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月2日,世界将迎来一个历史性的时刻:美国向全世界征收“对等关税”。美国准备凭一己之力与全世界“开战”,不能不说这是特朗普“交易的艺术”之巅峰时刻。
原创 刘胜军大局
文/刘胜军
【活久见!很难想象,二战后世界秩序的缔造者,正面临被全世界孤立的风险】
4月2日,世界将迎来一个历史性的时刻:美国向全世界征收“对等关税”。美国准备凭一己之力与全世界“开战”,不能不说这是特朗普“交易的艺术”之巅峰时刻。
特朗普是美国建国249年以来前所未有的政治人物:他正在以惊人的速度颠覆美国秩序,拆解美国制度。美国的民主党人和西方其他国家,正目瞪口呆地见证这一切。
特朗普主义
“特朗普主义”并非简单的“孤立主义”。美国建国初期,华盛顿等国父们曾推崇孤立主义,因为美国当时的任务是发展经济、壮大实力,且美国受大西洋和太平洋庇护具有孤立的得天独厚优势。1796年,美国第一任总统乔治·华盛顿在他的《告别词》中曾经对美国的孤立主义政策作了最经典的表述:美国人民利用美国远离欧洲大陆的有利条件,避免卷入欧洲的政治与军事冲突,不与任何国家缔结纠缠不清的同盟。从上任两个月来的实践来看:
特朗普主义=现实主义+霸权主义
+孤立主义+民粹主义+民族主义
+保守主义+重商主义
二战后的美国,打上了“自由主义”的标签,即美国是世界自由、民主和正义的维护者。从这一定位出发,美国在全球建立大量军事基地,美国国防部2023年“基地结构报告书”显示,美国共运营1557处军事基地,其中有372处位于他国领土,分布在39个国家和地区。卡特总统批评说,“美国在建国后的240多年历史中仅有16年没有打仗!” “国虽大,好战必亡”——由此,美国也背负了沉重的负担。美国消化这些负担,靠的是美元霸权(铸币税机制)。然而,如今美国国债突破36万亿美元历史高位,这种信用的透支逼近极限。美国的国运建立在一场击鼓传花的游戏基础之上。
美国联邦政府债务占GDP比重
现实主义,即赤裸裸地追求国家利益尤其是短期利益。特朗普几乎像经营企业一样管理美国,不能忍受任何一笔亏钱的买卖。他似乎不能理解,有些短期的亏损可以获得更大的长期利益(软实力),或者说他对追求长期利益没兴趣。最能体现这一点的是他对乌克兰索要5000亿美元矿产时的“直白”,以及对北约、日韩要求交保护费的强硬姿态。如果特朗普最终退出北约,那会成为极端的现实主义。在这一现实威胁下,欧洲已经陷入危机状态,德国上议院3月21日以53:16的表决结果高票通过了德国松绑“债务刹车”的历史性宪法修正案,允许政府大幅增加军费开支。
霸权主义是现实主义的自然延伸。极端的现实主义必然导致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美国在历史上就有霸权主义的基因,特朗普复活这一点并不奇怪。“良言在口、大棒在手”的西奥多.罗斯福是特朗普的偶像。特朗普如此明目张胆地提出吞并加拿大、格陵兰岛和巴拿马运河的计划,在21世纪的今天足以震碎世界的三观。
孤立主义也是现实主义的体现。我只在乎过好自己的日子,其他国家与我何干?气候变化与我何干?“美国优先”、“买美国货”本质上是一种孤立主义的思维模式。在这一思想指引下,特朗普退出了世界卫生组织、巴黎气候协定。如果他真的像马斯克建议的那样退出联合国,世界秩序将彻底颠覆,美国也彻底走向孤立主义。但在全球化的今天,完全孤立无疑于天方夜谭、自掘坟墓。
民粹主义,即煽动底层民众反抗精英统治。精英通常是社会的既得利益者,反精英对底层民众有着天然的吸引力。具有“受害人情结”的特朗普和马斯克对“深层政府”发动猛烈攻势,有其民意基础。特朗普提出的驱逐1100万非法移民、肢解深层政府、藐视法院裁决等做法,都是迎合民粹主义心理的表现。与民主党人相比,特朗普的确了解底层民众的真实心理,这是他权力的最重要基础。特朗普最终能否冲破宪法限制而继续连任,最重要的还是靠煽动民粹主义来要挟国家。民粹主义往往与威权主义关联,帮助政治家以人民的名义攫取权力。特朗普很喜欢“国王”这种称呼,并引用拿破仑的名言,““拯救国家的人不违反任何法律”,其用意昭然若揭。
民族主义以强化国民的民族自豪感为核心导向。民族主义是一种自然的情感,也是一种极为强大的力量。希特勒能够发动疯狂的战争,最大的力量就是德国的民族主义被激发。特朗普的“让美国再次伟大”(MAGA)点燃了美国民众的民族自豪感。虽然特朗普的很多政策(例如关税战)在事实上可能导致美国加速衰落,但大部分民众缺乏识别和判断的能力,只是自嗨于口号的表面含义。
