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6年的春天,为了收集关于一战华工的素材,我来到了巴黎十三区,拜谒一战华工纪念碑。虽然那只是在公园里小小的一块石碑,却记载了在一战期间,十四万华工在战场上做出的巨大贡献。这也是我们中国得以成为一战战胜国的根本所在。敬拜完纪念碑,我和同伴走出公园,一阵突如其
东方巴黎哈尔滨往事短篇故事集
2016年的春天,为了收集关于一战华工的素材,我来到了巴黎十三区,拜谒一战华工纪念碑。虽然那只是在公园里小小的一块石碑,却记载了在一战期间,十四万华工在战场上做出的巨大贡献。这也是我们中国得以成为一战战胜国的根本所在。敬拜完纪念碑,我和同伴走出公园,一阵突如其来的小雨洒向我们,旋即就是一道雨后的彩虹直直地垂向了我们。我想,这大概就是天人感应吧。
在巴黎的第二天,友人陪同我来到了Marché aux Puces de Saint-Ouen(圣旺跳蚤市场)。没想到,在那里我居然收购到了一本厚厚的羊皮老记事本。上面大部分的内容记载着一位叫做Joseph Chartin约瑟夫·夏尔丹的法国人,1923年—1931年在哈尔滨的经历。
这位中文名字叫做夏约瑟的先生,来自法国南部。他的家族是当地的首席贵族,历史悠久,从事着葡萄酒种植和高档珠宝设计的家族事业。在一战时期,夏约瑟曾经是一名法国军队的陆军少校,在战争的后两年中,他一直跟来自中国的华工部队生活在一起,带领他们从事着挖战壕、运送弹药、护送伤员、建立军火工厂等繁重的战时工作。
在那本羊皮记事本里面记载,华工战士们吃苦耐劳,在残酷的战争中展示出来了强大的韧性和不可思议的力量。夏约瑟非常尊重他们,也跟他们很多人成了挚友。其中,一个名叫袁朗的山东华工,曾经在德国人无情的炮火中三次救下夏约瑟的生命。于是在战后,夏约瑟坚决地挽留了袁朗,从此袁朗就成了他身边最得力的助手。
一战结束后,夏约瑟一直都在巴黎从事新闻通讯员的工作,为多家报纸撰写奇闻异事和当时发生的各种稀奇古怪的案件报道。1923年初,夏约瑟应哈尔滨法国商会的邀约,担任月刊《远东通讯报》的副总编辑一职。于是,夏约瑟和袁朗一起,于当年的9月12日经中东铁路抵达了向往已久的东方巴黎中国哈尔滨。那个时候的哈尔滨,温度适宜,空气中弥漫着各种味道的混合,这让夏约瑟很是着迷。
1923年的哈尔滨,是享誉世界的国际化大城市。这里生活着流亡的沙俄贵族、跟着中东铁路来淘金的犹太人、野心勃勃的日人、小心翼翼的朝鲜人、咄咄逼人的英国人、到处彰显存在感的意大利人、严谨的德国人、当然还有优雅的法国人以及满脸写着精明二字的美国人。作为本地的主人,中国人的构成更加复杂、呈现出多样性。他们当中有闯关东的关里人、有军阀和他庞大的部队、有各种小买卖人、手艺人、跑江湖卖艺的、来自各地的大绺子头子、操皮肉生意的漂亮女人、附近松花江里的渔民、满清遗老、关里各大军阀的手下以及土生土长的本地人。
那本羊皮笔记本上记载的多是那几年夏约瑟和袁朗在哈尔滨亲身经历的各种稀奇古怪的事情。有的,被夏约瑟写成了正经的通讯稿;有的是日记的形式;有的只是简单的记录;还有的是对于某些事儿或者某个人,夏约瑟自己的观察和感想。东方巴黎哈尔滨往事系列,正是基于此整理出来的一些关于老哈尔滨的奇闻轶事。
来源:正大光明圆月1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