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村里人都说老李是个命硬的人。五十多岁了,脸上的皱纹像是被太阳晒出来的田垄,深深浅浅地刻在皮肤上。他的左腿有点瘸,听说是年轻时候在煤矿里受的伤。但这腿脚不便从来没耽误他干活,村里的猪圈、鸡舍、厕所,哪家要修,都找他。
村里人都说老李是个命硬的人。五十多岁了,脸上的皱纹像是被太阳晒出来的田垄,深深浅浅地刻在皮肤上。他的左腿有点瘸,听说是年轻时候在煤矿里受的伤。但这腿脚不便从来没耽误他干活,村里的猪圈、鸡舍、厕所,哪家要修,都找他。
老李住在村子西头,一栋上世纪九十年代盖的二层楼房,红砖外墙,有些地方已经掉皮了,露出里面灰色的水泥。楼前有个小院子,种着几棵果树,还有两畦菜地。院子角落放着几个破旧的塑料桶,装着雨水,浇菜用的。
我跟老李不算太熟,就是平常买他家的鸡蛋,一块五一个,比镇上超市便宜,还新鲜。老李的老伴儿前年走了,肺癌,没熬到三个月。现在就他一个人,儿子在北京,好像是干什么IT的,一年回来两次,春节和老李生日。
那天早上六点多,我正在院子里洗衣服,忽然听见村西头传来一阵喊叫声。我寻声望去,看见老李家冒出一股黑烟。
“着火了!着火了!”不知道谁喊了一声,村子里的人都跑了出来。
我丢下半盆衣服,也跟着跑过去。到了老李家门口,已经围了不少人。火是从二楼冒出来的,黑烟从窗户里往外窜,火舌已经舔到了窗框。
“老李呢?”有人问。
“刚出去买油了,听说是电线短路。”
这时候村支书老刘已经组织起来了救火,他吩咐道:“快,接水管!打119!”
村里的自来水压力不大,但总比没有强。几个小伙子七手八脚地接起水管,有人去开闸,有人扛着水管往火势大的地方冲。
二楼起火的是老李的卧室,床上堆着一冬天没收的被褥。天气干燥,火势特别猛。我们几个人拿着水管,轮流往上喷,黑烟呛得人直咳嗽。站在最前面的是老刘的儿子小刘,二十八九岁,刚退伍不久。他眯着眼睛,拿着水管不停地往上喷,衣服都湿透了。
“往左边,往左边!”有人喊道。
小刘把水管往左边偏了偏,水柱打在了着火的窗帘上。那火好像受了刺激一样,蹿得更高了。
就在这时,左邻右舍的人也陆陆续续赶来了。老王家拿来一个灭火器,是他去年才买的。老王是个退休教师,总爱囤些稀奇古怪的东西,被村里人笑话,没想到这会儿派上了用场。
灭火器喷了没一会儿就空了,火势稍微小了一点,但还是很猛。
“消防车还得一阵子才能到,咱们得想办法!”老刘说,他的脸上已经黑一块白一块的。
就在这时,我看见张大爷家的儿子张勇扛着一卷黑色的水管跑过来了。张勇在镇上的水暖店上班,懂这些。他三下五除二地接上水管,接到了村里的主管道上。这管子比咱们平常用的粗多了,水流也猛。
“来,一起!”张勇招呼道。
几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一起扛起水管,对准二楼的火源。这次水势大了,几分钟下来,火势明显小了很多。
我看见老李急匆匆地赶回来了,手里还拿着菜油和酱油,看到自己的房子冒烟,油瓶子直接掉在了地上。他眼睛红红的,站在人群后面,嘴唇直哆嗦。
“没事,老李,人没事就好!”我上前拍拍他的肩膀。
老李点点头,说不出话来。
救火的工作还在继续。张勇和小刘他们几个轮流扛着水管,往火势大的地方喷。我们帮不上忙,就在旁边递水,从井里打水给他们喝。井水冰凉,他们一口气喝下去,然后继续扛水管。