保守主义。与民主党顶礼膜拜的“进步主义”相比,共和党更倾向于保守主义。保守主义在经济上强调“小政府,大社会”、去监管,在马斯克的“政府效率委员会”改革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在社会价值层面,保守主义强调传统的价值观,例如对DEI的厌恶、反对堕胎和同性婚姻、支持基督教价值观与传统家庭观、美国例外论,支持持枪权,不太信任科学,尤其不信任医学、气候学和演化,而倾向于相信创造论。占美国人口1/4的福音派,超过70%都是川粉。特朗普宣布在白宫成立信仰办公室(Faith Office),并由电视福音传道人、川普的灵性顾问怀特(Paula White)领导。特朗普说:“我们必须让宗教回归。让我们把上帝带回我们的生活中。” 马斯克投奔特朗普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认为是“觉醒精神病毒”(woke mind virus)导致他儿子变性。
重商主义由来已久。重商主义是一种带有民族主义及国家主义色彩的经济政策,借由保护主义获取并留下尽量多之境内经济活动,设法确保国家能够生产尽可能多数量与种类,以限制本国对外国供应商的依赖,其目标是最大程度使国家富足与强盛。此理论在16世纪到18世纪之间盛行。封闭经济是重商主义的重要元素。重商主义的目标主要靠着以下方法达成:对成品的进口施以高关税。对原料的进口施以低关税。对成品的出口施以低关税。对原料的出口施以高关税。寻找国内制造产品的新市场,藉以提高国内生产的需求。特朗普的“关税战”是重商主义的回归。
“去美国化”的驱动因素
由于二战后的秩序是美国一手打造的,世界已经习惯于并深深镶嵌在美国体系之中。坦率地讲,如果不是特朗普亲自拆解这一体系,“去美国化”是很难想象的。如今,“去美国化”趋势已经开启,这一趋势主要由以下因素驱动:
1、美国与西方盟友的决裂。美国对西方盟友的威胁,迫使西方世界与美国脱钩。西方世界显然不愿意与美国脱钩,对此也毫无准备。然而,在美国的野蛮攻击和羞辱之下,西方世界已经没有其他出路。在最近的群聊泄密事件中,副总统万斯说,“我只是受不了又要去救欧洲。”国防部长海格塞斯说,“我完全同意你对欧洲搭便车的厌恶。很可悲。”私聊吐真言,一句真话胜过一万句假话。意大利国际事务研究所所长、曾为欧盟高级官员担任顾问的娜塔莉·托奇说,“往最好处说,是一种冷漠的鄙视,往最坏处和接近最坏处说,是一种逐渐削弱欧洲的积极企图。” 欧洲人会忍受被美国鄙视为“地缘政治寄生虫”吗?
万斯在欧洲的演讲把欧洲骂得无地自容:“欧洲面临的最大威胁,也是我担心的威胁,不是俄罗斯,也不是任何其他外部因素,威胁就在欧洲内部”。马斯克在社交媒体X上发表大量攻击英首相斯塔默的言论,呼吁其下台;公开支持德国极右翼的选择党。马斯克威胁要切断对乌克兰的“星链”卫星系统服务,欧盟轮值主席国波兰总理图斯克在社交媒体发文说:“真正的领导力意味着尊重伙伴和盟友,即便是对那些较小或较弱的伙伴与盟友。永远不要妄自尊大。亲爱的朋友们,好好想想吧。” 波兰外长西科尔斯基称:“波兰数字化部每年为乌克兰支付约5000万美元‘星链’费用,如果太空探索技术公司被证明是一家不可靠的供应商,我们将被迫寻找其他供应商。”马斯克很快回帖称:“你只付了很少一部分费用,且‘星链’无可替代。”美国国务卿鲁比奥也发文指责波兰“忘恩负义”:“该(对美国)说谢谢,因为如果没有‘星链’,乌克兰早就输掉这场战争,俄罗斯人现在已经抵达波兰边境了。” 特朗普猛烈抨击欧盟,称其为“世界上最敌对和最滥用税收与关税权力的机构之一......欧盟成立的唯一目的是占美国的便宜”。
士可杀不可辱。欧洲是时候与美国一刀两断了。虽然这一过程是极为痛苦和缓慢的。德国2025年再次修宪扩充军备,是一个重大的历史时刻。从现在起,只有欧洲与美国,没有西方。
法国籍欧洲议会议员格卢克斯曼公开呼吁法国收回当年送给美国的自由女神像:“美国不再体现自由女神像所代表的价值观。” 美国白宫新闻秘书莱维特的骂人技术深得特朗普真传,“绝对不会将自由女神像还给法国。正是因为美国,法国人现在才不用说德语。所以他们应该感恩。”
