇在体验了展厅的互动设备后激动地说。
智慧蜕变:
广东数字民革党员之家的升级之路
2024年11月23日,民革中央副主席兼秘书长李惠东(左三),民革中央副主席吴晶(右四)、欧阳泽华(左二)调研党员之家建设工作。
广东民革数字党员之家的建设并非一蹴而就,从纸质的1.0版本到数字化2.0版本的迭代升级,背后凝聚的是民革广东省委会各级组织的精心规划和匠心打磨。
早在2017年,民革广东省委会就按照民革中央的部署启动党员之家建设工作。最初,党员之家以传统的展示和活动空间为主,虽然在凝聚党员、传承民革优良传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模式的局限性逐渐显现。
如何让“墙上的历史”鲜活起来?如何让党员之家的作用更加凸显?为响应民革中央“四位一体”建设工作部署,2023年,民革广东省委会开始谋划党员之家的智慧化升级,决心借助数字化技术打造一个更具活力、更具吸引力的党员之家。民革广东省委会主委程萍多次主持召开智慧化党员之家升级座谈会,邀请专家学者及企业家出谋划策,动员全省各级组织积极探索、大胆创新,以数字赋能新时代民革党员之家建设。
广东作为孙中山先生的故乡、中国民主革命的策源地和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文化优势。程萍认为,数字党员之家的建设不仅是技术的升级,更是理念的创新。“希望通过对历史脉络的梳理,提升艺术设计理念,以强烈的家国情怀再现历史记忆图景,吸引更多人尤其是包括港澳台在内的年轻人参观,让民革党员和社会各界人士接受历史的洗礼和爱国主义教育,让他们沉浸式感知更加鲜活的历史。”
在程萍的带领下,广东民革数字党员之家建设工作加速推进。2024年,民革广东省委会下发党员之家数字化建设指引以及数字化升级任务。同时在民革广东省企业家联谊会执行会长林伟雄的企业场所中重点打造示范点,以期通过示范点建设带动全省的升级改造。
从设计方案到展陈布置,在图纸成为现实的过程中,民革广东省委会始终将思想政治建设贯穿始终。无论是展厅的设计还是展陈内容,都紧紧围绕民革的历史使命和新时代要求,通过精心设计和反复测试,使科技与民革历史深度融合,让党员们在参观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民革的历史和精神。不到半年,广东民革数字党员之家如期建成,成为民革组织及党员纷至沓来的“打卡点”。
引领示范:
推动党员之家建设向更高水平迈进
广东民革数字党员之家的成功建设,为全国民革党员之家数字化建设提供了经验借鉴和生动样板。郑建邦调研时,对广东民革在数字化建设中的创新实践给予了充分肯定,勉励广东民革继续积极探索,立足履职所需,推动组织发展,为民革党员之家建设工作提供可借鉴的典型经验和优秀样板,切实把“四位一体”推进自身建设抓出成效。
目前,广东民革已建成党员之家255个,其中39个被民革中央评为优秀民革党员之家。这些党员之家已成为广东民革思想宣传的窗口、组织活动的阵地、参政议政的平台、社会服务的基地和交流联谊的场所,极大地增强了广东民革的组织凝聚力和社会影响力。
领先换装不止步,作用效果更要领跑。
当前,民革广东省委会正主动创新、超前谋划,以期进一步拓展数字化功能,提升党员之家的服务水平和影响力,推动党员之家向孵化新质生产力、助力数字化示范支部建设的3.0版本加速推进。
从去年开始,多数广东民革党员之家开始运用数字化手段因地制宜优化升级,结合数字人、VR、DeepSeek等数智手段,继续丰富创新数字党员之家展陈模式,包括将最新出版的《广东民革简史》通过智能机器人技术进行活化展示、数字虚拟人视频播放、人机对话等,部分基层组织还建立了数字支部管理系统。依托民革广东省企业家联谊会,一些党员之家正在探索建立数字文化产业、生命健康产业、特色农产品交易产业孵化基地等,以及搭建企业家展示沟通交流平台、两岸青年创新创业服务平台等,未来将为广东民革社会服务及祖统工作打开新的窗口。
此外,结合民革中央“四位一体”建设工作部署,广东民革正积极谋划数字化支部建设工作,乘科技东风,助推示范支部与党员之家联动发展,为广东民革加强自身建设、提升履职能力提供源源不竭的内生动力。
程萍表示:“我们将继续探索数字技术在基层组织建设中的应用,推动党员之家建设向更高水平迈进,助力数字化示范支部建设,推动‘四位一体’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
《团结报》2025年3月25日一版
作者 _ 郑蔼娴 李晓雨
本期编辑 _ 李可 林紫文
欢迎分享,留言交流。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团结报党派e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