大概过了一个多小时,火势基本控制住了。这时候,我们才发现这几个扛水管的小伙子,手臂都被磨破了皮,血和水混在一起,但没人喊疼。
又过了半个小时,消防车才姗姗来迟。消防员接管了现场,用专业设备把余火全部扑灭。
火灭了,大家都松了一口气。老李的二楼卧室基本烧没了,墙皮都掉了,露出里面的砖头,床和衣柜都成了灰,好在一楼只是被水浇了,没有遭到火灾的直接破坏。
老李站在院子里,看着自己的房子,眼睛红红的。我知道他心里在想什么——老伴儿的照片挂在卧室墙上,应该是烧没了。
“老李,住我家去。”老刘拍拍老李的肩膀。
老李摇摇头:“不用,不用。我睡一楼就行。”
这时候,小刘忽然从裤兜里掏出手机,说:“对了,我录了视频,万一以后保险公司赖账呢。”
我这才想起来,老李前年在儿子的建议下,给房子上了财产保险。这在农村可不常见,大家都觉得是浪费钱,这回看来是明智的选择。
小刘把手机递给老李看。屏幕上是救火的场景,虽然画面有点抖,但是能看清楚火势和大家救火的过程。
老李接过手机,看了看,忽然说了句:“你们这些娃娃,比我亲儿子都亲。”
大家都笑了,气氛一下子轻松了不少。
火灾发生的第三天,老李拿着理赔材料去了县城的保险公司。说实话,我们都不太相信保险公司会痛快赔钱。村里的老张前年摔断了腿,买的意外险,折腾了半年才拿到一点赔偿。
让人意外的是,老李中午就回来了,脸上还带着笑。
“赔了?”老刘问。
老李点点头:“赔了,十二万。”
“这么痛快?”老刘有点不敢相信。
老李嘿嘿一笑:“那小姑娘看了小刘他们救火的视频,又看了消防队的报告,说是很明显的电线老化引起的意外火灾,符合理赔条件。她还表扬了村里人的救火精神,说要不是大家及时救火,损失会更大。”
这个消息很快传遍了全村。大家议论纷纷,有人说保险公司这次做得不错,有人说是看了视频不好意思不赔,还有人说是老李儿子在北京有门路。
不管怎样,老李拿到了赔偿金,开始着手重建自己的家。
儿子从北京回来了几天,帮着处理后续的事情。我有时候在老李家门口经过,看见他们父子俩在院子里搬砖头、清理残骸,虽然累,但是氛围很和谐。
有一天晚上,我去老李家送了点自家种的蔬菜。他们父子正在院子里喝酒,看见我来了,热情地招呼我一起坐。
老李从冰箱里拿出一瓶啤酒,倒在一个有些磕碰的玻璃杯里。杯子边缘贴着一张泛黄的胶带,应该是以前破了,又粘起来的。
“来,尝尝我家酱黄瓜,今年腌的,口感正好。”老李从塑料桶里夹出一块黄瓜,放在我面前的塑料盘子里。
我和他们边吃边聊,话题自然而然地转到了火灾上。
“爸,你还是得换新电线,那些老电线都是八十年代的了,再用迟早出事。”儿子说。
老李低头喝了口酒,没接话茬。我知道他是心疼钱,但又不好意思在儿子面前说。
“听说是保险赔了十二万?”我问。
老李点点头:“对,十二万。不过重建二楼至少要七八万,再加上家具什么的,也不剩多少了。”
“已经很好了,”儿子说,“要不是小刘他们及时扑救,恐怕整栋房子都保不住。”
“是啊,”老李忽然有些动容,“那天张勇他爹本来喊他去镇上帮忙卸货,挣一百多块钱,他听说我家着火了,连工钱都不要了,跑回来救火。”
我注意到老李儿子的表情有些复杂。他在北京工作,一年到头也回来不了几次。每次视频通话,他总是说忙,最多聊十分钟就挂了。但火灾发生的当天,他接到村里人的电话,第二天一早就赶回来了。
“爸,你一个人在这儿,我真不放心。”儿子给老李倒了杯酒,“要不,跟我去北京住吧?”
老李摇摇头:“我在这生活了一辈子,哪都不去。再说了,谁照顾我的鸡鸭?那些果树谁来管?”