2、美国国际形象的坍塌。如今特朗普领导下的美国,犹如电影中的教父,以流氓式的做法敲诈全世界,可谓“礼崩乐坏”。特朗普公然将墨西哥湾更名为美国湾,提出吞并加拿大、格陵兰岛,羞辱特鲁多是第51州州长,美国副总统万斯夫妇宣布“强行访问”格陵兰岛。格陵兰岛自治政府总理埃格德称美国此举“极具攻击性”。丹麦首相弗雷泽里克森称这“是一种不可接受的施压”。在乌克兰问题上抛开泽连斯基,以不可思议的友好态度与普京谈判......这一切,迅速摧毁了美国在二战后积累的“软实力”。这种软实力,是美国领导世界的重要根基。从“王道”走向“霸道”,其结果将是世界各国的众叛亲离。
马斯克带上了“特朗普在所有问题上都是对的”的帽子,
这是特朗普威权主义的真实写照
3、对等关税。巴菲特说的对,“某种程度上关税就是一种战争行为。”当美国宣布向其他国家征收关税时,其他国家将不得不采取报复措施,30年代的贸易战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如果特朗普将贸易战作为“谈判工具”,或许还能体现其精明之处。但特朗普4月2日将对全世界开征“对等关税”的疯狂之举,在战术上无疑是愚蠢的,堪称自找苦吃。一旦出现这一局面,美国将成为“世界公敌”,最终被孤立。《孙子兵法》云:“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主不可以怒而兴军,将不可以愠而致战......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
4、美国的主动战略收缩。特朗普下令撤销美国全球媒体署,美国全球媒体署是一个总括性机构,负责监管美国之音以及其他几家被统称为全球媒体“电台”的机构,这些媒体机构加起来在全球拥有超过4.25亿的听众或观众。美国之音使用近50种语言广播,受众人数约为3.6亿,该机构已在第一时间停止了广播。在马斯克的砍刀之下,特朗普政府裁撤已有60年历史的美国国际开发署,该机构82%的对外援助计划被删除。未来几年最大的看点是,特朗普究竟会不会像马斯克建言的那样退出北约和联合国。
“去美国化”已经开始
这不会一夜之间完成,但重要的是已经开始,且不可逆转。
1、多国开始抵制“美国货”。抵制外国产品,是一种极端的情绪宣泄。加拿大已经掀起抵制美国产品浪潮,有三分之二的受访加拿大人表示,他们减少了对美国商品的购。为响应加拿大人的爱国情绪,拥有大约1000家超市的Longo's,已在门店推出了产品标识计划,用更加醒目的方式标注加拿大本土制造的商品。抵制美国产品的趋势也在欧洲开始蔓延,特朗普的精神伴侣马斯克成为发泄对象:特斯拉1月在欧洲大陆仅销售了9913辆新车,远低于去年同期的1.8121万辆。《纽约时报》指出,随着特朗普政府与俄罗斯的接近以及对欧洲征收关税,致力于抵制美国商品的团体开始在欧洲多个国家涌现。
2、马斯克星链全球扩张遇阻。由于特朗普政府的野蛮做法,加拿大安大略省省长Doug Ford撕毁了与星链的一份6800万美元合同,“不会与一心要摧毁我们经济的人做生意”。在欧洲,意大利政府与马斯克旗下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围绕“星链”的潜在合同谈判陷入停滞。马斯克显然在为他羞辱欧洲付出代价。马斯克将南非黑人经济赋权政策称为“公然种族主义”的说法,使星链在该国的批准变得复杂。而在巴西,马斯克在社交媒体平台上的言论争议几乎导致星链被禁。
3、欧洲开始准备与美国脱钩。欧洲被美国保护的时代结束了。英法军方最高级官员商讨援乌“志愿联盟”。不顾特朗普的反对,英国首相重申:乌克兰加入北约不可逆。欧洲计划5-10年内“取代美国保护、建立自主防卫”。欧盟于2025年3月19日发布的防务白皮书“欧洲防御准备度2030”(White Paper on European Defence Readiness 2030),为重新武装欧洲(ReArm Europa)计划提供了框架,涉及8000亿欧元的资金。
4、欧洲转向中国(虽然有些不情愿)。由于欧洲也成为美国霸凌的对象,欧洲现在没有任何理由帮助美国打压中国。不仅如此,DeepSeek的崛起让欧洲认识到,要避免在人工智能革命中被美国薅羊毛,欧洲必须与中国合作。在气候问题上,欧洲更是离不开中国。2025年2月11日,包括中国、法国和印度在内的61个国家签署了巴黎人工智能宣言,宣言包括“开放”、“包容”和“道德”,呼吁加强人工智能治理的协调——美国没有签署。