儿子叹了口气,没再说什么。
酒过三巡,老李忽然站起来,走进屋里,拿出一个铁盒子。他打开盒子,里面是一沓照片,有些已经发黄了。
“这是你妈的照片,还好当时放在一楼的柜子里,没被烧着。”老李递给儿子一张照片。
照片上是老李的老伴儿,大概是八十年代拍的,穿着一件碎花上衣,笑得很甜。
儿子接过照片,看了很久,眼睛有些湿润。
“你妈这个人,生前总是操心我的身体,担心我一个人照顾不好自己。”老李望着天空,好像在跟谁说话,“你放心,咱们村里人都很好,有啥困难他们都会帮忙的。”
我悄悄地喝了口酒,假装没注意到老李眼角的泪光。
一个月后,老李的房子开始动工重建。村里人都来帮忙,有的搬砖,有的和水泥,有的递工具。张勇带着几个镇上的同事,免费帮老李家重新布置电线。
“这次用的是阻燃线,比普通的贵一点,但安全。”张勇说。
老李点点头,从兜里掏出一包皱巴巴的中华烟,塞给张勇:“拿着,别推辞。”
张勇笑着接过烟:“李叔,你这烟太贵了,我可不敢收。”
“拿着,”老李难得地强硬了一回,“我知道你们工钱多少,这活儿要是请人来干,没个三五千下不来。”
张勇不好意思地收下了烟,转身又投入到工作中。
我站在一旁,看着他们忙碌的身影,忽然想起了火灾那天,他们几个扛着水管的样子。那时候没有人考虑报酬,没有人计较得失,大家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救火,救邻居的家。
工地上,小刘正在帮忙搬砖。他看见我,笑着打招呼:“来帮忙啊?”
我点点头,卷起袖子就上手了。
“听说保险公司那边,还专门表扬了咱们村?”我问。
小刘笑着点头:“是啊,说是要把咱们村的事迹写进他们的宣传材料里,说是什么…互助精神的典范。”
我们都笑了。在农村,互相帮助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用不着什么”典范”的帽子。
正干着活,忽然听见有人喊道:“来来来,吃西瓜了!”
转头一看,是老李提着两个西瓜回来了。西瓜放在井水里冰过,切开来,红瓤黑子,看着就解渴。
大家放下手里的活,围坐在院子里的树荫下。老李把西瓜分给大家,自己拿了一块最小的。
“李叔,这次房子盖好了,记得请我们吃饭啊。”有人开玩笑道。
老李呵呵一笑:“那必须的。到时候杀鸡宰鹅,好好谢谢大家。”
小刘嚼着西瓜,忽然问道:“李叔,你这保险公司赔得挺痛快的啊,是啥公司啊?我也想给我家买一份。”
老李放下西瓜,从口袋里掏出一张名片,递给小刘:“这是那天接待我的小姑娘的名片,你可以找她咨询。人挺好的,说话利索,不转弯抹角。”
我凑过去看了一眼,名片很普通,上面印着”人寿财险”几个字,还有一个年轻女孩的名字和电话号码。
“这保险啊,”老李忽然有些感慨,“不是给你赔钱的,是给你一份安心。以前我还不信这个,觉得是骗人的。现在看来,有时候它真能帮上忙。”
大家都安静地听着,没人插嘴。
“不过比起保险,”老李环顾四周,目光扫过每一个人的脸,“我更相信咱们乡里乡亲的情分。没有你们,就算保险公司赔再多的钱,也盖不回我这个家。”
气氛一下子变得有些沉重。张勇咳嗽了一声,打破沉默:“好了好了,别煽情了,再不干活,今天这墙就砌不完了。”
大家都笑了,重新投入到工作中。
又过了两个月,老李的房子终于重建完成了。虽然外表看起来和以前差不多,但内部焕然一新。新的电线、新的家具、新的瓷砖…每一处都透着新气象。
老李果然兑现了承诺,摆了十桌酒席,请全村人吃饭。饭桌上,老李站起来敬酒,他穿着一件深蓝色的新衬衫,头发理得整整齐齐,看起来比以前年轻了好几岁。
“感谢各位乡亲这段时间的帮助,”老李举起酒杯,声音有些哽咽,“没有你们,我可能连家都没了。”
“别说这个,”老刘打断他,“咱们村里人,自家人,用不着这么客气。”
大家都笑着附和,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
席间,老李的手机响了,是保险公司那个小姑娘打来的,说是来村里回访。老李告诉她地址,没一会儿,一辆小轿车停在了村口。
从车上下来的是个年轻女孩,二十七八岁的样子,穿着职业套装,手里拿着一个文件袋。老李迎上去,把她带到酒席上。
“这是给我理赔的小姑娘,姓陈。”老李介绍道。
大家都热情地跟她打招呼。小陈有些局促,但很快就被村里人的热情感染了。她坐下来,婉拒了酒,但接受了一杯茶。
“我们公司让我来回访,看看重建情况如何。”小陈说,“没想到这么热闹。”
“李叔的新房子落成,我们都来帮忙庆祝一下。”张勇解释道。
小陈点点头,拿出手机拍了几张照片:“我可以把这些照片发到公司的宣传材料上吗?作为一个正面案例。”
大家都没意见。吃完饭,小陈跟着老李参观了新房子,不时地点头称赞。
临走前,小陈对老李说:“李叔,我们公司对您这个案例很重视。您知道吗,从接到报案到赔付,只用了三天时间,这在我们公司是最快的记录之一。”
老李笑了笑:“是吗?我还以为都是这么快呢。”
小陈摇摇头:“不是的。主要是我们看了救火的视频,太感人了。那些年轻人扛着水管,手臂都被磨破了,还继续救火。我们主管看了都说,这就是保险行业应该提倡的互助精神。”
老李听了,眼圈有些红。
“其实,”小陈停顿了一下,似乎在思考怎么表达,“保险不只是一份合同,更是一种承诺和信任。看到您村里人这样互相帮助,我们做保险的,也应该拿出这样的态度来。”
老李笑着点点头:“小姑娘,你说得对。”
送走小陈后,老李回到家里,站在院子中央,环顾四周。新房子在夕阳下泛着温暖的光,屋顶的瓦片是崭新的青灰色,墙面刷了米黄色的涂料,看起来干净明亮。
院子的角落里,那几个收集雨水的塑料桶还在原来的位置。老李走过去,摸了摸桶沿,上面还有一道道被太阳晒裂的纹路。
“老伴儿,咱们又有家了。”老李低声说,好像在跟谁说话。
风吹过,果树的叶子沙沙作响,像是某种回应。
那场火灾已经过去半年多了。老李的生活恢复了正常,每天早起喂鸡喂鸭,然后去地里转转,看看庄稼长势如何。
村里人经过他家门口,总会停下来聊几句。有时候是问问他的腿脚好了没有,有时候是说说自家的农活,有时候只是单纯地问一句:“今天吃啥了?”
老李儿子的电话变多了,从以前的一个月一次,变成了现在的一周一次。他会问老李的身体状况,也会聊聊村里的变化。有时候,他还会视频通话,让老李看看北京的景色。
这天早上,我骑着电动车经过老李家,看见他正在院子里摆弄一个木箱子。
“李叔,弄啥呢?”我停下车问道。
老李抬头看了我一眼,笑着说:“没啥,给鸡做个新窝。”
我走近一看,那个木箱子已经很旧了,有些地方已经开裂,但被老李用胶带粘住了。箱子里铺着干草和碎布,看起来很舒适。
“这箱子有些年头了吧?”我问。
老李点点头:“对,是我老伴儿当年的嫁妆,装过被子。后来用来装杂物,火灾那天正好放在一楼,没烧着。”
他停顿了一下,抚摸着箱子的边缘:“有些东西,经历过火,反而更珍贵了。”
我理解他的意思,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
“对了,”老李忽然想起什么,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照片,“你看,这是小陈上次来,给我带的。”
照片是彩色印刷的,有些硬,好像是从宣传册上剪下来的。照片上是火灾那天的场景,张勇和小刘他们几个扛着水管救火,背景是冒着浓烟的房子。照片下方印着一行字:“乡村互助精神——保险的初心”。
“保险公司做的宣传材料?”我问。
老李点点头:“是啊,小陈说这个故事在公司内部传开了,连总部的人都知道了。他们还专门做了培训,说要学习咱们村民的互助精神。”
我笑了笑,没说什么。在农村,互相帮助是天经地义的事情,用不着什么培训和宣传。但是,如果这个故事能让更多人明白这个道理,那也是好事。
“对了,”老李忽然问道,“你家房子上保险了吗?”
我摇摇头:“还没有,一直没想着。”
老李拍了拍我的肩膀:“去上一份吧,不贵,一年就几百块钱。万一有个啥,也能有个保障。”
“行,我考虑考虑。”我点点头。
老李弯腰继续摆弄他的木箱子,嘴里哼着一首老歌。阳光透过果树的枝叶,洒在他的背上,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影子。
远处,村里的大喇叭响起来,播报着今天的天气预报:“今天晴转多云,适合晾晒衣物和粮食…”
日子,就这样平静地继续着。火灾像是一个遥远的梦,留下的只有那些被修复的痕迹和加深的情谊。
老李院子里的那棵梨树,去年遭了火,树皮有一块烧焦了。今年春天,我们都担心它会不会死掉。但让人惊喜的是,它不仅活了下来,还开了满树的白花,现在已经结了小小的青梨。
或许,这就是生活的奇妙之处——经历过磨难,反而会开出更美的花。
来源:一颗柠檬绿