5、去美元化。“天下苦美元久矣”。2025年1月,特朗普要求金砖国家承诺不抛弃美元,否则就征100%关税。此举本身就反证了世界对美元霸权何其不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数据显示,美元占全球央行和政府外汇储备的份额正在稳步下降。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沙特、土耳其等越来越多的国家从美元转向黄金或其他货币。巴西总统卢拉说,“我梦想存在非美元的另一种货币,这样我们就可以在不依赖美元的情况下做生意了”。卢拉此前曾多次公开发问“为什么所有国家都要用美元来结算”。卢拉认为,金砖组织有权讨论不依赖美元的贸易形式,美国总统特朗普应当知道这一点:“无论一个国家有多重要,都不能与所有国家吵翻。他(特朗普)应当知道,金砖国家占世界人口近一半,占全球贸易近一半,有权讨论不依赖美元的贸易形式。”他认为,金砖国家不应当为“特朗普方面的挑衅”感到不安,而应当专注于自身利益。
6、人才流动的逆转。作为移民国家,美国大肆吸纳全球一流人才,这是美国重要的竞争优势。如今这一趋势正在逆转,特朗普政府的激进政策让许多科学家的未来迅速变得非常不确定:“有色眼镜”带来的安全威胁迫使一些科技专家人才离开美国;手铐脚镣驱逐非法移民的做法损害了美国作为移民国家的吸引力;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宣布,受美国联邦政府削减科研经费的影响,该校将在美国国内和境外裁减超过2000名员工。其他国家开始从美国抢人:法国负责高等教育和科研的部长级代表菲利普·巴蒂斯特致信该国研究机构及大学,希望为考虑离开美国的科研人员提供接纳方案。法国艾克斯-马赛大学启动了名为“科学安全之地”的项目,吸引来自美国的研究人员,为此将投入1000万至1500万欧元,可支持约15名研究人员。英国、西班牙也加入了抢人行列。美国斯坦福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发布了一份关于华裔科学家流失的报告:2018 年“中国行动计划”(公开调查了约150名学术科学家,并对其中的20名科学家提出刑事指控)实施以来,离开美国的华裔科学家增加了75%,其中2/3前往了中国。其中,83%的被调查者表示在前一年在非专业环境中遭受过侮辱。“中国行动计划”的受害者之一、哈佛大学化学与化学生物系前主任Charles Lieber表示,他有意赴中国内地或香港工作。
二战后的“美国秩序”已匪夷所思的方式走向解体。由于其他国家短期内难以完全替代美国的地位,“金德尔伯格陷阱”不可避免,世界格局将迎来动荡的乱纪元。
何以至此?
可以理解的是,很多人还沉浸在“美国秩序”的梦幻之中不愿醒来。他们会问两个问题:1)特朗普真有那么傻吗?2)即使这是真的,美国选举制度可以快速纠偏。
特朗普真有那么傻吗?特朗普肯定不认为自己傻,相反他认为自己正在拯救美国。简单地说,之所以走到这个地步,是因为美国病了,而病急乱投医选择了特朗普这个“疯狂的庸医”。
美国病了,而且很严重。病因是什么?全球化摧毁了锈带产业公司的生活、家庭和社区;非法移民的涌入加剧了本地民众的不满;白种人占新出生人口比重降至50%以下引发种族主义情绪;“三权分立”的制度衰朽导致政府陷入官僚主义泥沼;“深层政府”的控制加剧贫富分化......我们可以说,没有这些问题就没有民众的不满,特朗普就没有机会成为美国总统。
但遗憾的是,特朗普并非拯救美国的良医,事实上他只是一个疯狂的庸医:他三观不正,对世界有偏执的看法,他精神不稳定,对吸引世界的关注有病态的迷恋,他有强烈的复仇和发泄心理,他大难不死深信自己是“天选之人”,他只选对自己盲目忠诚的人入阁,他喜欢将复杂的问题过度简单化,他行为高度短期化,沉迷于“交易的艺术”,他追求威权渴望成为拿破仑式的强人......
一言以蔽之,遇到特朗普就是美国的命。
更重要的是,无论四年后特朗普能否连任,他对美国秩序的摧毁是不可逆的。此外,我们有理由相信,特朗普的影响力将以某种形式在未来得到延续。
反正收藏你也不看,点个关注意思下得了……
来源:东方红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